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懂禮貌,但是在幼兒園被欺負的時候,如何教他學會正確的處理?

時間 2021-05-05 23:12:42

1樓:尹建莉父母學堂

對孩子來說,」被排擠「也是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經歷,如果這段經歷被妥善的處理了,會大大的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果處理不當,會給孩子的童年留下難以忘記的心裡陰影。孩子甚至可能會因此變得孤僻、自卑、抑鬱。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提供支援,引導孩子融入同伴中。

我這裡提出5點非常實用的建議,方便家長們參考:

1. 接納、傾聽孩子,給到孩子關愛感

2.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調整自己

3.多為孩子提供社交的場所和機會

4. 觀察孩子的社交行為,潛移默化的提公升孩子的社交技能

5. 多與老師溝通交流在社交群體中,因為孩子的性格,身高,體力等不同,會逐漸分化出領導者和跟隨者等不同的身份,在健康的小團體中,大家相互協作、相互支援、相互關懷,遇到問題共同解決。

而在某些情況下,「孩子王」會代表控制者的角色,利用號召力和威望來迫使其他小夥伴聽從他的所有安排,如果有人不服從,就會受到大家的排擠。

還有也可能是因為孩子性格比較慢熱、內向,心裡很想跟朋友一起玩卻不知道如何加入到同伴關係中,從而導致「不合群」。

面對被排擠的孩子,先傾聽孩子的情緒,幫助他說出自己的感受。

回到前面案例中的心心,媽媽看到孩子被排擠後可以告訴孩子:

「我感覺到,當你看見你的朋友和別人玩時,有點無助,還有點傷心是這樣嗎?」

從肢體上可以給孩子乙個擁抱,用你的肢體語言傳達你對他的愛,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支援。

要向孩子表達媽媽很愛你,願意幫助你,孩子在感受到愛以後,內心和身體就得到了放鬆,然後再引導孩子將他內在的情緒說出來,並在恰當的時機表示你的認同。

在交往過程中發生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允許孩子嘗試著去解決這個問題,除非他尋求你的幫助(有的孩子不願意接受父母干預)。

而在他尋求家長幫助的時候,可以跟孩子一起來尋求解決的辦法,徵詢孩子的想法,給予適當的建議。比如:

「我覺得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訴你的朋友。」

「為什麼他們不願意跟你玩呀?你覺得下次應該怎麼做呢?」

引導式提問讓孩子清晰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交往,自我主動地梳理自己的交往模式和經驗。

另外,還可以告訴孩子: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去找別人玩呀,你也可以找媽媽玩呀,等等。教會孩子應對被排擠後的場景。

最後,父母還要給予孩子堅強的精神後盾,支援孩子。孩子在交往中遇到問題的話一定要有父母精神上的支援,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在家庭中可以做的努力就是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一些與別人交往的機會,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嘗試與不同的人交往。

孩子在做各種社交模式的探索時,也會遇到不同性格的同伴,給孩子機會,他們會慢慢找到社交中讓自己舒服的位置。

平時可以多觀察孩子有沒有一些不恰當的社交行為,比如說過於強勢、自私、表現慾強烈,這樣的孩子我們可以教他學會低調、分享。

如果孩子被孤立是因為膽小,那就鼓勵孩子肯定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如果被孤立是因為孩子不講衛生,那就幫孩子改正等。

家長不需要盲目的給孩子一大堆建議和方法,那樣孩子無法真正的建構和積累屬於他自己的交往和經驗。

家長在必要時還可以與孩子的老師溝通,看老師能不能在這一方面對孩子給予幫助,可以請老師多多肯定孩子,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來滿足幼兒現階段的需求。

插播:注:現有1個福利送給知乎的讀者們,關注「尹建莉父母學堂」即可免費獲得專業家庭教育指導師提供的【育兒諮詢】服務,真人老師為您答疑解惑,還有定期福利等你拿!

