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時間 2021-06-01 22:47:17

1樓:哈哈育兒

正常情況下,2歲多的孩子能完成包含兩個步驟的指令,有時甚至無需給出提示。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表現得不遵從指示,家長請參照幼兒這一階段的如上發育特點,反思一下,自己提出的指示是否太過複雜,是否難以理解和遵守,或是否過於模糊。

家長提出指示時,要簡單且明確。

指示涉及的範圍不要太廣,缺少進一步具體指示的指示,孩子通常是無法遵從的;家長做指示時,要詳細些,要乙個步驟乙個步驟地指示,要在孩子完成第乙個步驟後,再下達下乙個指示。

善用有趣的形式,讓孩子快樂地獲取經驗。

給孩子一些輔導,提高他遵從指示的能力和自覺性。如果家長能將這個過程塑造得遊戲化、娛樂化,那麼孩子通常更容易配合和執行。

別忽略「父母-子女的較量」,孩子可能只是在逗你。

固執和堅持己見是許多孩子的「通病」,他可能喜歡這樣挑戰父母,所以故意忽略你的指示,否則,能夠清楚理解你的指示的孩子,通常是有能力乖乖聽話並完成家長的指令的。

2歲多的孩子應當能夠完成包含兩個步驟的指令了,如果他現在還無法這樣做,可先觀察一段時間,看看有無改善;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以排除聽力問題、發育問題或心理問題。

2樓:Lee

好像現在孩子「不聽話」,成了父母最頭痛又無可奈何的事。

這裡的不聽話打上引號,是想說明對於孩子來說,不存在「不聽話」這個概念,

他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向這個世界訴說著、尋求著。這個詞是家長給其行為定下的屬性。

家長心裡「不聽話」的定義

不按照父母的意願或指示行事。

現實生活中,孩子「不聽話」的表現

1.哭鬧生病。「我要喝奶,我的尿不濕要換了,我肚子痛,你們都不理我了,我就要大哭。」在嬰幼兒中高頻發生。

2.爭吵頂嘴。「老是說這說那,老師都沒你管得多,你說的就是對的嗎?」在青春期的少年中尤為明顯。

3.搗蛋破環。「讓你們懲罰我,我非得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這是你們喜歡的杯子吧,我砸了它。」在充滿活力的少年時期常見。

4.麻木無感。「反正一直被你們說,就這樣了,愛怎樣就怎樣吧。」在青年階段人數較多。

「不聽話」行為的原因和目的

行為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想要達到某種目的,內在驅動形成的。

孩子往往是想要確定自己的重要性(歸屬感和價值感),而方法往往不恰當有效,從而引起了家長的「不聽話」評價。

他們覺察感知能力強,表達能力不足,感覺到家長的心煩後,會更急迫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而此時家長採用了不恰當、無效的方式對待了孩子的「不聽話」行為。

從而,進入了惡性迴圈。。。

孩子四個「自己無法覺察」錯誤的確認自己重要性的觀念。與上文不聽話的表現一一對應。

1.只有得到關注時,我在他們心中才是重要的。

2.只有我說了算,都聽我的時,我在他們心中才是重要的。

3.你們不重視我,我也不會重視你們的。

4.反正我不重要,無所謂了。

家長對待孩子「不聽話」行為的不恰當、無效的方式

(這些方式都是暫時有效,但是沒將孩子往「聽話」上引導)

1.嚴厲批評

「不要哭了!給我安靜點!」

結果,孩子安靜了一會兒或幾個小時,又開始哭了。

2.放縱不管

「你家孩子在用石頭砸人家窗戶玻璃呢」

「孩子還小頑皮,這是天性,由他去吧」

結果,孩子長大了,打架鬥毆。

恰當有效的方式--正面管教

定義:和善而堅定地管教

和善:不能帶著情緒跟孩子溝通

堅定:給孩子確定規矩且必須遵守

目的:給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

3樓:大銘小亮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我們不聽孩子的話。」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讓孩子去做一件事,孩子就是不聽,甚至裝作聽不見。

這時候,有兩個方法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

第一,提供乙個選擇,把選擇權交還給孩子,讓他感到自己很重要;

第二,提供條件選擇,例如「當……之後,你就可以……」,把孩子應該做的和想做的排好順序,完成第1件事才可以做第2件事,這是給孩子界限內的自由。

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給他們灌輸乙個觀念:需要的和想要的。

想要的,一般都是我們願意去做的事。比如想要吃糖,想要吃冰激凌,想要買更多的玩具,想要看好多動畫片。

需要的,一般是我們不想做但是對我們有好處的事情。比如我們需要飯前洗手,需要多吃水果蔬菜,需要多鍛鍊,需要少看電視。

在做選擇的時候,讓孩子想想這是需要做的事,還是想要做的事。

需要做的事情,必須做;想要做的事情,適量的做。

也許現在給孩子說這些太過深奧,他們聽不懂,但是如果把這些道理滲透到生活中的各種大小選擇,也許孩子漸漸就能體會到如何衡量自己的選擇。

4樓:顧全大局者為俊傑

小孩子三觀還沒有完全角成,你認為的禁忌在他眼裡是理所應當,最後他只知道你不斷想要控制他,孩子大一點就會叛逆。

同樣在學習上,孩子認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父母站在他們的角度輕飄飄地對孩子說,你就是沒有努力,指責孩子,很多老師和家長只看考試結果,他們也確實也認為,孩子沒有看考好就是因為不努力,不理解父母的苦心,論學習的時長,孩子們甚至有時候需要通宵,一句你就是沒有努力,把孩子的所有都否定了。

