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瑪麗和馬克思》這部電影?

時間 2021-05-10 14:19:58

1樓:

僅代表我自己的觀點。

在朋友的推薦下去看了這部電影…

這個世界是個深海,每個人都是孤單的島嶼或破舊的船。大概每個人都想拼命抓住什麼,但是卻沒有自己的座標…沒有自己的錨。

瑪麗其實一直被「胎記」糾纏著,不安全感和與世界的疏離感一直伴隨著女孩。而馬克思其實漸漸變成了一種燈塔,或者說是一種象徵,一種相信…亦或是一種紐帶。

馬克思雖然在身體上和神經上(器官意義上)都不能算是乙個正常人乃至健康人,但馬克思的處世哲學和思想上是天真的亦或是另一種「成熟而健全的」…

他與世界達成了和解,即使世界從來沒有記起他。

2樓:「已登出」

2023年在澳洲,乙個名叫瑪麗的小女孩,是乙個孤獨的孩子,在尋找朋友。

她和父母都住在一起,但她母親是個菸鬼,是個小偷,她父親在一家給茶包裝線的工廠工作。

瑪麗對生活很好奇,找到了乙個住在紐約的美國人的住址。

她給他寫了一封信,讓他成為筆友。收件人是馬克斯,一名嚴重超重的猶太疑病患者。

漸漸地,隨著他們互相寫信,瑪麗和馬克斯的關係發展起來,我們開始更多地了解他們的過去,以及他們孤獨時的心痛和不安全感。

從瑪麗和馬克斯分享巧克力熱狗的飲食習慣,到馬克斯如何描述自己過去的工作,包括一名街道清潔工和一名共產黨員。

這部電影的幽默仍然是詼諧,離奇的。

艾略特擅長寫一些最平常的事情,然後把它們翻過來,或者用最搞笑的方式貶低他悲慘的人物。

然而,也有一些辛酸的時刻,比如瑪麗描述她在學校的困難,因為她額頭上的胎記被取笑,這為電影劇本提供了乙個潛台詞——無論多麼簡單——關於與世隔絕和對朋友的需要。

用畫外音來傳達故事的大部分內容,起初是非常煩人的。

在開場的場景中,它讓人感覺被過度使用,分散了對故事和場景細節的注意力。

但漸漸地,隨著影片從開場白開始,畫外音的使用稍微少了一點,其稀缺性也達到了它應得的質量。

台詞讀得很好,配音演員也都很出色。

菲利普·西摩·霍夫曼又恢復了良好的狀態,他的聲音中加入了輕微的口音,用相似體格的人物塑造自己的聲音的決定也很合適。

3樓:愛笑的小狐狸

剛把瑪麗和馬克思這部電影看完,之前看知乎上的影評說這是一部很喪的電影,因為瑪麗和馬克思都很孤獨,他們不受別人待見,但我真的理解不了為什麼乙個人生活不受別人待見人生就很喪很悲涼呢,更何況他們都是彼此生命裡最亮的一道光,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我真特別特別超級討厭孤獨這兩個字,什麼是孤獨呢?用什麼來定義呢?為什麼活著就一定要讓別人喜歡呢?

為什麼一定要有人陪?就算不被人喜歡,沒有人陪在別人眼裡我是乙個怪人那我就應該為此難過嗎?我是自己生來就是這樣,我為什麼要迎合別人呢?

每個人不是只有自己才會一直陪著自己嗎?認清這個現實全身心的接納自己不好嗎?馬克思是乙個快300斤的胖子,他非常喜歡吃巧克力,非常喜歡收集玩偶,他有乙個最好的朋友她叫瑪麗,我覺得他的人生比大部分人都要好,雖然別人覺得他很怪… 但我希望他不要為了這些無關緊要的人去改變自己。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也超級棒,裡面有我最喜歡的1900[噓] 雖然大部分影評說他悲涼孤獨但我覺得他這一生很滿足[月亮]

4樓:emma

剛看完,之前看過,但看兩分鐘看不下去了就,今天又找出來看了,最後真的哭了,本身有乙個習慣就看完一部深奧一點的電影就喜歡看別人評價,我覺得作者很多細節是我沒看到的,例如最後瑪麗哭著笑是按照小本本笑的。

其實想來看一下大家對影片中唯一的紅色帽子有什麼感受的,我覺得那個是某些東西的開關,但又說不上來,希望哪位大神看懂了分享分享。

最後想說很喜歡瑪麗的鄰居萊恩,雖然有缺陷,但從頭到尾都在克服。很勇敢,也是他的勇敢挽救了兩條生命。

5樓:whenhear

這個世界舉目俱是殘破不堪,但更加零落紛亂的,是我們的內心。

也許窮盡此生,內心終將無處安放;也許唯一聊以慰藉的人,只存在於半個地球之外的某個地方。

6樓:

