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容易哭,是有心理有問題嗎?

時間 2021-06-05 07:31:37

1樓:簡單愛

你心理有沒有問題,答案不是別人給的,而是你自己怎麼看。做人立場才重要,如果你自己都無法確定自己的立場,別人又如何去平判呢?

你已經長大了,要得到你父親認可你。首先並不是去指責你父親的觀點,更不要去爭吵,爭吵是決絕不了事情的。幫你列一下吧!

1:你父親看了某資訊跟你說一些他的理論,而你是怎麼最的?一上來就說你父親的不對,直接就把你放在了你父親的對立面。

你有照顧你父親的尊嚴嗎?假設你女兒對你說教你接受得了嗎?所以你忽略了你父親心裡想法。

你甚至沒弄清楚你父親想表達的意思?換個角度說:當你聽到你父親更你說某資訊時,你說讓我看看,然後兩人一起看,在以你的經驗慢慢的從中引導你父親的觀念一一指證出來。

就不會演變成後面的爭吵了。你要知道,先入為主這詞的意思。乙個人的觀念是很難改變的,如果你不能讓他很好的理解自己的錯誤觀念是改變不了的。

在說說爭吵,就因為一件小事弄的父女刀戈相向。有必要嗎?雙方各持己見,都認為自己是對的,為什麼不去求證呢?

而在這為著子虛烏有的事情爭吵值嗎?就問一句值嗎?面對這些你的專業哪去了?

你知道你面對父親會哭嗎?你覺得你是為他好,為了他的不理解,為了你自己感覺悲傷而哭。更受不了你父親對你冷言冷語的嘲諷。

人在感情面前是很脆弱的,沒必要把你父親說的這些話放心上。看了這些你還覺得你有問題嗎?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根據你的訴說而臆測的。

或許情況也並非是我所想的那樣,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要用你所學的知識去幫你父親解惑,而不是上來就指責從而演變爭吵。我想你母親在旁邊看到你兩這個想,心裡也會只喊頭疼,更有甚者偷偷落淚吧!家庭關係講究的是乙個和諧,像你所說的並非一次,而是多次。

你有體會過你母親是何感受。如果能夠理解我所說的,我想你也該知道如何去與你父親相處了。當然並非說你錯了,只能說你用錯了方法。

記住不是你錯了,而是用錯方法了。能明白嗎?

2樓:雙木

你強調了一點,只對你爸容易哭或發洩情緒,其他人,大概是能控制或忍住不良情緒的,你爸說你幼稚可能不僅僅是年長你幾歲吧,你看你學了新聞學了,也有自己的認知能力了,也能判斷是正是偽了,可即便如此,你在向他人證明你的觀念為正,他人觀念為偽之時,你也立不住自己方向,還能被偽觀念方向的刺激而讓自己崩潰,沒了說服的冷靜與支援,你是怎麼拜下陣來的,你因自己正確觀念不能被理解和接受而且還能被歪解而拜下陣來,你愈想糾正,卻因不能達成,而愈加脆弱,你面對了乙個有理說不清,即使難得說清還能被反諷,而他還是你最親近的人,你確實如你老爸而言的那般,像個孩子一樣幼稚,當不能傳達之時,並沒有像你認知能力的上公升一般提公升你應變能力和掌控能力,而且再見之時,非但沒能越挫越勇,反而愈加煩恐,首先你自己的脾氣都把握不好,說不幼稚都沒人信,因為你會次次失控,當你論證有力之時,你爸的反應是有那麼點嚴肅的,而且要維護自己的偽證,他有他形成的且篤定已深的見世觀念,你的也許不是不可信,而是無法讓他全信,況且,他極可能懷疑你所信奉的是否也有偽證。

3樓:大修卡DCD

哭,對我乙個男生而言,也蠻常見的。

哪怕現在我很少在別人面前哭,很多時候我也可能會乙個人默默地哭,非常喜歡那種黑暗的環境,那樣會讓我感覺只有自己乙個人,那時候能更放開些的哭。

我現在反倒是很羨慕那些能夠輕易哭出來的人,因為哭本身就是一種情感宣洩的手段,生活不就是這樣嘛,哭完了之後,繼續生活。

我記得我是從小學二年級那一次被老師批評之後就不再哭了,當時我和另乙個同學被罰站在教室外面,老師批評的時候,他稀里嘩啦的哭,而我只是憋著眼淚,硬是沒哭下來,後來仔細想了想當時沒選擇哭下來的原因就是我不想這件事情上妥協,只要沒哭,就意味著我還沒輸,而當時我雖然很怕很怕老師,很怕很怕被批評,但那一次之後,我就很少哭出來了。所以現在有時候感到委屈,我都感覺自己哭的不徹底,哭的不徹底,情感的鬱結就會有所保留,反而會讓自己更悲傷吧。

現在想來,那種不哭就意味著不妥協的想法算是漏洞百出的。哭本身就沒什麼對錯之分,感到難受就哭,感到快樂就笑,本來就是人的情感最真切的表達而已。

題主所言的心理疾病,我覺得完全達不到,不過是情感的表達而已,若是影響到了題主的正常生活,那可能是有這方面的因素,但如果對題主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那就不算是心理疾病。

我想題主的爸爸之所以描述為「心理疾病」可能是因為真的只是覺得題主的這種情感的表達不可理喻吧,往往他所說的話裡,或許能夠反映出他以前的一些經歷帶給他的情感,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我和題主一樣都是大三,爸媽的年齡大概也差不多,可能過去的某些經歷令爸媽在某些方面非常固執,這和他們那個時代成長的經歷應該是有一定關係的。傳謠問題,確實比較大,但越是這種情況,越不要去和他們爭論,他們其實或多或少還保留著那個時代他們的思維習慣,這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我們能做的只是儘量減少損失,幫助他們改變,如果他們不願意改,那也不是我們能夠強求的。換句話說,能打破這種固執的,只有在他們認清現實的時候才可以,這其實和我們也沒什麼不同,我們有時候不是也傻傻的堅持某些自己的理念嗎?

