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會讓自己更自信嗎?

時間 2021-12-19 15:40:45

1樓:一束陽光心理諮詢

我用兩個人——小葉和小麗的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自律並不一定會讓人更自信?

因為有兩種本質不同的自律。

01 小葉的故事

小葉的家庭氛圍民主,父母比較支援小葉的想法,鼓勵她嘗試自己喜歡的事情。小葉呢從小有主見,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決定的。

填報高考志願時,小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冷門專業。當周圍人表示不解時,父母卻表達了對小葉理解和支援:「只要想好了就行」。

父母知道小葉面對自己喜歡的事情一般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大學期間戀愛失敗小葉也頹廢過一段時間,但很快調整了過來。朋友失戀時向她請教經驗。

小葉說:「哪怕再難,生活中一些老規矩都不能放棄」。

「什麼是『老規矩』呢?」朋友問。

「就是你一直以來堅持的習慣」。

讓周圍的人驚訝的是,哪怕再忙碌小葉的一些個人習慣——看書、健身、寫作、規律作息等幾乎都從未中斷過。

有人問她:「你這麼自律,難道不覺得難受嗎?」

「你覺得自律會難受,我覺得自律才省心呢。」小葉笑著說。

02 小麗的故事

小麗的爸媽都是知識分子,從小對她要求十分嚴格。

小麗成長中幾乎一直被各種補習班包圍。爸媽經常和她談社會競爭多麼殘酷,人際關係有多複雜……他們為小麗安排好了一切,只要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每當小麗「偷懶」或與學習不好的人交往時,爸爸會嚴厲斥責她「不懂事」。媽媽呢,會用嘲諷甚至侮辱的語言在一旁幫腔。

小麗經常感覺自己孤立無援,像被人「綁架」了一樣。

上中學時,小麗覺得很壓抑,試圖反抗。

「為什麼在你們眼裡我做什麼都是錯的?」有一次小麗歇斯底里喊了出來。

「知恥才能後勇。」媽媽冷冷地說。

小麗最終放棄了。她雖然感覺很不舒服,但爸媽的道理讓她無法反駁。

高考的成功讓一切重新變得美好起來。小麗覺得自己過去的苦沒有白吃,慶幸自己聽爸媽的話堅持了下來。否則自己哪能有今天呢。

上大學後,小麗還是像過去那樣努力和自律。她學習非常刻苦,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圖書館裡。

周圍的同學熱衷於社團工作、人際關係和宿舍打遊戲,小麗內心很鄙視,在她看來這些太「不務正業」了。

……又乙個新學期開始,成績優秀的小麗靜靜地坐在床上看書,看著其他舍友在開心地聊天、打鬧,她突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

但她的苦悶無處訴說,爸爸媽媽無法理解小麗的處境。

這期間,有乙個男生向她示好。過去小麗會毫不猶豫地拒絕,但這次她答應了。他們很快走到了一起。

然而僅僅三個月後男孩就突然向她提出分手,理由是倆人「性格不合」。

失戀的打擊讓小麗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中。她開始關注自己的身材,覺得自己太胖了,於是開始節食。

奇怪的是,她不讓自己吃東西,可腦海中卻全是食物的影子。無論她如何發誓、怎麼臭罵自己,似乎都無法抑制對食物的衝動。

她終於忍不住開始暴飲暴食……內疚、自責和焦慮感讓小麗再也無法繼續堅持,她只得休學了。

03 都很自律,結局為何如此不同?

小葉和小麗都是周圍人眼中的自律者。為什麼小葉的自律幫助她經受住了考驗,而小麗卻最終走向了崩潰呢?

其實,雖然她們都很自律,但選擇的方式卻有著本質的不同

(1)小葉選擇的自律方式我們稱之為「自我超越型」自律。

它的主要特徵是以自我接納和自我關懷為基礎,目的是超越當下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這種自律基於自律者內在的需要和渴望,因此自律者在追求目標時會感到興奮,充滿動力。

同時自律者也會接納自己的侷限,靈活適應現實的變化,即使達不到目標,也不會輕易責怪或懷疑自己。

(2)而小麗選擇的自律方式我們稱之為「自我打擊式」自律。它的主要特徵是自律的力量來自外界,以苛責和不信任自己為基礎。

這種自律的常見模式是,因為外界(或內在)存在著嚴厲的批評、責罵、羞辱,我們由此感到壓力、內疚、羞愧而不得不逼迫自己做得更好,以獲得外界的認可或者讓自己暫時感到「心安」。