遇到乙個如你一般的人,能走進心裡最柔軟的地方。這部動畫電影讓我潸然淚下,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瑪麗和馬克思,兩個孤獨靈魂之間的友誼在浮躁的社會環境裡,顯得彌足珍貴。

當你不被理解,請試著用微笑與這個世界和解。五星滿分。

7樓:

我不僅是站在上帝視角看這部電影,也很感同身受……說再多的感想都表達不了我現在的心情,裡面涵蓋的道理也是我這輩子最需要也是最難學習的,唉,我以為我再也流不出眼淚了

8樓:卡卡

親愛的瑪麗,我得告訴你些事情,解釋我為什麼不寫信給你。每次收到你的信,我總感到很焦慮。前不久,我去精神病救助中心,他們診斷出我患了新的阿斯柏格症候群。

那是一種神經不穩定性疾病,我寧願簡稱為:阿斯皮。我把這種病的特徵說給你聽吧:

第一,我發現世界混亂而令人困惑,因為我的思維嚴謹而又講究邏輯。第二,我很難理解別人臉上的表情。我年輕的時候,做了乙個本本,上面有好多表情和它們的意義,一有疑惑我就向那個本本尋找答案,可我還是不能和某些人溝通。

艾薇的面部表情尤其難理解,因為她的眉毛是假的,臉上還有皺紋。第三,我字寫得不好,敏感,笨拙……還會非常焦慮。第四,我喜歡玩魔方,艾薇說這是好事。

最後第五點,我表達情感有問題。

9樓:4murti

看到最後這幾幕,真如「淚水滾落下來,點亮了她那泥水坑似的眼睛」。這是怎樣的友誼啊。Faces book意味著Max與自己和解的這一生,他站在一座荒島上,接受自己和唯一的那棵椰子樹,疾病不是「病」,甚至他詼諧地為此取了個名字,那是他的一部分,是他獨一無二的巧克力熱狗;tears for max的小瓶子,是Mary為Max收集的自己的眼淚,對於Max來說,這是他收到過的最好的禮物了。

他拿滴管在臉上沾滿Mary的淚水,看起來就好像已經學會了哭泣;還有那幅Mary的自畫像,那是Mary第一次寄信給Max時,畫下的自己的模樣。這幅小畫見證了他們的友情,陪伴他們無論暴風春雪,分有時,合有時,小畫一直都在;還有那滿天花板滿天花板的被熨的平平整整的所有書信,起初只有乙個畫面是Max拿著熨斗熨平書信,可並沒有交代他究竟講這些寶貝藏到了哪去,這個伏筆在最後的畫面裡得以完整的交代,淚水真的止不住了。死去時的Max仰頭看著天花板,似乎嘴角還帶著淡淡的笑意——他終於學會微笑了啊,不用再學著faces book的表情弄皺臉龐嚇壞流浪漢了。

最後的時刻裡,他在想些什麼呢?是否是那句,「You are my best friend,you are my only friend.」呢?

「上帝賜予我們親人,感謝上帝,我們得以選擇朋友。」Max實現了他所有的願望啊。

10樓:CYYY

我有點理想主義,有點天真。剛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被感動得稀里嘩啦,心想這麼好的電影,無論是色彩還是配音,都很精緻用心,什麼樣的人會不喜歡這樣一部電影呢?我原以為不會有,而且第乙個與我交流這部電影的人居然在我之前就看了三遍,哭了四次。

直到我給乙個男同學推薦了這部電影,他看了一會兒說這不是他喜歡的風格,就不看了。我當時真的震驚了。後來才苦笑自己的天真。世界上那麼多人,眾口難調。

11樓:Joker

一直記得這句:You are my best friend,you are my only friend.最喜歡的動畫電影

12樓:茴香肥肉

看到荒島上的馬克思站在椰子樹前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曾經無數次想要找乙個荒島,不再與以外事物有交集,安安靜靜的躺下來,就這樣躺著便好,那樣的我就很幸福了。

馬克思的尖銳規則和敏感是與生俱來的,在世界的眼裡他是刻薄的,挑剔的,奇怪的,孤僻的,逃避的,不被理解的。因為敏感,他對自己是否定,擰巴,但是又對世界抱有一些渺茫的希望的。在他的痛苦裡,在他的36個熱狗裡,在他的每一磅脂肪裡,隱藏著他對這個世界有所保留的期待。

只有瑪麗是理解他的,瑪麗理解他的逃避和孤獨,因為他們是如此相似,卻又有不同。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瑪麗和馬克思的影子,我們自認為熟知自己,可卻難以接受自己的全部,很多長者、前輩、書籍裡告訴我們如何接納自己,我們百試不厭,在這種掙扎中試圖與世界和解,與自己和解。世界就是把我們用自己獨特而不完美的特點一一區分,就是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我們才可以從其他人身上得到慰藉和溫暖。也正因為人無完人,我們才知道選擇誰與自己維持恆久友誼,選擇誰稱為終身伴侶。

