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家長應該教家鄉話還是普通話?

時間 2021-05-29 22:15:10

1樓:便乘佛教弟子

家鄉話普通話上學後自然就會了

有些父母自己普通話都塑料的要死,還要教小孩,等小孩長大後把父母口音帶出去,被笑的就是ta,關鍵是帶口音的普通話和正宗普通話會混淆,就更改不過來。

現在我爸媽就是用一口塑料普通話在教老二,我聽著難受的要死,生怕若干年後一家三個塑料普通話把我的標準普通話帶偏了。。。

我從小就是學的方言,現在普通話也很標準,就不知道父母操的什麼心

2樓:連常淡

我覺得最好兩種都學,因為幼年時掌握更多的語言種類對成年後的語言學習有幫助。

也就是說,你現在會的吳語贛語粵語可能將來對你學的不知道什麼外語有幫助。

我們老師上課講過,人在幼兒期可以分辨幾乎所有音素,但是到所學語言固定下來後會遺忘掉不使用的音素。我學的法語,有些老師就說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具優勢,因為法語的一些音素在南方方言(吳語等)中存在類似發音,但是北方方言和普通話中不存在,所以北方同學聽不出這些發音的區別,學習起來也困難得多。

所以如果擔心學方言影響普通話學習的話,我覺得可以有意識地教他一些方言中不存在的、普通話中存在的發音,或者是方言中不分、但是普通話區分的音,比如皖南地區方言jqx和zcs不分,湖南湖北nl不分等等。只要把這些音會發,即使很晚學普通話也能學會。

另外我覺得方言和普通話之間最容易互相影響的是音調,即陰陽上去,但是這一點不影響實際生活中用普通話交流啊。而且我覺得帶著點地方調調的普通話更有韻味,它標誌了你的家鄉文化。聽蘇州口音軟綿綿地罵「他媽的」簡直太有意思了哈哈哈。

3樓:CHNDTH台灣台中S公民

我覺得吧,沒必要把家鄉話和普通話對立起來,無論家鄉話還是普通話,都要掌握,比較恰當。

如果家長會家鄉話,和帶家鄉話的普通話,那麼除開學校教的標準普通話外,小朋友也會帶口音的普通話和家鄉話,多會一門語言,沒有壞處。

4樓:Ron.L

我移民加拿大的時候,孩子4歲,不用半年時間,他的第一語言已經變成了英語,完全融入了本地的生活。然而上到國家教育局,下到老師,無一例外地鼓勵小孩和我們家長,在家務必一定要說自己家鄉語言,無論如何都要在家創造孩子說和聽家鄉語言的環境,因為學校一點也不擔心孩子長大不懂英語,他們更擔心孩子忘記了自己父母的語言。於是我孩子現在英語是母語,在家和我溝通是粵語,雖然他暫時看不懂中文,不過我也很感謝老師鼓勵他在家多說粵語。

乙個異國他鄉的老師尚且珍惜我孩子的家鄉話,尚且珍惜語言的多樣性,然而國內的學校卻在無所不用其極地扼殺小孩子的方言,難道非要忘掉自己方言才能學得懂普通話?普通話真的有這麼不自信?

5樓:

……你們都是在家鄉工作上班嗎………找的物件也都是老鄉嗎……換了地方的怎麼說啊,物件不是乙個地方的怎麼說啊……換地方的要麼小孩學工作地方言(跟小夥伴學)要麼就學普通話啊,讓小孩再學父母雙方的方言這不是增加人家的負擔而且根本沒有語言環境啊……