小麗的父母曾通過這種方式讓她自律,成長過程中小麗慢慢內化了父母的聲音,以便在成年後繼續督促自己「知恥而後勇」。

然而這種自律忽略了小麗內心的真正需要

小麗在與父母對抗(後來轉變為自我對抗)中產生了嚴重內耗,也嚴重削弱了小麗的自信和自尊。

在遇到嚴重現實困難時,這種「自律」不僅不會讓小麗變得更好,反而可能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2樓:樂之者也

這裡,所謂的律,其實就是管理、控制的意思,這樣一來,題主的問題就轉化為:

自我管理,能讓自己更自信嗎?

答案是不一定,二者沒有直接必然的關係。

前者是方式、方法,後者是目的、目標。

只有方法,不能自然達到目標。這就好比要想考上大學(目標),需要先上初中,然後再讀高中(方法、路徑),然後才能考上大學。

事實告訴我們,上了初中,考上高中,即便是好好學習,也不一定能夠考上大學。能否考上大學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自身稟賦、學習方法、家庭氛圍、教師的水平、努力程度、學校的排名、同學的能力,以及高考時臨場發揮的水平等等。

須知自律,也是分層次的,相同目標下,自律的層次不同,最終的結果也會不一樣。乙個人眼中的夠好,在另外乙個人眼中僅僅是最低要求。

自信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能夠做好某一件事的能力,特別是能夠高出平均水平,甚至達到群體最高的水平,這才叫自信,比如你是一名中學生,物理特別好,每次考試都能在班級前三名,這門課你就會非常自信 ,因此自信的前提是能力,是成績。

自律,不一定能帶來自信,但是沒有一定的自律,就一定沒有相當的自信。

3樓:杭州高階技工證

什麼是自律呢?怎麼做到自律呢?

1.自律的基本要素是堅持不懈(堅持乙個具體的計畫直到你達到目標),並且堅信你的長期計畫一定會成功。

2.當事情進展順利時,你不需要自律的約束。只有當情況越來越糟時,你才會想要放棄。因此,你需要訓練自己去應對逆境。處理不利情況的最好方法是有目的地將自己置身其中。

3.每當你覺得逆境難以應對時,提醒自己「一切終將過去」。生活中的每乙個困難都是暫時的,如果你提醒自己事情很快就會好轉的話,你就能應對得更好。

4.你需要對你的計畫有乙個堅定的信念,以使自己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地去堅持。理想的情況是,採納那些來自具有豐富經驗的可靠人士的已經證實的建議。

4樓:hb2021

當你真正自律起來的時候,就沒有心思關注自己是自信還是自卑了。

自律的狀態,肯定會一種全情投入的狀態,你的全部注意力、精力都集中在你當下的目標上面,腦子裡想的也是如何去實現這些目標,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兩者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前者思考的都是如何解決問題,是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後者則是擔憂和恐懼,全是情緒問題。

可以說,自律是一種生活狀態,而自信與否則一種心理問題。

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律的人,一定很少存在這種心理問題。

因為兩者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關注點是不同的,自律的人,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目標上面,不會或不太容易把注意力轉到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他們知道,這對於實現目標沒有任何價值。

另外,自律的狀態,其實就是一種或多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好習慣的人,確實比別人更自信。

5樓:靜一

恰當的自律一定是可以讓自己更自信的,只要張弛有度,不會太緊繃,不過分壓抑自己。保持自律會給人帶來一種穩定的價值感,這種價值感可以讓人產生自信。很多生活中遭遇挫折的人都喜歡通過有規律的作息和健身運動來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就是很好的例子。

6樓:小香風688

我認為,自律只會讓自己更加自信,因為自律決不是盲目的自傲,而是一種來自內心世界最高的修煉境界,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和條件。

普羅圖斯說過:「能主宰自己靈魂的人,將是永遠被成為征服者的征服者。」 大千世界凡成功者無不懂得自律。

自律是一切事情的成敗關鍵,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擁有的。所以,自律就像爬山,越往上爬,與你同行的人就越少,也許你會感到孤獨,但是你也越自由、越有力量,等你爬到山頂,可能就只有你乙個人,但是這時卻只有你成功了。

由此看來,自律是自信的前提,而自信則是自律的結果。

自信給人以力量,給人以睿智。正是有了自律才會有自信,你和我的心中才公升騰起無盡的希望,我們才能讓自己的人生之花開得更加燦爛和輝煌!