電影看完以後,我特別想念我遠在他鄉的老友。我們都是擰巴型別的人,經常用自以為的理智相互取暖。感謝她接納我的不完美,感謝她對我的理解和寬容,感謝我們的相遇。

我很想你。

13樓:昕夕草側

《瑪麗和馬克思》是那種沒有故事情節的電影,因為它講的是乙個人生的故事,乙個平凡的人可能經歷的緩慢的故事。

瑪麗和馬克思之間的感情是什麼,只是乙個定義,乙個名字,乙個文字的組合;這個組合本身不重要,但這個組合的意義很重要。它的意義,是「心靈上最真實地接受」,自己對自己,是時間上的接受,別人對自己,是空間上的接受。

願每個人都能接受自己,也能找到至少另乙個接受自己的人。

14樓:雜而不精

有時候我們總想著把希望寄託在外界、在他人身上,就如同大洋彼岸的人給瑪麗的回信像是她悲傷童年生活中的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我們總是理解和包容他人,可曾嘗試過與自己和解呢?

15樓:

看完影片不禁感慨,如今在即時通訊的條件下,多少表達變得乾癟乏味,隨心所欲。沒有了醞釀,沒有了積蓄,沒有了滿腔熱情和熱切期盼,也沒有了言語該有的深情。

我們可以隨時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也可以隨時忘卻自己說過的話…不知道該歡欣還是該難過。

16樓:其實我沒有吹轟機

我覺得這是乙個很浪漫的童話故事。

孤單,或者說死氣沉沉的Max,在四十四歲的時候,竟然有了乙個朋友。她充滿生機,有很多困惑,純真……

Max的心好像要活起來了,但是他害怕,害怕自己會有乙個朋友,像自己這麼差的人,怎麼可能會有朋友。還沒有得到,他就在預想失去了。

——2017.12.5 沒碼完,先放這吧

17樓:青雲

18樓:黃思思

看完電影,趕緊找出薛之謙的《醜八怪》一遍一遍地聽 。

電影沒有惹我哭,簡陋的粘土甚至一度讓我放棄。耐著性子看下去,直到最後,出現了一些發人深省的話。

Love yourself first.

I forgive you because you are imperfect. Every one is imperfect.

You're my best friend. You are my only friend.

很多時候害怕孤獨,太熱鬧時渴望清靜。手機長久沒有訊息時會焦慮害怕自己被大家忽略,怕自己丟失了朋友們。

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人生是乙個人的旅程。其他人都是過客,到頭來也是乙個人走。

可悲的是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卻不敢正面面對。

正如梁文道所言「握得越緊越是徒然。此之謂我執。」但鬆手有多難,只有自己知道。

曾經徒陷於一場沒有結果的幻想中,知道不可能仍然堅持不懈,滿足於每天聊天帶來的虛擬滿足感。實際上這些對話根本沒有意義,不會因為天天聊天增進他對我的情感。到現在還是沒有完全釋然,但是我在努力了。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但其實在家裡並不會孤獨,看看媽媽坐在那裡織毛衣就是最美的風景了。

《瑪麗和馬克思》 Mary and Max 這部電影最感動你的是什麼?

西柚 說一下我看哭了的地方吧!也不是感動,就是那個畫面一出現,眼淚也就流出來了。1.瑪麗第二次給馬克思寫信,她的老師讓她多笑笑,然後她告訴了她的媽媽,她媽媽用口紅給她畫了個笑臉,寫信時她哭得很傷心。2.馬克思臆想出來的朋友 3.瑪麗整完形後在樹下和那個男孩打招呼,乙隻鳥飛過,拉了屎掉到瑪麗頭上,那群...

為什麼有時候會像《瑪麗與馬克思》中的馬克思那樣覺得無法理解別人的行為舉止?

林公升 因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無法真正的去理解乙個人。max是社會中所謂的 精神病人 但他沒有做錯什麼,而是 正常人 在自相矛盾。 瑪麗與馬克思,裡面的MAX,是個阿斯伯格症候群,自己搜尋一下就好了,不難理解,比如 總的說來,能夠理解別人的話和情緒,需要有生理基礎來支援此類功能。阿斯伯...

如何相對客觀地評價馬克思(Karl Marx)?

我覺得馬克思最厲害的一點在於 他為了解釋社會現象,提出了唯物辯證法,發展出歷史唯物主義,並且運用其分析了社會的方方面面。這就好比是牛頓為了研究物理發明了微積分,人類為了研究高次方程的解發明了抽象代數。用計算機行業的話說,叫全棧。 魯刃頰 馬克思一生與批判綁在一起。馬克思一生都在批判社會 社會回報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