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著急越容易出錯?

時間 2021-06-06 00:33:12

1樓:心靈

首先這個不是絕對的。所以對你而言或許是這樣,所以可能你的技能還不夠嫻熟,或者說你不夠自信。我猜你說的這個出錯應該是指做題吧,

2樓:破碎靈魂的修復師

急是一種情緒體驗,急能夠帶來焦慮,緊張,煩躁,人在急的時候大腦非常活躍,人類受本能制約,情緒往往會戰勝理性,急是情緒的代表作,增加了情緒決策行為,弱化了思考理性的決定行為。

3樓:軸妹

因為著急就會緊張

緊張就會亂了分寸

亂了分寸就會慌張

慌張就會無法專注

無法專注就會出錯

所以遇事首先應該各方面思考「下一步」

下一步,在腦海裡打好了草稿

相信你就不容易遇事緊張。

4樓:蕭大王

看看路上的老鼠, 貓等。

平時貓夠膽大吧, 嚇到了也是個死。

但是平時動物野獸們對於危險的應對應該比較冷靜。

害怕了,產生情緒了就是一頓亂操作。

所以不要說什麼急中生智, 這個急是在一般人看來的情況急。 但是處理的人還是冷靜理智的。

5樓:一凡

著急時可能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肌肉神經不放鬆,這樣心不定,就難以專注當下要做的,自然可能就容易出錯。

常言:靜水流深。

內心的靜是我們看事情、思考問題的乙個基礎。

靜能定,定能生智慧型。

《大學》中說,靜而後能定,誠然。

6樓:Sylvie Oceane

適度緊張焦慮(就是「著急」)可以幫助你提高神經興奮性,但是過度「著急」,就會抑制神經,出現「意識狹窄」的情況,很可能會出錯。

7樓:盧微

我從兩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第乙個角度,從客觀角度來理解這個現象。首先得說說心理學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也可以簡稱「倒U定律」,這是表示動機與工作效率之間關係的,它們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線性關係,而是倒U形曲線。總的來說,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該定律揭示以下三個現象:

1、各種活動都存在乙個最佳的動機水平。

2、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3、在難度較大的任務中,較低的動機水平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所以,有可能你太想做好,動機太強,反而做不好了。而且基本上這符合任何人,不只是你乙個人會這樣。

第二個角度,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理解這個現象。先來說說弗洛伊德的意識理論和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具有意識,潛意識和前意識三種意識。意識是我們所能清楚感受和認識到的;潛意識是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情感,行為,決策,但卻不為人類所覺察的部分;前意識處於兩者的中間,是我們在進行覺察之後可以轉化為意識的部分。

弗氏人格理論認為,人具有本我,自我,超我三種「我」 成分。本我秉承「唯樂原則」,什麼快樂就做什麼,只為快樂服務,類似於人類嬰孩期的狀態;超我秉承「道德原則」,做事的考慮角度是出於「是否符合道德良心」, 類似於父母對孩子所發揮的功能;自我則斡旋於本我和超我之間,秉承「現實原則」,這是每個人社會的一面,對個人起到調節作用,它的任務就在於使人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快樂和滿足,同時又遵守道德良心的準則,這樣才能使每個人在合作共存的社會中生存下來。

然而,人類的有一些願望必然會涉及到損害他人的利益,或者不那麼符合道德與良心對人提出的要求。在「滿足個人需求還是滿足社會期許」之間,或者說「滿足本我要求還是滿足超我要求」之間,很多人產生了內心衝突,這些衝突會干擾人的現實生活與情緒感受,於是被壓抑到潛意識當中去,以此維持意識層面的秩序與平衡。

現在來說說「越想做好,就越出錯」的動力學意義。這可能意味著,你內心的一部分很想做好這件事情,但另一部分可能並沒有這麼想做好這件事情;從現實要求的層面考量,你很需要做好它,但從某些個人情感的層面考量,你可能並沒有那麼想做好它,甚至想把它搞砸。「不想做好」的念頭被壓抑到潛意識中了,但是「有壓迫的地方就會有反抗」,那部分被壓抑的情感,以「搞砸事情」的方式呈現到你面前,掙扎出來要呼吸,要被你看到,要你去理解自己內心深處的某一部分情感訴求。

以上是一種可能,不確定是否符合你的情況。因為不知道你具體的情況,只能是做乙個一般性的假設理解。

8樓:十方

因為你著了「急」的道,首先需要清楚「急」的道都有哪些,都有一些什麼樣的特徵,這些特徵會讓自己處於乙個什麼樣的狀態;其次,你要定義錯的標準,怎麼樣才算是錯?然後,若是還讓你糾結,不妨將時間拉長。