7樓:愛畫畫的詩卿

肯定會的的,當然了得看你是哪方面的自律了,自律給了你更好的處理事務的能力,讓你能夠在任何情況下自信的面對各種複雜的情況。 因為自律,你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因為自律,你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強大;因為自律,你更加自信,約束自己的行為,內心才能微笑。

8樓:嘻哈

我認為,自律只會讓自己更加自信,因為自律決不是盲目的自傲,而是一種來自內心世界最高的修煉境界,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和條件。

普羅圖斯說過:「能主宰自己靈魂的人,將是永遠被成為征服者的征服者。」 大千世界凡成功者無不懂得自律。

自律是一切事情的成敗關鍵,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擁有的。所以,自律就像爬山,越往上爬,與你同行的人就越少,也許你會感到孤獨,但是你也越自由、越有力量,等你爬到山頂,可能就只有你乙個人,但是這時卻只有你成功了。

由此看來,自律是自信的前提,而自信則是自律的結果。

自信給人以力量,給人以睿智。正是有了自律才會有自信,你和我的心中才公升騰起無盡的希望,我們才能讓自己的人生之花開得更加燦爛和輝煌!

9樓:璇子

當然。第一,自律有利於身體健康,可以管住嘴,邁開腿等等第二,自律有利於事業提公升,比如堅持讀書學習,按照計畫完成任務,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第三,自律有利於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自律的人一般是自控能力強的人,能比較好的調控情緒,有利於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

而這三個方面又是相互聯絡的,一環扣一環,自律有利於形成良性迴圈。

而乙個身心健康、事業有成、人際關係又和諧的人,想不自信都難吧!

10樓:綠野仙蹤

一定會的。自律的過程就是自我改正的過程。當乙個人開始自律的征程就證明自己已經是渴望進步的人了,有了渴望進步的心,就會有相應的行動!

這個過程就是自我完善的過程,也是很艱難的過程,逐步的改正錯誤,逐步提公升自己的能力,這樣也就自信了!

11樓:舒脫脫

「自信」是乙個怪物。

自信和不自信,都不是好東西。

「自信」所指狀態是不需要被追求的。

注意以下區別:

1.我要變得自信!(雪上加霜)

2.我得表現出自信!(臨機處事可以)

3.我相信自己!(簡單易行)

相信自己的判斷。

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於

(1)以測量為依據(可一路追溯到不可分的原子命題,以及公理)(2)推理過程正確、簡潔

「自信」是感覺性的,概念本身含糊不清。

應捨棄這種感覺,追求邏輯表達和訓練。.

如何讓自己更自律

G先生 自律是一種改變和堅持。在 自律力 一書中,作者馬歇爾 古德史密斯給我們提供了乙個改變的工具 改變之輪。改變之輪 就是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經過理性思考,把你生活中的習慣和行為分為創造 保留 消除 接受這四個部分。創造 創造新的習慣 保留 篩選出哪些行為習慣是你要繼續堅持的 接受 接受一些行為...

如何接納自己讓自己更自信?

王怡蕊 沒有顏值加成的普通人,如何擁有主角的自信光環?自我接納的人才能由內而外的自信!面對自己的缺陷 弱點 失敗等不利因素,很多人都會想辦法把它們藏起來,對外只彰顯自己強大的一面。英文裡有一句話叫做 fake it till make it,我假裝我很強大,直到有一天我真的強大起來。這個道理並不錯,...

整鼻子會讓人變得更自信嗎?

吐司豬豬 我覺得會!但是前提是要做的好看成功!本來就是因為對自己的顏值不夠滿意,所以才決定去做這些調整的,做出來好看了,顏值提高了,當然就會跟著自信起來啦!我自己也是在福州做了鼻子,感覺還不錯的,恢復得也挺好的,我覺得比沒做的時候真的好看了很多,畢竟美不美看鼻子嘛,鼻子挺拔小巧,整個五官就立體精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