原價199,現在免費0元參加,限額500名,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快來參加吧。

知乎營銷平台

2樓:去他大爺的腿

舉個栗子哈:我們在課本上學習到的是知識是知道,我們在社會上運用的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

所以在家學習的可以歸類於理論知識,那麼在幼兒園這個小社會,就得開始實操了。

那麼可以跟小朋友說:

1.別人搶你東西,你就直接搶回來,不要鬆手,有必要的時候,可以打架;

2.可以告訴老師,但有可能沒效果;

3.他們搶玩具,也可以先給他們玩一會,回頭趁他們不注意,再拿回來;

4.他們搶你玩具,你也可以給另外乙個給他們,看看他們願意不願意。

總而言之:保護好自己不受傷害是前提,其次是拿到玩具的主動權,至於用什麼辦法,你可以自己想,可能不同的小朋友,適合的辦法不一樣。

3樓:妝主

說說我家大寶吧,是個特別敏感膽小的孩子,小時候在外邊玩,從不搶別人的玩具也不許別人碰他的東西,別人搶了他的玩具他就只是找我哭不會搶回來,我只是耐心的安撫然後帶著他去把玩具要回來,我一直很尊重他,從沒有干涉勸他給別人玩他的玩具,開始孩子很孤獨不會跟人玩,育兒專家不是說了,三歲之前的孩子不需要朋友,社交是每乙個正常人都需要的,三歲之後自然會找小朋友,不需要對孩子的社交能力感到焦慮。三歲確實是個分水嶺,之後他就開始活潑開朗,大方的找小朋友玩了,也會打人了,但不會主動打人,挨欺負了絕對還手,讓我挺驚訝的,是那種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的主兒。我挺喜歡這樣的,不吃眼前虧。

上幼兒園也沒有不和群,就一句不要過度的干涉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有乙個自然規律,一開始你可能感覺孩子不合群,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方式,到歲數當他需要社交時自然會形成自己的能力。你干涉太多把孩子按乙個標準教育,那他就會失去自我形成的規律,特別是孩子成長有些東西你錯過了就補不回來了!順其自然吧,孩子總會長大的!

我家老二就不存在這些社交問題,打小眼裡沒生人,根本不需要擔心這些問題,真是豬養一般…

4樓:紫花菠蘿水

在我女兒沒有出生的時候,我就已經儲存了一篇文章,我覺得可能會有用。分享出來,希望可以幫助到其他的孩子。

被全班同學孤立排擠。所有人都不和你玩,要麼走路都要繞開你,要麼是從你身邊經過就像你是空氣,如果別的同學湊在一起說什麼,只要你走過去,他們就會立即散開。你乙個人上學,乙個人放學,沒有人願意接近你,也沒有任何小團夥願意帶著你玩。

上體育課的時候,你只能孤零零坐在操場邊看著他們打球跑步。最讓人難受的是,你知道他們是在用這種方式懲罰你。

我不知道你現在是什麼情況,反正在我小時候,事情就是這樣的。當然,你可能已經發現了,在上面三件事情裡,並沒有被人欺負這件事情。難道被人欺負不可怕嗎?

當然很可怕。所以,今天我要專門單獨談談這件事情。

在我上學的時候,和別人吵架吵輸了,和別人打架打輸了,這都不算欺負。欺負說的是天天有個人或者有一群人找你麻煩,天天來罵你,天天來羞辱你,天天來打你。這就很可怕了,有時候只是想想這些人,都不願意去上學,寧可待在家裡。

大人很難理解這一點。父母知道你在學校被人欺負之後,會很生氣地問:為什麼不去找老師?

或者說:為什麼不和我們說?老實說,我非常不喜歡他們這種說話的方式和態度。

當他們氣呼呼地說「為什麼不」的時候,給我的感覺是他們認為我做了什麼錯事一樣,是在責備我。可是,難道被欺負的不是我麼?難道我不應該被安慰麼?

那為什麼要說什麼「為什麼不」呢?