今天我就得你解開父母與孩子的矛盾。

很多孩子都覺得家長不理解他,每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痛苦的臨界點不一樣,有的學生連續學習4、5個小時也不累,他覺得學習並不辛苦,但有的孩子學習乙個小時就覺得難以忍受,很辛苦,他們認為自己是努力了的,但卻被說成是不努力,不體諒父母,孩子從此對學習更加不感興趣,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生時代的經歷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我們要知道終局思維,孩子不會永遠呆在學校,成績也絕對不是衡量優秀的唯一標準,孩子最終也是要融入社會,就業或創業,

我希望幫助孩子懂得管理學習,管理情緒,掌握這些能力,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成績,更能夠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在學生時代就養成這些習慣,受益終生。

學習的天賦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只要盡力了,不管什麼結果我們都要接受,不要因此打消孩子的自信,導致不願在任何事情上下功夫努力,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是否盡力了,是否懂得管理學習,管理情緒,同時要讓他們熱愛學習,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只要掌握這些能力,收益終生的學習管理方法,通過管理學習,即使起點在山腳,終點也一定在山頂。

5樓:鹽選推薦

其實孩子不聽話在家長眼裡就是「叛逆」的表現,那麼孩子叛逆還有哪些表現?我們又該怎樣對待呢?

一.搞破壞,比如撕書、摔東西、砸玩具、亂寫亂畫等等。

二.倔強,情緒反應大,頂撞父母,一言不合就撒潑。

三.挑戰規則,出爾反爾,跟大人討價還價,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四.說髒話壞話。

五.脾氣急躁,人際關係緊張,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喜歡爭搶同一件玩具,不願和人分享,嚴重時甚至打人。

有人說這五條佔到三條以上,很不幸您的孩子叛逆了。

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呢?

我倒覺得孩子叛逆這是個好事。為什麼呢?因為第一說明孩子長大了,他要發出自己的聲音,他才會產生我們之間的衝突。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只是我們的附屬品,他以我們的意見為意見的時候,那自然不會有任何問題,老外特別不喜歡別人表揚孩子聽話,我們誇孩子特別喜歡說聽話。你比如說聽話,我覺得這詞也挺好,你比如說你帶著孩子五歲出去別人說你孩子真聽話,你也特別開心。如果十歲說你的孩子很聽話,你也很開心。

但是我想當孩子大學畢業 22 歲的時候,你帶孩子出去,別人說你家孩子聽話,你說也還行。等到你孩子 32 歲的時候,你帶著孩子出去,比如說你們家孩子真聽話,你感覺這個詞就已經很彆扭了。開玩笑了,這 32 了還聽話,他應該聽自己的話了。

所以我就說逆反,就是他不聽話了,不聽話就說明他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聲音了。而我們教育所有的目的不就是為了乙個個體的成長和他真正和母體的脫離嗎?

那這是第一步,就說明我們的教育有成效了,所以我說這個事是我們覺得是挺好的。

第二個就是逆反說明什麼?

說明把矛盾擺在明面上了,你真正可怕的是什麼?不吭聲,但骨子裡有很多很多的情緒,最後這情緒積壓越來越多,可能就會造成一些我們更不願意看到的可能更大的這種衝突。所以我覺得能夠把這所有的這種雙方的對立都表在面上,我覺得這說明還是挺好的。

所以我整體來你只要一說孩子很逆反,我覺得是不錯挺好。就為什麼我覺得挺好,當家長一般都很擔心是吧?他會覺得這個事是個挺苦惱的事。

怎麼辦?就是孩子現在大了也不聽話了,你說一句他頂三句。你怎麼樣怎麼樣怎麼樣,但是我有時倒覺得也真的應該反思的,確實就是我們自己的態度。

就剛才說按照我的分析是個好事,但是好事為什麼讓我們煩惱,這就說明我們的理解是有問題。就是我們並沒有正確地看待這件事情,我們期望的結果永遠是孩子要聽話。現在孩子不聽話了,跟我們的想法相違背了,我們覺得很生氣。

那說明什麼?就說明我說家庭教育中存在乙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家長本位。就是說那這個所謂「逆反」這個詞的存在,我認為就是家長本位主義的乙個鐵證。

什麼叫逆,謀逆?什麼叫反?造反,那你說這個孩子可不可以?

