從電影《無名之輩》到《地球最後的夜晚》,如何看待方言化影視的崛起

時間 2021-05-12 01:08:47

1樓:千帆轉星河

方言化影視的崛起,也體現了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影視製作以階梯形式像後一級擴散,豐富了影視語言,除了北上廣之外,還有河南,貴州,重慶等等這樣的地方,這樣相對來說,小地方的人,小地方的事。當然,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青年導演,青年從業人員的崛起

2樓:JessieYang支言碎語

《地球最後的夜晚》還沒有看,但《無名之輩》可以稍微談一下。

方言,絕對是《無名之輩》成功的一大利器,劇中的台詞用方言演繹才更加生動、得勁,散發濃烈的煙火氣,是原生態的氣息與張力。近些年,方言在電影的中的運用,逐漸從錦上添花轉為必不可少,許多詞彙、語氣只有方言才能精準傳達其韻味,所謂「注入靈魂」,即體現著創作班底的故土情結,也為非此方言地區的觀眾提供獵奇與趣味,同時還有利於演員提公升自己台詞功力的業務素養。(看完《無名之輩》,各種方言簡直魔音穿耳,哈哈~)

從《瘋狂的石頭》,到《火鍋英雄》、《追兇者也》,再到《無名之輩》,這些商業型別電影的層出不窮,再次佐證了中國個性鮮明的地方特色,以及延伸出的方言、食物和人文資源等,是非常值得中國電影人充分挖掘和詮釋的,它們是乙個成熟的電影體系中可被輸出,可被識別,可被認可的寶貴資源。 某些意義上說,這是一種文化自信。

電影《無名之輩》中的 方言 有多正宗?

若左 不能說是最正宗的,但是作為西南官話是挺好的了。哈哈哈哈哈 畢竟有些乙個縣裡面都有好幾種呢。有時候自己聽著貴州,重慶,四川的都會混。反正都能聽懂。 鄰家老漢 只在電視裡聽過四川話,正不正宗不知道。但是除了潘斌龍,聽其他主角的台詞都很自然,入戲。大潘畢竟是個喜劇演員,好多地方一哭像笑似的,而且東北...

如何看待新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

劉為東 整個影片過於壓抑讓人喘不過氣,一些鏡頭比如吃蘋果和滑索道用了很長時間。讓人感覺是在做一場噩夢,不可否認影片的寓意,但是作為一名非文藝觀影青年真的欣賞不來。整部影片的人物關係和線索讓我摸不著頭腦,可能我的文化素養沒有達到那樣的高的境界。總而言之,去影院看這部電影非文青真的會很失望 balaba...

如何評價今天上映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

辭讓簫 30年後,黃覺會感謝那天晚上坐過的纜索,李鴻其會感謝吃完的那枚蘋果,陳永忠會感謝自己跳的那段舞,還有漏風的房間也會感謝那天晚上攝影機旋轉拍著的那對交融的男女。倘若到那時豆瓣還在,大師徽章上我希望有乙個名字叫畢贛。 wang 兩個多小時,我不是跨年看的,而是聽說周圍人對他的吐槽,抱著試試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