這種事情找老師沒有用。找了老師,老師一定會批評對方。批評之後,對方就會更恨我,加倍欺負我。

然後,我再去找老師。老師也會很生氣,會當著全班的面批評。於是,對方更加恨我,欺負得更厲害了。

最後,老師請對方的家長來學校,對方就見我打一次---我是說,在學校裡經常欺負同學的人,他們又不在意被當眾批評,也不在意被請家長。所以,找老師的結果,最終還是我自己倒霉,那麼我為什麼要找老師?

找父母也是乙個道理。爸爸媽媽去到學校,還是找老師。我們剛剛已經說了,找老師沒有用。

爸爸媽媽直接找對方,一次兩次可以,別人也可以當面保證不再欺負我了。但是,爸爸媽媽說完就走了,而我一周五天都在學校裡,他們能隨時保護我麼?別人的保證又有什麼用呢?

而且,父母大概因為是變成大人太久,已經徹底忘記了小時候的事情了。在班上,無論怎麼打架,就算是大家打到滿臉鼻血,那是一回事;但是,請家長到學校裡來向老師告狀,家長來警告對方,甚至家長動手打對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只要出動家長,全班同學可能就不再和你玩了。

因為你破壞了大家共同的規矩,不能再算是自己人。你今天請家長對付這個同學,明天就可以請家長來對付所有同學,誰都怕隨時叫家長的小朋友,誰願意和這樣的人玩呢?這樣的話,第三可怕的事情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以後在學校裡可就真的很難過了。

你的想法是不是這個樣子的?我當年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是那麼想的。現在,我已經是個大人了,回想起那些想法,覺得其中有些是對的,因為大人的確很難理解孩子的想法,他們已經忘記了做孩子是什麼感覺;但是,其中有些也並不對,因為年級太小,並沒有把問題想清楚。

那麼,現在我就把我長大以後的想法和你說說:

1、什麼是玩鬧,什麼是欺負?問題是,如果你是被打的那個人,你自己非常清楚什麼是玩鬧,什麼是欺負。其它人說什麼都不算,你自己的感覺最重要。

只要你覺得別人勉強你了,只要你覺得疼痛、驚恐、羞辱,只要你希望對方立即停止,但是對方不停手,那就是欺負。別人怎麼看不重要,因為他們不是受害者,他們沒有承受任何事情,所以他們也沒有任何發言權。是不是被人欺負這件事情,你說了算。

在你對別人的時候,也希望你能做到誠實。你是不是欺負了別人,標準非常簡單:你願不願意別人在你身上做相同的事情?如果你不願意的話,那麼你就是欺負人。

2、告訴家長,還是告訴老師?

如果受人欺負,我的答案始終是:告訴家長。天底下有各種各樣的父母,但是既然你的父母拿這篇文章給你看,就說明你的父母是屬於比較開明,而且是真正慈愛的那一種。

這種父母,無論平常怎麼樣,只要你出了任何問題,他們總是會站在你的那一邊。這一點非常重要,你的父母是你唯一值得完全信任的人。你的老師,你的同學,你的朋友,都不是,他們都可能背叛你、放棄你,但你父母不會,他們無條件地站在你的一邊。

就算你犯下了天大的罪過,他們最多罵你、打你,但絕對不會把你扔出家門徹底不管。

所以,你應該爭取你父母的支援。這樣,無論學校裡的日子再怎麼難捱,你起碼還有個家可以回,在家裡有人支援你。你需要如實地向父母講清楚,你在學校裡遇見了什麼。

不要添油加醋,誇大其詞。父母因為愛你,哪怕你老老實實地說出來,他們的感受也會自動乘以10倍。所以,如果你誇大事實的話,父母很可能立即暴跳如雷,衝到學校去找老師理論。

這樣的話,你就造成了父母和老師之間的激烈衝突。

請你如是地向父母講清楚,然後請他們和你一起分析,你應該怎麼去做。記住了:是你請他們和你一起分析,不是你讓他們去學校給你出頭。

父母已經是大人了,他們只知道如何和老師那樣的大人打交道。而你面對的是跟你年紀差不多的同學,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你自己去面對,去解決。而父母可以給你建議和指導,他們比你想得全面,而且他們比你更壞,有更多招數。