比如說乙個 14 歲的孩子最近和同學交流,最近我爸爸有點逆反,他覺得肯定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因為沒有孩子說父母逆反,只能父母說孩子逆反,他原本只是一種兩種聲音的衝突。它其實就是乙個代溝。

但是我們把一種衝突,把它界定為逆反,就說明我們確定了乙個標準,就是說這個是非的標準在父母這。

6樓:別問我是誰

你是孩子的什麼人?這裡是誰想教育他?

如果不是平時付出努力給他吃喝,帶他玩耍,陪他睡覺,照顧他生病的那個人,我建議就你就閉上嘴當自己不存在就行了。如果你就是和他最親密的那個人,咱們再來說說咋辦。

7樓:鹽選推薦

魯瑟巴克利博士認為:如果孩子沒聽家長的話,家長可以有技巧地重複一遍自己的要求。當然,秘訣就在以下幾點。

第 1 步:遵守定規矩法則 1。

如果你遵從第 1 條法則的要訣,將你定的規矩說了一遍,而孩子卻沒聽,那你可以再說一遍,不過一定要在靜靜地盯著孩子約 15 秒後才可以。15 秒似乎很長,但這段沉默會給孩子造成壓力,或許都用不著你再說一遍你的要求了。

如果你給了孩子 15 秒,孩子還是不聽話,那你可以按法則 1 再說一遍:再次保持眼神交流,嚴肅地說「我剛剛說……」然後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孩子約 15 秒鐘。基本上就是重複上一步,但這一次你要稍稍大聲一點(不可大吼大叫!

)說出你的要求,這能讓孩子感覺到你是認真的,而且你會一直等到他按你的要求做。

這樣,你只要重複一次,就可以擺脫第一輪的惡性迴圈,也擺脫了越發生氣的過程。事情的結果反而會由於你的冷靜、理智而發生重大轉變。

如果孩子還不聽,那你就可以給孩子發出「警告」或「最後通牒」了。

及時宣布後果,孩子才會當真。

這裡的「警告」其實是宣布後果。要想讓你的警告對孩子有震懾作用,需要掌握兩點:① 保持冷靜;② 想一想確實能使用的後果有哪些。

這樣,當你把後果說出來時,孩子不僅能察覺到你的決心,還將意識到你絕非說說而已。於是,他就會思考哪種做法更好,並作出更明智的選擇。

對小孩子進行體罰,小孩子通常會立刻乖乖聽話。很多家長因此就覺得體罰很管用,動不動就打幾下,但是,這種方法的負面影響非常大:體罰實際上是以恐嚇來教育孩子,孩子對家長的望而生畏會對親子關係產生嚴重影響,孩子將不再親近家長,可能也不再想和家長交談,甚至會逃避、憎恨家長。

捱過打的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很脆弱,會沒有安全感,變得鬱鬱寡歡。況且,通過恐嚇得到的順從也只不過是短暫的,等孩子漸漸長大、有自己的主見了,你還能使出什麼招兒?

所以,體罰並不正確。你要選擇一項恰當的後果,在孩子違反規矩時,你可以用法則 1 的方式將這些後果告訴他:捕獲眼神交流,然後說「如果你還不……那可就……」,接著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孩子大約 15 秒鐘。

首先,按照第 1 條法則做:

● 站在孩子能看見的地方;

● 叫孩子的名字,讓他看著你;

● 直接說出具體的要求,態度要堅決,如「請馬上開始收拾」,「把你的外套放在衣櫃裡」或「馬上關掉電視」;

如果孩子遵守了,給予他(言語或非言語的)讚揚。如果不聽話:

● 保持眼神交流;

● 再次叫孩子的名字,讓他看著你;

● 乾淨利落地說道:「我說讓你馬上開始收拾」「我剛剛說讓你把外套放在衣櫃裡」或「我說立馬關掉電視」。

如果孩子聽話,給予他(言語或非言語的)讚揚。如果不聽,立刻給予警告:

小孩子特別不聽話怎麼辦

具體表現是什麼呢?小孩子所謂的聽話是在大人眼中的,貪玩也可以被看做不聽話,沒按家長的意願做也是不聽話,可保護孩子的天性就不重要了嗎?調皮是孩子的天性,沒有原則性的問題,比如打人這種,家長可以適當的多包容些吧。 開一朵 小孩子培養需要愛與規則同行。有愛才能建立父母與子女的依戀關係,小孩子才可能聽話。有...

小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小城故事 首先我覺得孩子不聽話不是孩子的問題,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反思孩子為什麼不聽話,也許是我們父母的問題。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應該先反思,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麼,孩子做了什麼,孩子為什麼這麼做,大人在這期間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話,孩子才會出現不聽話的現象。現代的父母要多學習育兒知識,才能跟孩子更好的相處...

小孩不聽話怎麼辦啊!?

林靜 1 小孩年齡。看您問題裡寫的是 她 確認一下是女孩對嗎?2 小孩是同父母一起生活,還是三代人同住?3 家庭氛圍是否可以簡單介紹一下?4 小孩所在學校大致情況,私立還是公立?5 您所指的不聽話主要是那些方面?在家時日常生活上?學習上?還是在學校時?能否給些具體例子。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特質,同時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