6樓:倫西

教普通話。

因為我覺得普通話和語文成績掛鉤。

這樣說不太準確,應該是,那股咬文嚼字的勁和語文成績掛鉤。

當然,這股勁同樣也影響了英語口語和成績。

我從小學開始說普通話,一直到現在,除了極特殊需要,所有場合都是普通話。

北方人也真是奇怪,即使成天說地方話的人,普通話也是隱藏技能。

你跟他說普通話,他也能立刻轉換為略帶地方味的普通話。

同樣的,我也會說本地方言,還會說很多地方的塑料當地話。

這跟中中國人自帶「簡繁體轉化」一樣,是個謎。

我小學前也說的土話,後來一直說普通話,是因為我覺得普通話好聽。不是針對山東話,我覺得所有的方言都不如普通話好聽。

回到正題。我有咬文嚼字的習慣。如果沒有,那麼我的語文成績也就是100到110——山東地區的語文成績的中位數。那我只能去上世一大了。

我不。我擔負著全村的希望,我要去大城市,我要出省,要換乙個離家遠的學校打遊戲。

什麼叫咬文嚼字,你看我以往的動態,我會關心「遠上寒煙石徑斜」讀xie還是xia。生活中,碰到稍微不確定讀音的字,就會立刻動手去查。

我自認為有一甲的潛力。但是教普通話,根本不需要一甲。

家長需要做的是,給孩子做乙個咬文嚼字的榜樣。

孩子說,「這個玩具中意否」。你上去乙個巴掌,告訴他,這個中意念做「眾」意。

並跟他解釋,中意的中,是合乎的意思,比如中規中矩,而中國的中,表示中間。

以後他的成長過程遇到這個字,就不會搞錯了。把別的小朋友打暈了,要掐對方的人中,女朋友意外懷孕,叫中獎,在美國留學和警察對著幹,叫中彈,在兩頭撮合賺取差價,叫中間商。

以往,山東考生特別多,要想考入top2,達到知乎平均水平,每科都不能有短板,還要有不錯的運氣。

所以說,語文很重要,普通話也很重要。早教普通話,贏在起跑線。

7樓:一休媽

我家女兒出生開始就跟她講家鄉話,希望她能先學會家鄉話。

知道這個情況後,幾個朋友表示很驚訝。

有好幾個朋友還直接建議我現在就要讓孩子學普通話,免得被人「欺負」。

在珠三角地區,學白話的外地人很多,但是重視自己家鄉話的人不多。

為此,我覺得很可惜。

因為語言的消亡的兩種方式,一是語言持有人不存在了;二是語言持有人放棄自己的母語,使用另一種語言。

沒有人說,語言就消失了。

11. 全球各地的語言以驚人的速度正在消亡。

2. 全世界約7000種語言,一半以上將在本世紀消亡,80~90%將在未來200年滅絕。

3. 平均每2個星期就有一種語言消失。

有沒有覺得語言好珍貴!

就像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蔡清說的,語言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溝通、教育、社會融合,發展的工具,也是每個人獨特的身份、文化歷史、傳統和記憶的載體。

我們有必要將家鄉話傳承下來,我們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現在作為「文化傳承者」的我的女兒小西每次回到老家都快活的很,因為家鄉話讓她覺得親切舒服。

記得剛滿兩周歲回老家的那段時間,每次對門一位叔婆經過,她總是隔老遠就用家鄉話大聲喊,「叔婆太!」

語言的羈絆不言而喻。

2

會家鄉話和普通話的寶寶就已經屬於雙語寶寶,當然這裡的兩種需要分屬於不同語系。

雙語寶寶或多語寶寶通常開口會慢一點,因為他們的腦海裡有好幾套語言系統,必須掌握了如何快速切換語言的能力,才能好好開口。

切換的過程涉及到乙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認知控制,這種能力通常是要到一歲多到兩歲才能較好地發展起來。

我發現一些家長不怎麼說家鄉話,正是擔心孩子語言發展慢,跟不上同齡人。

但是有研究發現,雙語者在成年之後,比單語者有一些更強的腦網路連線。

這表明:雙語者從小到成年到老年,都有更好的認知控制能力和認知靈活性。

所以,遲點說話說不定還是好事一樁,完全不用擔心。

3

《父母的語言》一書的作者達娜·薩斯金德提到過自己家的故事。

作為西班牙移民的祖父母從來不跟父親說西班牙語,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說的英語跟美國白人一模一樣。

那時所有的移民幾乎都有這樣的想法,他們的做法也都跟作者祖父母一樣。

對此,達娜感到非常遺憾。

不僅是從語言的消亡的角度看,更是因為父母用第一語言跟孩子互動交流中蘊含的資訊和情感比使用其它語言要強得多。

我想,有一些家長可能正是出於這方面考慮才不支援孩子學家鄉話吧。

這種想法放在二十年前,很能理解,那時的區域排斥很明顯。

像在珠三角,只有白話(廣東話)才廣泛被後代接受,甚至還是一種驕傲。據說那時在廣州深圳不會講白話感覺就低人一等。

但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情況已經大不相同。

在深圳,常住外來人口806.32萬,佔比67.7%。

而上海,廣州,北京分別佔比40.51%,38.01%,37.

