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偏執還是邊緣,先偏執後邊緣嗎

時間 2021-07-09 03:37:59

1樓:言希聲

看完你的問題內容,首先,我相信你描述的那些事,你不是故意的。

二,相信你,每一次發脾氣,確實是因為,內心受到傷害所致,或引起了你曾經的「傷口」的隱痛。

讓人心裡,產生不舒服感覺的事,都屬大事之列。

三,看完問題內容,沒有產生你說的,那種結論的感覺~你是渣男。

只感覺你身邊似乎沒人能理解你,更談不上理解你行為背後,形成的原因了(當然,別人也沒義務去理解你,就像我們也不太理解別人一樣)。

你從小的家庭生活,可能不是很溫馨;家庭關係可能不是和諧的,且爸爸的脾氣可能也是偏急的,爸媽可能會吵架、發生衝突、甚至動手。

你耳濡目染,習得了這種親密關係的相處模式,你大了自己有家庭後,用這種模式相處時,發現自己、對方,都很不開心,讓你很有挫敗感。

家庭沒讓你覺得,是個溫暖的地方,爸媽也忽略了你成長過程中,你需要的支援、理解、關心,導致你內心,對自己的認可度不高。

你歇斯底里的罵人時,是在表達一種,極度的渴求,渴求真正的理解,渴求能有個依靠。

你罵著罵著會哭,那是當時你的心在流血,你在心疼自己。你罵出口的話,也可能是內心深處,說給自己聽的話,你在怨自己。

你罵人很狠,其實可能想讓別人看重你、尊敬你。

你嫌棄別人的時候,內心會好受些,因為「嫌棄她」,你可能有自己很尊貴的感覺。

每次都是你說離婚,你可能想看到Ta離不你,或不離婚的樣子,或你當時內心篤定Ta不會離開你,你就有了一種被重視的感覺。

但這治標不治本,過一段時間,你覺得又被輕視了,就會重來吵架的情境。

你的痛苦不在於,確定自己是偏執還是邊緣,人格這東西,本來也不可能分很清,偏執的完全不邊緣,反應性依戀障礙,完全沒有脫抑制性社會參與障礙的,相關問題,有些是交叉的,或者是個反應鏈。

改善的方法:

平時說話,你有十分的能力,最多說到七分。

與別人說事情時(生活中必須說的除外,比如,工作上的事……)只描述事情,盡量不要夾雜自己的主觀判斷,不然別人傳話或說出去時,很容易就說走樣了。

多些業餘愛好,多感受周圍的人、事。

朋友少而精,要再自律些。

少說狠話,多做硬事!

2樓:心理諮詢師卜明臣

這個問題的角度本身,似乎多少也帶有點偏執的情感色彩。

打比方說,就以普通的感冒,沒有人會以——先咽痛,再發熱,再發燒之類的劃分。

而是統一說:

「感冒」了。

至於人格障礙,也是如此。

一些情況下,病理性的細分,其實反映的是思維缺乏整合的心理功能。

而在人格障礙領域呢,普通人按照類別理解,大多數精神科醫生,也是按類別;但是,真正最專業的精神科病歷或者心理諮詢師,是以維度來劃分。

因為,維度劃分,需要更細緻,劃分的更加清楚。也更累——外人看起來,更複雜,更不好懂。

你的提問裡,有一定察覺能力。這也挺好。

但是,在細節認知上,比如對親密他人缺乏共情的心理缺陷。這導致了在你後續的認知理解裡,有更多「責任外化」的結果。就是說,將部分的,本應該自己負責的,轉嫁給了親人。

比如你說這一句「是因為對方太軟弱了」。

而大多數正常人,對待親人,是會相對寬容、耐心和讓步的。因為,常人能理解到,這是由於「愛」。

最後,共情能力缺陷或者部分缺陷,這是中等或低等心理功能邊緣人格心理結構的特質。主要是長程心理諮詢為主。

同時,諮詢起來,相對複雜,有難度。你要真的想改善、改變,這需要要有心理準備。

如果不想做心理諮詢,也行。

那麼,建議儘量減少對社會、對他人的危害。

我媽這種行為是偏執型人格還是邊緣型人格

王思文 我想敘述用了很長時間,許多委屈能輕快些了!你的判斷很現實,對事情的概況性很強,雖然語言很多,但對你來說這不是抱怨。如果你要的是確認,別人對你母親是偏執還是邊緣的判定就沒有什麼意義。你既然能在你的世界生活,那它才是真正對你有意義的事情!更有能力去認識世界對於自己的意義,是精神分析的目的。對於那...

偏執型人格障礙和邊緣型人格障礙區別

華哥 兩個有伴生現象,如果真是偏執型人格障礙,要早做打算了,會影響孩子的。最可怕是再培養乙個精神障礙,家裡二打一,你自己就難受了 avoidant 邊緣型人格障礙,其實是個很扯淡的命名。邊緣原本是說人格類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疾病,精神疾病 精神病 嚴重程度,即人格組織水平的。這個程度從輕到重有...

BPD(邊緣型人格障礙)和PPD(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人弱點是什麼?

梁PP 我也是帶了一點討好型人格,我男朋友邊緣型和偏執型都有但是他不知道,真的好累一開始還可以但我就想乙個容器一樣一直在包容以至於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大白兔 我和題主的個人特徵非常像。現在是和bpd妻子相識的第四年了,有乙個一歲半的寶寶。我每天的生活狀態相信不用介紹你也可以想象出來。只是因為孩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