9樓:膨脹的胖子

這是心理狀態的問題

心裡面越急大部分會越容易出錯

如果有一顆平靜的心

做什麼事都會順暢很多

而且千萬不能為生活瑣事而煩

這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還是要看心態

10樓:家宇

往往是因為時間價值的增加,促使內心的急躁,面對不熟悉的人或事更是如此,結果明明內心是想趕緊又快又好的處理事情,卻偏偏做得更慢,還走了很多彎路。事後回想都後悔不已。

11樓:三見心理

急,會忽略掉細節

急,會跳過一部分程式

一件事由一條完整的鏈條組成,中間缺件少鏈的,那不就斷了嗎?

那這就不是一條完整的鏈條了,已斷成幾節

12樓:江郎雜談

並不是「越著急越容易出錯」。

這其實是乙個經典的心理學課題,換成術語的話叫做「速度跟正確率」,很多心理學實驗中要求參加者完成的任務就是在速度和正確率之間權衡。

我們來假想乙個實驗情境,自己坐在電腦前,顯示屏上隔段時間會閃現乙個數字(0~9之中隨機乙個數字),出現的時間為0.1秒(僅僅為了表明閃現的時間很短,是乙個有一定難度但又可以完成的任務,請忽略具體數字,下同),然後響起一聲「滴」,當聽到「滴」聲時在鍵盤上按下相應的數字鍵,如果不按或按錯記為「出錯」,按對了記為「正確」。整個實驗共閃現100次數字,最後計算正確率。

正式實驗又分三種不同的條件。

1、如果數字閃現的間隔時間較長,比如1~5分鐘(隨機的時間間隔),是不是一點都不用著急,那麼是不是一定正確率很高呢?不一定。由於閃現的時間短,必須全神貫注地注視螢幕,但人的注意力是不可能一直高度集中的,會有波動,所以會經常發生沒看清數字就聽到了「滴」聲,這個時候正確率不會很高。

2、如果調整一下數字閃現的時間間隔,比如間隔3~8秒閃現一次,是不是比剛才「著急」些了?那麼人的注意力可以一直保持在乙個較高的水平,正確率就會比剛才高些,反而是「越著急正確率越高」。

3、如果再調整一下間隔時間,比如1~3秒閃現一次,這個時候很可能就會變得手忙腳亂,「越著急越容易出錯」了。

所以實際情況是,過度著急和放鬆會容易出錯,適度的著急反而有助於提高正確率

這是乙個十分簡單的任務,換成較為複雜的任務同樣成立。比如體育比賽中,有的運動員或隊伍「遇強則強,遇弱則弱」,就是在壓力情境下反而競技水平更高;再比如,有的人在籃球比賽對抗時中投很準,但罰球卻很臭,也是「越著急越厲害」的表現。最後說乙個可以讓很多人終身受益的例子,有的人喜歡拖延,但卻總能在最後時刻出色完成任務,這其實不過是他們做事的一種習慣罷了,因為只有「背水一戰」這種緊迫的感覺才能讓他們興奮。

為什麼越細心,越是容易出錯?

苟渝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 只要有出錯的可能,那就一定會錯。題主會陷入越小心越犯錯的怪圈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工作習慣和方法不對,二是由於怕犯錯而 用力過猛 太過在意犯錯反而降低了發現錯誤的可能。先說第一點,工作中的錯誤不是靠細心來避免的,而是靠科學的方法和良好的習慣。比如在財務報表的製作過程中,嚴格遵守...

為什麼越相愛越容易吵架?

倉央楠惜 吵不吵架與愛不愛沒有啥必然關係,我還愛我爸媽,吵起來更是驚天地泣鬼神。所以。我覺得越愛越吵只能說明兩個人本來就存在很多矛盾,走的越緊爆發的越多。 因為愛情都是自私的 你越愛他就會越在乎他愛不愛你 在乎他對你的看法 在乎他對你好不好 因為你愛他你就會通過每乙個小細節 來證明他愛你 你會把他所...

為什麼越努力反而越容易焦慮?

朱老師 努力的話,投入的資源越多,資源越多,自己投入的代價也就越多,那麼這個時候自己所付出的越多,就會越來越焦慮了,因為害怕收不到回報。 心之所向 因為努力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困難,所以焦慮很正常,遇到問題不要慌張,乙個乙個解決,辦法總比困難多,加油! 喃喃細語 焦慮不一定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