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自私任性怎麼辦?

時間 2021-06-02 21:12:51

1樓:趙崇舜-親子教育

孔融讓梨的前提條件是,先允許孩子自私!

只有滿足了孩子的佔有慾,他今後才不匱乏不自私,了解成長每個階段的敏感期特點,不要過早要求孩子分享,讓孩子建構完整的自「我」,他今後才能成為健全的社會「我」。

2樓:雞娃芃芃媽

從描述中了解,我個人感覺孩紙很看重【自我空間/界限】,且很希望【得到大人的認可與稱讚】。如果是我,我會:

1、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勝心, 家長更多的鼓勵孩子【對比自己,進步就是最大的勝利】。不要將目光放在同齡孩子的對比中,例如姑姑的孩子得了第一名,伯伯家的弟弟背會了多少古文。

2、對於自我空間/界限,可以引導孩子和小朋友說清楚,講明白,必要時候家長可以補充解釋說明。例如,不讓碰自己東西的原因是什麼?是怕弄髒弄壞?

是單純的就是不想分享?從根源上找問題,解決問題,開啟心結。而不是單純的要求孩子去【分享】。

如果孩紙就是不想別人觸碰,也要尊重他的意願,換乙個玩具或者場景再去玩。

3、盡量不在別的小朋友面前批評孩子,無心的話語容易傷害孩子自尊。孩子也是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情緒脾氣,不能因為是孩子就忽略他們的人性

3樓:

很正常啊。

保護自己的東西也叫自私任性嗎?我的東西我不想分享本來就可以不分享,這是我作為人的權利。作為父母的是鼓勵分享和交換,目的是收穫快樂和友誼,但不是強制分享,為了分享而分享,甚至站在制高點來做慈善家。

大人也不用上綱上線,遇到利益的時候你同樣不想要分給別人。

4樓:蝸牛精神

正常,我們家孩子從小也這樣,大一點會分享一點點,比如東西的確是多,或者自己不喜歡,喜歡的東西,比如他的肉丸子,一共六個,吃了最後乙個了,問他要,是媽就給半個,是爸一口不讓。。外面不認識,玩具什麼的不熟悉的小朋友一律不給,認識喜歡的會部分分享。

我覺得挺好的,不是像我小時候,傻乎乎的什麼都拿出來給人玩,最後人弄壞了,拿走了,我難過都沒地哭

5樓:鹽選推薦

有時候,孩子們也想要特殊待遇。

我偶爾會在天氣好的時候去安眠島或東海岸那邊釣魚。雖然我喜歡吃公尺腸湯飯和豬骨醒酒湯之類的東西,但釣魚的時候我不用它們,而是用海蚯蚓或其他魚餌。因為我和魚完全不同。

這就跟在教室裡和在家裡對待兒子應該用不同的方法是乙個道理。媽媽喊著「不許那麼做」,兒子卻犯倔不聽話。媽媽只是站在媽媽的立場上說出對兒子的希望而已,而兒子只不過是固執地主張自己的立場而已。

這種情形大概就可以用媽媽是人,而兒子是魚來比喻吧?仔細想一想,這場景看起來就像給魚泡菜湯,還催魚快點咬餌一樣。

以前有過這麼一件事,就在下課後我和家長聊天時,乙個 8 歲的男孩和乙個 6 歲的女孩打了起來。兩人是兄妹,打架的原因是,給花澆水的時候,兩人都說自己要澆更多盆花。孩子們的媽媽提議:

「今天哥哥讓給妹妹兩盆,明天哥哥多澆兩盆,怎麼樣?」兒子卻不聽,也不說話,只是一直哭。

這種時候該怎麼辦呢?事實上,如果兒子因為這樣的原因哭,很多父母會說:「你是哥哥,你得讓著妹妹。

」並且對妹妹說:「你怎麼總是惹哭哥哥呢?」當然,「今天你讓著妹妹,明天你多澆兩盆」的提議也是不錯的答案。

但是,孩子卻沒有停止哭泣。在我們看來這提議足夠合理了,但在孩子看來卻並非如此。自我滿足、自己的重要性、特殊待遇……孩子的真正目標會不會並不是多給兩盆花澆水,而是想在這種境況中獲得特殊待遇和尊重呢?

我這樣想著,於是掏出了包裡的橡皮泥說:「東潤啊,你用這個自己捏個花盆好不好?我就只給你,你自己悄悄地捏,不讓妹妹知道。

」這一句話讓孩子立刻停止了哭泣。我和家長的聊天也很順利地繼續進行了下去。

6樓:小花兒

你一定要注意,你的東西是你的。你孩子的是他的。

我媽在我小時候把我不玩的衣服玩具在我不在家的時候送人了,導致我回家總覺得東西沒了。由於小時候記性不好,沒了也想不起來是什麼沒了,但是一點安全感都沒有。

現在好了。我媽不許來我家。我不願意和別人住。而且衣服櫃子都要鎖上。不好意思,不接受親戚做客。

嚴重缺乏安全感!

