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許知遠的新書《青年變革者 梁啟超 1873 1898》?

時間 2021-05-08 02:01:36

1樓:邵悅

才看了一點,許以浪漫文筆寫史。浪漫之處正是其不嚴謹之處,隨處可見的不嚴謹也恰恰是他知識分子的想象與憧憬,是對他心中理想的浪漫書寫。

目前還是很有興趣,看下去再說。

2樓:黑洞電網

鑑於許知遠同學的大學專業和日後的寫作風格,這本書應該當作一本傳記文學作品來讀,我沒期待過它會成為一本邏輯很嚴密的歷史專著。

既然是傳記文學作品,我甚至不會要求它在每乙個歷史細節上都面面俱到。我期待的是作者和書的主人公的命運上的共振,尤其是那種精英主義的共鳴,從這本書的序當中看出的內容,至少這一點它沒讓我失望。

3樓:阿播茨得額夫鴿

自序時,期待有著許知遠式的失措感聽故事。

讀到梁氏茶坊村身世時,我以為能讀到大肆描繪的歷史背景下梁啟超的厚積薄發,一「戰」成名。

讀到維新變法時,讀到政變時,故事沒了。

許老師以帶著寫一位變革者的執念,傷感起篇,卻形似草莽完書。沒感受梁啟超之所以成為梁啟超,只感受到青年變革者在大背景下的黯然失色,成文以來,堆砌文獻,不知所云,相比梁先生的李鴻章傳,相差甚遠。

當做歷史專著可以,但也是在縫針引線,略無看法,傳記真不必標榜。

4樓:晏和淘

在讀名人傳記的時候,很容易了解到很多後世成為名人者在當時的真實狀況和心理,從他們的真實環境中,你會發現他們並不會認為自己有什麼了不起,甚至很多時候都是痛苦,彷徨,甚至是無力的。唯一不同的是,在乙個泥潭裡,很多人選擇了適應,有些人短暫掙扎後也選擇放棄,而他們卻一直掙扎到死亡。

對於梁啟超所追求的變革和他為之進行的忘我付出,我最深的感覺是:他太難了。他之困難在於自己之不入流,從來就沒有成為乙個主流。

幾千年來,中國古代讀書人一輩子所追求的的所謂「修心,齊家,治國,平天下。」最終總歸落於兩點之上,其一是「忠君愛國」,其二是個人的「功成名就」,除此之外一切都不重要。「君子」是古代讀書人所追求的終極目標,而「仁義」是君子的核心價值觀。

仁和義雖然強調捨棄自我利益而追求他人或群體利益,但是其在本質上仍然是在以忠君為前提的。「君子」首先是皇帝的兒子,要用超過對待父親的情感與付出來對待君主。

即使在即將傾覆的清廷,中國人大抵關心的依然是個人的前途,所以無論是後世稱為名臣的曾國藩還是李鴻章,哪怕是做了大量改革嘗試的張之洞,不管持有什麼主張,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始終不忘個人的功與名,並根據中國幾千年發展而登峰造極的「權術」來做出「進退」選擇。以梁啟超這樣的毛頭小伙是不知「進退」的,即走進了乙個死胡同不知道進退,怎麼可能取得成功?所以他所做的所有努力,他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是錯的。

作為乙個已知結果的後來人,我們知道康梁變法失敗了,康梁之失敗,在於他們依然無法打破當時對於前進的根本禁錮,這個禁錮就是作為古代讀書人之根本的「忠君」思想,因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正是變革最大的阻礙,也是變革所急需要移除的東西,只有破除這個變革最大的障礙,才會取得任何根本性變革的成功。最終打破這個禁錮的後來人就是孫文,孫文所主張的三民主義第一條「驅除韃虜」就破除了忠君思想,把皇帝所代表的清朝統治階級蔑稱為「韃虜」而加以驅除,所以當時取得勝利的人是孫文,而不可能是康梁。

梁啟超忠君卻不入流,想變革又卻找不對方向,他真的太難了!

如何看待《十三邀》許知遠對話許倬雲?

馬鞍山 振聾發聵,且一遍消化不完。許老先生說 向內求 不免震撼,會因這句話更加堅定,像穿上了一套盔甲。採訪許師母那段,師母笑著說,當年家人讓許先生隨便找個人生孩子結婚,許先生炸毛,我幹嘛隨便找個人?我要找自己想要的那個人!師母講這話的時候,一是小得意於自己是那個許先生想要的人,一是對許先生的性格大加...

如何看待《十三邀》許知遠對話姜文?

Chou Jerry 這場訪談看起來就像是姜文早上醒來的迷茫,而許知遠試圖從迷茫中分析一點意義出來。最後被姜導戲謔,而許知遠也並不在意,局外人的視角。 害,我不擔心,我不懷疑,懷疑什麼呢,人沒有多少力量,人毀不了地球,你也救不了地球 姜導喝口茶看窗外,生活沒招。稀里糊塗的來稀里糊塗的走 把自己照顧好...

如何看待《十三邀》許知遠對話牟其中

雷震子頻道 才看了 十三邀 的一期節目,採訪當年的首富牟其中。第一次知道這個人,是讀吳曉波的 激盪三十年 裡的罐頭換飛機的故事,了解到過這個人的資源整合能力之強。今天是第一次電視上見到這位傳奇人物,三次入獄的這位奇才,如今已經是八旬老人,裡面提到的幾個點讓人著迷的。1 他說自信和方法是能改變世界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