3、三種辦法

除了尋求父母的幫助,我這裡也有一點經驗想分享給你。我小時候待過許多個幼兒園,轉過許多次學。每到乙個新地方,因為我是新人,那裡的小朋友不總是那麼友善。

因此,被人欺負這種事情就經常發生。這裡,我總結了三個辦法:

(1)打

沒什麼好說的,別人打你,你就打他。你不要惹事,但是別人惹你,最好第一次就打回去。這樣,就不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了。

打架並不是體力活,而是比拼求勝欲。怕疼、怕被打,那就一定會挨揍。不怕疼、不怕打,一直和對方打到底,很容易打成平手,甚至打贏。

而對於乙個習慣欺負別人的傢伙來說,他和你打平了,那就已經是輸了,以後會盡量避免和你正面衝突。

(2)眾

學校、老師要你「團結同學」,這句話什麼意思?意思是不要在學校裡落單,乙個人來,乙個人走。要在學校裡找到朋友,有一群小夥伴。

別人可以欺負你乙個人,但是要欺負你們一群人就很困難了。而且,在學校裡有一群小夥伴,大家彼此加油打氣,相互幫助,學校生活也會過得容易一些。無論是你樂於助人,還是會講故事,還是願意請人吃東西,甚至是教人做作業,你都能在自己身邊吸引一群人。

三人為眾,人多了,自然就不容易受欺負。

(3)友

打又打不過,你們一群人也打不過別人乙個,又該怎麼辦?那麼,你應該爭取讓這個人成為你的朋友。把敵人轉變為自己的朋友,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也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而且,有了這樣乙個朋友,學校裡大概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欺負你了。你要麼用實力贏得他的尊重,要麼證明你對他有價值,那麼,你總有機會把他變成你的朋友。一般來說,特別能打的人頭腦都比較簡單,要贏得他們的友誼也沒有想象中那麼艱難。

等你長大之後,會發現面對欺負的時候,也就是這三種辦法。最多增加了一種:利用組織和系統的力量。

所有這些方法,也都有對應的代價:你打架,那麼可能面臨來自老師和學校的懲罰;你結交朋友,那麼你就要在小團體裡花時間,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你收服乙個打手, 那麼你就有可能變成他的同謀,要為他分擔罪責。

人生裡沒有完美無缺的方案,一切都需要你自己權衡利弊,你要為你自己的選擇負責。從現在到以後,都是這個樣子。我希望你不要被人欺負,也不要去欺負別人。

在任何時候,永遠記住一件事:相信你的父母。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不願去幼兒園怎麼辦?

能搶得過嗎?搶的過搶回來告老師,搶不過來也要告老師!打人了,就還手,狠狠的還手告老師!一定學會還手!即使告老師,老師只能批評教育,安慰另外乙個 所以打過來就要馬上還手,還手後告訴老師!就是這兩個步驟都要做! 李雷霆 社交場合的問題,就要社交場合來治。你這個問題比較的棘手,短期有效的方式就是先找老師,...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怎麼辦?

這種情況真的就與對方家長素質有關係了。前段時間,我兒子在幼兒園就被別人咬傷了,咬出乙個小血洞,我兒子能忍,沒哭也沒跟老師說,回家給他洗澡時,我們才發現。我當時就把這個事情反應給了班主任,班主任很抱歉,說沒有及時關注到。然後,第二天就問清楚情況,聯絡了對方孩子家長,那家長也真的通情達理,說要來我家看看...

幼兒園孩子被欺負轉班好嗎?

雲起時 要讓孩子不被惡人欺負。一,自己與人為善,遠離惡人,人真的是分階層的,家長也是,不必和沒素質的人走太近,顯得自己低階。二,教育孩子學會逃跑反擊,學會告狀,不要受窩囊氣。三,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人際關係,不得不說中國這個人情世故真的是從幼兒園就要培養的,孩子中的小團體你要看懂,還要拉攏。比如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