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科學獲得了神性?

時間 2021-05-30 09:57:40

1樓:Torasen

從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開始,一直到現代科學,對於真理的定義一直沒有乙個明確的界限,知識的必然性要求,使得科學必須要回答一系列的問題才可以成立。

首先就是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的問題。關於知識的問題,康德對知識的獲取進行了三種劃分,第一種是先天分析判斷,第二種是後天綜合判斷,第三種是先天綜合判斷。先說先天分析判斷,比如同一律,一切事物與其自身是相等的,即x=x,由此可以得出排中律,x是y或者不是y,即x=yv~y,這些邏輯規律是一種永真的存在,但是問題在於這種先天分析判斷並不能擴大知識的範圍。

第二種是後天綜合判斷,例如天鵝是白色的,這個判斷中天鵝和白色完全屬於兩個概念,但是我們通過歸納將這兩個概念聯絡起來,但是問題在於,這種判斷是歸納得來的,我們不可能窮盡所有的天鵝,只要出現乙個反例,那麼這條知識就不是真的,所以後天綜合判斷,雖然擴大了知識的範圍,但是真理的必然性卻喪失了。第三種就是先天綜合判斷,這種判斷結合和前面兩者的特點,即擴大了知識的範圍,又有真理的必然性,例如數學,1+1=2這個公式,1+1和2完全是兩個概念,但是他必然是真的。

第二個問題在於,心物二元的世界觀,在我們的世界觀裡,主客體永遠是分離的一種狀態,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如何保證我們所認識的事物與事物本身是一致的?也就是意識的本質問題,我們所認識的客觀物件就在於,我們能夠完全把握客觀物件,但是問題在於,我們所認識到的物理屬性,始終知識我們大腦所呈現出的樣子,通過感官,我們才能夠認識事物,那麼感官所得到的材料是如何轉變為我們的意識的?這個問題非常的難回答,因為這就陷入了一種無限懷疑的境地,科學所標榜的客觀,實際上並不客觀,因為一切事物都必須進入到人的認識之中才能被認識。

康德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採用的是,「人為自然立法」,即事物進入到了人的認識框架之內,所以不得不按照人的認識框架展現出他的樣子,這個認識框架是人所固有的,所以事物就具有了客觀性,這就將事物的客觀性依附到了人的認識上,而不是事物本身。

我們將科學視為一種客觀真理而存在,到後來才發現,科學所使用歸納推理,不能夠得到真理,科學所主張的客觀也不是客觀的,那我們憑什麼相信科學?所以現代科學的發展,開始越來越突破心物二元或者是主客觀二元的世界,從理論物理學就可以看出,對於我們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單純的研究我們的客觀世界是不夠的,因為依靠科學的歸納和觀察,客觀世界是很有限的,那麼依靠理性演繹所得出來的結論,自然而然的開始向各個學科蔓延,例如對於意識的本質問題,純粹的研究物質是無法解決的,還有關於三維之上,更高緯度世界的概念,也是依靠觀察和歸納不可能得出來的,這就像是後天綜合判斷一樣。所以科學在突破原來以歸納和觀察為方法的界限,開始越來越依靠人的理性去解釋這個世界,這就背離了科學的實證主義傳統。

在這樣一種環境之下,科學獲得神性似乎也是說的通的,因為人的理性思維在擴充套件知識的邊界,就好像科學脫離了我們現在的世界一樣,並且與人的主觀相結合,科學體系開始越來越形上學,這種趨勢可以說是現在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說不好是好是壞,因為以經驗論為指導的科學體系似乎已經走到頭了,以唯理論為指導的科學,不論是在哲學還是科學領域,歷來都是受到排斥的,被認為是一種無稽之談,但是現在經驗科學似乎走到頭了,似乎又開始回歸到了理性的懷抱,不依賴於客觀世界的永恆真理,確實是一種上帝般的存在,題主沒有說科學回歸了上帝,而說科學獲得了神性,我覺得是可以說得通的,因為意識的世界,與我們傳統經驗科學所描述的世界,可以說完全是另一種存在,確實很像哲學家們論證上帝存在時候所用的套路。

2樓:無惑

科學教的神性其實就是權威科學的神性,而具體到某乙個點就是社會群體對科學或者某些科學家發言人的盲目崇拜,但科學並沒有達到理想中的高度,這是矛盾也無法解決!

如果人們崇拜科學,那科學本身就是宗教了!

3樓:

科學沒有神性,認為科學有神性的人都不懂科學。

神性是被別有用心的人捏造出來用以神秘化某些人或事物的,而科學,就其本質而言,是反對任何形式的神秘化的,也就是說,科學徹頭徹尾地反神性。只是有些人不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理解我們的世界有多麼複雜,才會產生「科學是神秘的/科學被神秘化了」的錯覺。

如何看待茶葉飲茶?從中獲得了什麼?

靜心 對於喜歡喝茶或者有茶癮更或者視茶如命的老茶客來說,那獲得的太多了 喜歡喝茶的人身體會越來越健康 喜歡喝茶的人精神會越來越好 喜歡喝茶的人運動能力會越來越強 喜歡喝茶的人得癌的機率會大大減少 喜歡喝茶的很少得口腔炎 炎喉炎等疾病 喜歡喝茶的人更懂得享受時光 喜歡喝茶的人會更有氣質和修養,這些都是...

閱讀獲得了什麼?

王桃桃 知識存在的價值遠遠超過知識本身。腹有詩書氣自華,應試,作為上下階層的流通媒介等等等等都是當下我們看那麼多書 獲得知識 的意義與價值。但論本質,還是需從自我的存在談起。人活一世,草木一春。看書 知識 對你我內在的塑造已遠遠大於知識本身所帶來的 氣自華 好大學 好工作 上層社會 等外部價值。看書...

如果人獲得了永生,那麼去研究科學難題會不會對這個難題有幫助?

能量守恆 天才的構思基本都是30歲前完成的。牛頓後半輩子在學習煉金術,愛因斯坦後半輩子在攻擊量子理論,並試圖統一科學與神學。楊振寧後半輩子不知道在幹嘛。但肯定沒超過宇稱不守恆定律。 拖延症懶狗 肯定會的,人在不同階段不同知識領域上都會碰到瓶頸,突破瓶頸可以通過時間,知識的積累不斷增加可能性!在無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