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富商沈一石為什麼穿布衣食粗糧,用粗碗喝開水?

時間 2021-05-10 00:53:44

1樓:「已登出」

大明王朝裡沈一石正是有大佬撐腰,才能得到各種額外照顧,不僅政策檔案一路綠燈,偶爾有什麼不合規矩的事,大家睜隻眼閉隻眼也過去了。

沈一石很清楚,產業和財富看起來是自己的,實際上卻是背後一群大佬的,自己不過是暫時替人保管而已。

所以太監楊金水問他,這麼有錢了為啥不改善生活的時候,沈一石很誠實的說,錢都是諸位大人的,我哪敢亂花。

so王傑唱的好…

2樓:致一財經

認識乙個客戶,一直哭窮,說公司經營遇到困境,讓我們能不能融資幫著還點貸款,這人為人謙虛低調,客客氣氣,相處起來禮數周到,偶爾還掏肝掏肺嘮嘮知心嗑,感動得我們都能眼圈泛紅。我們從側面打聽,此人不僅有孝道而且擔當,身邊幾乎沒有人說此人壞話。

結果是,半年以後,發現此人詐騙幾億,國外6套別墅,融資前已與老婆協議離婚,財產早已轉移到國外,孩子上著貴族學校,Golf80杆以內,國內無法執行他海外資產。

萬幸的是,我們沒有幫他。

3樓:不喝水的魚

明清時期的儒家思想的典型人物之一,那是士農工商,商人本來就屬於最低的地位,再加上2023年皇帝無為而治,宦官,嚴嵩父子的獨大,使得官場難,百姓苦,那商人的境地就更困難了,沈萬石他既替嚴氏父子斂財,有又提東場服務,他雖然有錢,但不能用,更不敢用,他花20萬買個女人,還只能送給其的人。所以他為了保護自己,抱住自己的腦袋就只能這樣了!

4樓:諸葛不亮

1.實際上確實沒那麼有錢,節儉是美德

2.低調是乙個優秀商人所應有的優點

3.對內一定程度上避免做事頭腦發熱,謹慎小心,對外放棄無用的人際關係

5樓:Joker

因為他知道,身為官商。等於是與虎謀皮,沈萬三在前,他還敢提條件嗎?還敢張揚穿綢續貂嗎?

明顯是不敢的,其實他是有餘錢的,還很多,只不過最後他的錢都用來買糧賑災了,說到底,他只是想活下去而已,很卑微,很悽慘,也很立體。

6樓:

用現在時髦的話說,這就叫人設。

曾經,我們對標籤化一切的行為深惡痛絕。什麼東西,只要貼上乙個標籤,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行諸於世,標籤之外的東西就不再有人關注了。我們說這種做法功利,這種做法膚淺,這種做法以偏概全,這種做法偷換概念。

可是,它真的有效啊。

周公吐了脯,禮賢下士的名聲大噪,於是天下頓時歸了心。周公在平定叛亂時的鐵血與殘酷,似乎也沒人在意了。偉大的穿越者王莽同志,一輩子節衣縮食勤儉持家,也在朝野換得了好名聲,不然怎麼會深得器重成為國之重臣呢?

沈一石也是如此。《大明王朝1566》是部非常優秀的電影,原著也值得細讀,原因之一是對人性的刻畫比較深刻。套用陳世驤形容《天龍八部》的話說:

有情皆孽,無人不冤。沈一石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愛恨喜惡,但他身在局中身為棋子,非常明白自己的進退尺度。所以他買了心愛的女人供楊金水過乾癮,所以他坐擁萬金卻過著幾近自虐的苦行僧的生活。

這是他的標籤,這是他的人設。

他是貪婪的,所以他不能像海瑞那樣甘於貧苦而無所顧忌。他又是有原則的,所以他把賬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小心翼翼的在紅線邊緣跳舞。他就像網中的那個蜘蛛,看似已然用用心良苦精心編制的蛛絲捆住了朝廷大員、當紅太監,可用來承載自己輾轉騰挪的蜘蛛網畢竟是蜘蛛網,始終弱不禁風,始終搖搖欲墜。

我的某任老闆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企業做到百萬千萬級別,你可以隨便來,那都是你的。但如果做到億元以上,老闆就換人了,你只是個看門人而已,千萬要認清現實。

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商人都有沈一石的影子,區別只在於面對自己心愛的芸娘,有人金屋藏嬌,有人香車過市。

最後說個小事,《封神演義》裡各種誇姬昌賢良愛民、忠勇智慧型云云,這就是人設。這個人設之下,有100個兒子似乎也不算什麼大事了。

來,為大種馬姬昌的賢良愛民幹一杯!

7樓:李俊廣

其實是明朝的制度問題,朱元璋在設定整個明朝體系的時候,是把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即戶口),分的清清楚楚,什麼樣的人生下來做什麼工作,穿什麼衣服等都是很明確的。眾所周知朱元璋對於商人是不友善的,結合沈萬三的遭遇就知道了,所以朱元璋對商人的規定更加嚴格,即便你有錢,也不能穿好的(當然只在老朱的時候嚴格)。

其實《大明王朝1566》是按照歷時的事實寫的,拍攝的導演也是根據這種規定,來真是的還原了當時整個制度下,不同階層的人的生活。

8樓:

得不到的才是珍貴的,對沈一石來說,比如名聲,安全等等。唾手可得的有什麼稀罕的。再說了芸娘都捨得出去,一身華服在他眼裡算什麼

9樓:憑欄而立的皮皮蝦

家父馬雲說過的,他最後悔的就是建立了阿里巴巴,對錢也不感興趣。

我猜可能就是本來就不缺,真想要的話也是觸手可及,那這些東西就可有可無了。

10樓:胸藏利劍李林甫

兩個原因。

乙個是保持低調。

第二個是懲罰自己。他覺得自己乙個讀書人,混成了當時地位低賤的商人,是自輕自賤,自甘墮落,所以故意用嚴格遵守朝廷對商人的歧視性規定這種方式懲罰自己。

11樓:

這就是馬克斯·韋伯說的"清教精神″,生活上的消費不是資本,不能產生增值,所以要儘量減少消費,增加資本投資。沈一石炫耀的是掙錢的快感。同時也異化了沈一石的精神,妄圖對抗政治力量,最後只有死路一條。

趙立新,老老實實當老藝術家,耍耍大牌,鬧鬧不好合作的新聞,這些,社會都是可以認可的,非要跳出來挑戰當代,只有死路一條。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復始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入戲太深。

12樓:小揚桑

我之後,君復殤

國企大boss難道不懂雅興?不然還贖買芸娘,悉心安排高接盤手?

高瀚文以後不也是大富商嗎,生意要做,國難要濟,小人要防,上下要打點,還能天天和芸娘一起彈琴,心裡沒有失落怎麼可能?況且你在那個框架下,結局也就那麼幾種,除了給上司看看,清貧安撫一下自己罷了

13樓:方如夢

那是表演給官大人看的。

他在自己家裡的時候也沒穿布衣喝開水,那大袖飄飄的綢緞不照樣穿著,名貴的琴照樣彈著。他自己家裡到底有多少錢多少東西,最後一把火全燒了,天曉得。

14樓:隱姓埋名

沈一石在自己別墅可不是這樣的,沈一石去賑災包花姑娘時候也不是這樣的。

因為他的錢是國家的,類似官督民辦一種扭曲形式。沈一石曾經表示過,他只是打工的,替宮裡打點生意。

商人本來地位就是最低的,士農工商,商最底層。法律規定商人不能穿綢緞。

在這些條條框框下,在官場大佬面前好時要低調一點。沈一石是很有政治嗅覺的,

15樓:楊季春

所有人在查抄沈一石之前都不知道沈一石的實際情況,四人巡撫,五人總督,每人都在貪沈一石的錢,沒有人認為是自己導致了浙江虧空,但「上下揮霍無度」,其實一起早就吃空了沈一石。沈一石著布衣,吃粗糧,就是想要讓在座諸公汗顏、心驚!

如其遺言講:諸公所見之賬冊寧不為汗顏 、心驚?諸公見此賬冊時,沈某庫存絲綢僅一百匹作坊可織絲綢亦僅一萬九千皮,據朝廷所需之五十萬匹,相差四十八萬九千匹,朝廷追究之至諸公之心驚可知。

但沒有人會汗顏和心驚。楊金水講:光織機就是幾千架,穿著這些給誰看啊?誰信啊?

所以沈一石是有苦說不出,敢怒不敢言。場面上,沈一石只能配合著開玩笑說:賣油的娘子水梳頭。

16樓:

朕四季常服不過八套,換乾洗溼,推衣衣之藩王使臣官吏將士…………食不求五味,服不渝八套,紫禁城廣廈千間避而不居,但求一修身之所……

可嘉靖實際上多奢侈大家都看到了。

沈一石殫精竭慮,深夜亦不敢稍歇,結果還花二十萬兩買了個芸娘。楊金水不在杭州,他們兩個折騰了多少晚?

人啊,就喜歡放大自己的優點。

打個比方,本答主吃穿用度都不講究,不喝茶不喝酒不抽菸不遊戲不運動,唯獨喜歡個買硬碟,收藏電影。

但我會告訴別人說,相對於物質享受,我更重視精神追求麼?

扯淡! 聽到的人只會找我要資源而已。

所以跟沈一石一樣,我說,習慣了。

如何看待《大明王朝 1566》中的沈一石?

李德寶 他就是乙隻母雞,從小好飼料喂著,長大了每天要他生雞蛋,大家相安無事,後來,雞蛋生不出來了,殺掉賣錢,他自己又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啊。 適得其中 楊金水說他說的很對,這個人面帶權謀,心肝腸子可都是軟的,否則他也不會自己花錢賣糧賑災,連海瑞都說他本不該死。他早就知道自己死路一條,把所有一切都安排的...

《大明王朝1566》中,為何海瑞反對變賣沈一石織機?

12333 5號 第一,賣的這些東西,不是只賣了五十萬,這五十萬只是乙個開頭,後續這些財產所產生的其它價值入不了國庫。只有這五十萬算是入了國庫。第二,賣織機之前,鄭必昌找海瑞收過蠶絲,目的也是為了胡宗憲的軍費。海瑞也沒給,理由他覺得鄭必昌快完蛋了。從書中來看,海瑞一點也不在乎胡宗憲有沒有軍費 王止修...

《大明王朝1566》中的沈一石面對改稻為桑的國策要怎麼做才能活下來?

過得去就行啦 沈一石對應的角色是馮寶。沈死了,象是挽了嘉靖皇帝一下,按照劇中人物設定,沈是最有資本外遁的一人,他逃不了。馮寶是太監,他是最不可能逃的人,在皇宮最嚴密的監控中,他出逃了各種殺身。就是這樣,世上本就是這樣。 雪滿長安 很簡單啊!散盡家財,一襲白衣出函谷,一走了之。東渡扶桑,從扶桑轉船去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