7樓:圓圓的風扇

我不知道怎麼才能對小孩子產生自私任性的評價了。得出這樣評價的人是否能知道孩子當時在想什麼?孩子終歸是孩子呀可能表達不清認知有誤,更不可能事事周全,大人尚且不能呢。

前幾天跟我媽聊到小時候的事,我說小時候看到我媽花大手筆給小兩歲的表弟買東西買玩具心裡很不開心,我媽徑直回了我一句:「沒想到你是這樣自私到極點了。」

我不哭不鬧,自己默默消化情緒,照顧好表弟,換來姑父當著我的面對我表弟說的「給你新買的玩具不要給表姐玩小心玩壞了」,換來我媽一句「自私到極點」?表弟打我欺負我我連臉上表現出一點委屈都會遭我爸打罵,我連表達情緒都不敢,我自私?

小孩子作為獨生女期待父母向著自己不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嗎?哄父母開心討父母喜歡實在太難了。

請一定好好了解一下孩子的處境和想法,多付出一些努力,找兒童心理老師也好找教育專家也好。孩子從生下來到養育長大,從性格到行為習慣全都來自於父母,孩子沒有虧欠任何人。

8樓:白白

我不覺得這是什麼不好的行為,恰好這是天真的兒童還沒有變得世俗的正常表現。任何行為都是模仿的,父母應該也沒有把自己最需要的讓給相對應的大人或者孩子。只是善於把別人的東西,同意讓給相應的大人或者孩子。

說別人是什麼人,自己就有很大程度上是那類人。因為說別人一般都是換位思考得出的結論,如果換位思考都不會,那說明誰自私呢?

9樓:尺素

@觀察者恕我不能贊同您的觀點

自私只是孩子行為的結果,在沒有了解問題的癥結的情況下,僅憑著局外人的一點感觸就給出富有煽動性的話語很簡單,但是缺了那麼點對題主的同理心和謹慎的態度。

從題主提供的詳細資訊來看,孩子平時也會主動關心別人,還會幫忙做家務。這些都不是自私的人該有的表現。

自私的人,同理心和分享慾會比較弱,這樣的孩子任何時候想的都是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的願望,他們要求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稍有差池就又哭又鬧,他們認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比其他任何人的都更為重要,並且他們似乎沒有為別人考慮的意識,更不必說能力了。

這個孩子只是在特定情況下才會表現出「自私」,就是和別的孩子玩耍的時候。這極有可能是因為,在與別的孩子玩耍交流的過程中,她只看得到自己的付出,卻看不到自己的獲得,所以就會喪失分享欲和同理心。

作為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應該予以積極引導,並且鼓勵孩子的每一次分享行為。

比如,付出玩具,可以收穫其他小朋友對自己的善意,並且也會得到他的小玩具的分享

比如,和別的來自家的小朋友玩耍,可以收穫快樂,並且向大家表明自家的好客和熱情,以後去別人家也會得到對方的尊重。

如果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不做引導和鼓勵,反而反向操作,就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自私"。

比如,家族大聚會的時候,對待別的小朋友比自己的孩子更加熱情,有時甚至忽視自己孩子的感受。

比如,不顧孩子的感受,不問孩子的意願直接把好玩的玩具送給其他小孩玩。

這些操作無異於反向操作,看似無傷大雅,實際狠狠踐踏了小朋友柔軟的內心,她會想,「媽媽是不是不疼我了,我必須做一些事情,引起她的注意才行」,在類似這樣的心理活動驅使下,小朋友可能就會做出一些反常的行為來。

所以,讓孩子不再自私和任性,關鍵是想辦法讓他樂於分享,同時努力給ta各種積極反饋,讓他「付出」後看到自己的「得到」。

《lifelong kindergarten》的作者,scratch之父,著名教育學家公尺切爾.雷斯尼克總結了乙個創造性學習思維模型,也常被用於幼兒教育引導中

這個創造性學習思維螺旋,是由以下環節構成

想象-》創造-》自己把玩-》分享給別人-》得到反饋-》繼續想象

其中父母可以在全過程進行引導

1刺激新想法的誕生

2鼓勵新想法的落地和測試

3鼓勵孩子的分享

4不斷給出積極的反饋

5協助孩子繼續優化

結合適當的形式,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積極,樂於分享,且富有創造力。

10樓:

這帽子扣的有點大啊。。。

跟她談一談,身為主人是要去招待客人的。然後按照她的意願給她的東西分個類,分成只能自己動的和可以跟別人一起玩的。如果第二類沒有,那就買一批。

11樓:張先生

我怎麼那麼希望我女兒可以這樣自私任性一次啊?別的小盆友來家玩,都主動給人玩具玩,可等她想玩的時候,那個孩子死活都不給了,給她講道理就拼命哭。不過我女兒好哄啊,人家不給她就玩別的去。

但那孩子立馬就扔了拼命護著的玩具,去搶我女兒正在玩的東西。

12樓:伊萊英語

糾正孩子哭鬧任性,最重要的年齡段是3~6歲。3歲之後,孩子已完全有能力表達,如果這時不好好表達,而是任性哭鬧,那多半是有目的性的,比如想要某個玩具。

這時,就可以做乙個克制任性的訓練:抓住孩子一件不對的事,他有能力說但是他不說,並且他的要求不合理。比如,家裡已經有很多小汽車了,卻還是在商店裡哭鬧著要。

★不罵他。罵他會給他留下乙個不好的觀念,以後他也容易對別人吼。

★不打他。他那麼小,打他不公平。

★不跟他講道理。3 歲左右的孩子很多字聽不懂,講道理就是廢話。

★不要走開。他鬧給你看時你就看,一定不走開。

不打、不罵、不講道理、不走開,然後做一件事情,拉一把凳子坐在他對面,說:你願意怎麼鬧就怎麼鬧,我說不行就是不行。」然後兩手一插,笑眯眯開始看。

這時孩子會怎麼樣?他閉著眼睛哭一會兒,知道你沒有走,一定會睜開眼睛看看。一看你就在跟前,他繼續再使勁哭。當他第二次、第三次睜開看還是這樣,就越哭越沒勁了。

如果孩子在地上打滾,腦袋碰到床腳或凳子上,千萬不要扶,因為一扶就會強化他這個行為。你溫柔地說一句:「撞這麼響,疼不疼?不疼接著撞,我不管。」

就這麼一句話就夠了,他知道你不管,他也就不撞了,因為那確實撞得挺不舒服的。所以,你堅持從頭到尾笑眯眯地看著他鬧,他就知道徹底沒戲了。

13樓:licaver

首先,題主把孩子的行為歸類為自私任性是乙個誤區。畢竟你列舉的兩個例子都是小孩子常見的乙個自我行為。

原因也可能是小時候遺留的一些心理影響。比方說是很小的時候失去某些她認為很重要而大人不以為然的玩具。比方說,家裡有客人來了,然後客人孩子想要你孩子的某個玩具,而你礙於情面就給了客人孩子,對自己的孩子來說,她可能認為即使是父母也無法保護我的東西,因而她對自己的東西分外珍惜。

另乙個,題主的孩子應該是家裡獨生孩子,在分享和交友方面,可能還有點欠缺正確的教育。比如說上面得玩具,在得到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和別人分享,但不能送給別人,除非她願意。而分享總是相互的,分享伴隨著交換。

你不能要求孩子樂於分享,但卻沒有得到相同的回報。

因此,首先,我們要保護孩子的自我,這裡包括孩子的各項物品的所有權,當然,你還要給她足夠的信心,告訴她,這是你的所有,沒有你的允許,不會給別人。

其次,作為家長,要創造良好的分享環境,比如說:當孩子給你分享食物千萬不能因為個人喜好或礙於情面而拒絕。同樣的,在家庭裡,也可以通過家長和孩子交換物品的形式,讓她明白分享,可能會讓她獲得更多。

最後,看到上面有人那種混淆視聽的邏輯推論,作為家長,聽聽就好了。

小孩子太任性,誰的話都不聽怎麼辦?家長們有什麼好的主意嗎?

識途 不知道這裡所說的 任性 嚴重到什麼程度。其實很多小孩的任性是假象,那就是只在在家裡任性。小孩只在家裡任性,大多數其實是在正常範圍內,家長可以給孩子適當的 任性空間 一點都不任性的孩子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家長第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要把握好這個 任性空間 的大小,界線。給孩子乙個明確的控制訊號。當孩子...

小孩子太貪玩怎麼辦?

小草 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玩中學習健康成長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懂得愛與善。語言是有能量的,父母應注意負面語言,負面語言將植入孩子的潛意識影響其一生。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過好當下,享受當下,你就是辛福的。 花溪裡的小魚 玩耍運動,有益身心,凡事有度,適可而止。如果大人能夠與孩子一起玩,寓教於樂,就更好...

小孩子喜歡賴床怎麼辦?

帆父說 讓年幼的孩子早睡早起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賴床的原因,對症下藥 才能有效果。1,睡眠不足 一般來說2歲以上的孩子,每天所需要的的睡眠時間是10 15個小時,除去午睡的1 2個小時,晚上的睡眠時間至少不能低於8個小時,每個孩子的習性不同,有些可能需要更長。如果睡眠不足,早上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