3%。一些二線城市超過或比肩深圳,如東莞達到75.67%。

城市的包容度越來越大,以前那種排斥感不復存在。

即便有,畢竟是極少數人,何必在乎。

成見就好像大山,移不開,就繞開它。

最後,分享一項值得高興的研究成果。

一項針對華語家庭的研究表明,

父母跟小孩說英文的比例,直接決定了孩子長大後的英語能力以及認知控制的能力,但父母的英語水平對孩子成年後的英語水平並無影響。

所以,想要英語啟蒙的朋友們顧慮也可以少一些了。

8樓:哦漏李look

首選家鄉話,現在社會的發展我們語言的特色作為很重要的文化往往被忽視,可能很多人覺得從小學普通話對孩子的發音標準啊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我看來普通話是每個人必須會說的,他不在於學的有多早,而在於是否有正確的人指引,而這個人就需要能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小時候學習方言長大一點在學習普通話,相當於兩種語言,也有利於孩子的思維發展。

9樓:成福弟

看了一圈回答,結合自己的經驗,想換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表立場:教普通話

從兩個方面來談:

一、幼兒期教普通話是否等於學不會方言了?

好多回答說普通話易學而方言難學。是真的嗎?

我有乙個遠房親戚從小和孩子說普通話,結果初中以後一口標準方言,平時再和孩子說普通話,孩子還不願意說了,為什麼?

學方言最大的優勢在於環境。學生時代,和同學朋友在一起的時間逐漸超過家人。而這就是方言最穩定的使用環境,同學(朋友)圈。

即使在幼兒時期不會說方言,也能在學生時代的方言環境中薰陶出一口標準(地道)的方言。

二、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形式,方言思維邏輯≠普通話思維邏輯

因為語言反應乙個人的思維邏輯,這造成了中中國人普遍的中式英語問題(語序,用詞準確性等等)。方言v.普通話有這同樣問題,例如川普,廣普。

而這種差異會形成一種思維屏障。(記住這個概念下面會用到)

而以現在的大環境,陪伴孩子最多的怕不應該是手機「親媽」和電視「親爹」?

讓孩子玩手機看電視固然不好,但是我們卻可以利用這一客觀事實,「變廢為寶」!

前面提到的思維屏障,會讓說方言的孩子對「講普通話」的動畫片產生一種疏離感,即「動畫片和我們不是說的一樣的話」,結果是最多喊兩句「中二」台詞,而不會去學習或模仿裡面的語言邏輯,比如「可是」,「如果」,「不過」,「為什麼」。

動畫片的原始作用還是教育媒介。其實裡面包含了很多有用的知識,而說普通話的小孩天然地能從中獲得最大收益,能讓動畫片最大地發揮它「寓教於樂的初心」,而不是樂呵樂呵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該讓孩子學習土土的家鄉話,還是教他說普通話?

Mr.Leo 可以思考乙個簡單的問題,從小就會中英文的孩子是不是會比較聰明?或者說需要在腦子裡頻繁切換中文和英文的孩子,對腦的鍛鍊是不是更多?如果一部分父母沒法做到提供真正的雙語環境,那麼就不要放棄方言環境。教育是應該在孩子的角度上的,有時候跟 根 關係不大。 家鄉話要教啊要教啊。然而離鄉以後丟得也...

到底要不要學男朋友的家鄉話?

蛇喰夢子 我是聽不懂的,有一些比較接近白話和普通話的我就聽得懂一點點,真的是一點點,客家話你叫我怎麼學 不過他家裡人聽得懂普通話,不會說,我是聽不懂他們客家話,也不會說,獨處的時候有點尷尬,快三年了,沒啥交流,有交流也是男朋友在場的時候,他可以翻譯。就連我媽那邊的廣西欽州話,也只是大部分聽得懂,因為...

在家跟孩子說家鄉話還是普通話好?

雨天三番 我覺得如果孩子還小,可以先學家鄉話,等掌握了,差不多上學了可以學普通話,這樣在學校孩子也自信一些。雖然推行使用普通話,但是一種語言就是一種文化的代表,小孩學習能力強,多學一種語言也挺好的。 karen卡人 為啥叫普通話就是因為好學!易懂!所以會說普通話並不高階 畢竟電視裡會說,手機裡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