哪怕它們在他人眼裡顯得莫名其妙。

題主不需要為自己的爸爸這樣的表現而難過,因為說到底,我們這一代終歸與他們那一代產生了某些隔閡,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等方面都有,所以不需要讓他們的想法統一我們的想法,也不需要讓我們的想法去統一他們的想法。

況且,題主的爸爸不一定是在諷刺,只是想要尋求一種認同而已。如果題主真的出現了心理疾病而且病的不輕,題主的爸爸也會難過的吧。往往這種時候,我覺得把事情說開最好,比如說,「我長大了,已經不是幼稚的年齡了,你的想法我能理解」,之後可以給出一些道理來說服他,有理有據總歸是讓人信服的吧。

當然了,疫情期間一直待在家裡,和他們相處,時間長了,出現問題也是難免的,所謂距離產生美,我反倒覺得,還不如自己一直待在學校偶爾回一趟家來的舒服呢。因為我們不再是童年的孩子了,我們也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有矛盾就意味著在思想上有分歧,不同代的隔閡本身就會引起思想上的分歧,這是在所難免的。

所以,題主無需多慮,哭完了,繼續生活,不就行了?至於我呢,想哭還哭不了呢。加油。

4樓:zhoubhuo

哭,有的時候是一種情感的宣洩。有的時候是受了委屈,有的時候是太無助。

但不管是哪種,偶爾哭一下是可以的。如果是經常這樣,那就真的有點問題,說明心理素質不夠強大。不能用其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只能用哭來表達情緒。

如果題主的爸爸還總是用這種方式來跟題主聊天,題主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何必非要爭個長短,不表態,不反駁,不認可,只要自己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行。

時間長後,自然就不會那麼容易激動,也就不會哭了。

5樓:醬嬸兒

家是講感情的,不是講道理的,更不是講對錯輸贏

我爸他特別愛跟我們發那種根本不可信的謠言,而且從來不聽我說話,我也是為了他好——他也是為你好,希望你看看這些新聞,關注保護好自己。可你們都站在各自的角度上說對方的錯,認為自己為對方好,對方就要接受這樣的方式的溝通,你沒有發現,你們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在把對方推遠嗎

很多孩子都有這種心理,告訴自己一定不要變成父母那樣,那你看你自己,不就是在變成父母的樣子嘛

另一方面來說,你每天見到的,聽到的,學習的已經讓你的眼界比你父親高太多了,他肯定沒有你這種判斷力呀

讓他一句又何妨呢

再說哭。哭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有委屈,也有讓對方退步的意圖,當對方不退讓的時候,委屈加倍

從這件事來說,我覺得可能和你小時候某個家庭成長中的事情有關係,留在了潛意識中,導致自己面對父親變成了這樣的性格,具體什麼事情,只有你自己知道

而就目前你處理感情的方式,分對錯而言,不適合進入戀愛,經過一段時間可能就會讓戀愛走向分手,這一點你需要調整自己

建議看一下心靈點滴這個電影

有時候你關注問題本身,就會失去問題之外的東西,你是想要爭對錯,還是想要父女感情和諧呢,如果你想要前者,必然在親密關係中失去一切,如果你想要後者,那麼就想辦法解決問題

6樓:抹茶不加糖

這個東西可能是心理問題也有可能是生理的控制不住,上研究生前我就幾乎不哭,讀了個研抑鬱了,就開始屁大點的小事就會多想動不動就想哭,而且研究生我受到的待遇也確實比之前我任何一段時光收到的待遇都差,所以我也不知道我是抑鬱哭了,還是真的太委屈哭了。正視自己的每乙個反應,如果沒有對你造成傷害,就不用太在意。

學歷越高越容易有心理問題嗎?

落幕年華朝朝 個人覺得心理問題應該與學歷有一定的關係的,但是我覺得主要還是和每個人的心理素質相關。有些人天生敏感多疑玻璃心,有些人一遇到點事情就天塌下來似的,這是自己心理經不起壓力,想不開。有些人就是大大咧咧,遇事笑笑就過去了,面對困難也不會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學歷的高低對塑造人的心理又一定的影響,...

請問男生不想談戀愛是有心理問題嗎

駙馬小豆 沒有心理問題!人生中談戀愛不是必選題。人生不長,人的精力也不多,家國理想事業愛好友情愛情親情等等等,題目這麼多,誰能全做完?選擇自己擅長的喜歡的題目做好就行,一樣能有精彩的人生。 陳慶華心理諮詢師 如果你要和乙個女生產生親密關係的話,不談戀愛肯定是無法到達的。可能你比較害怕親密關係吧。失去...

總是哭,心理是不是有問題?

喲一喲一喲 我覺得你是個情感豐富的人。如果周圍的人評價你哭得太多了,你可以解釋一下被感動的原因吧。生活中的困難會讓我們越來越堅強,不再輕易掉眼淚。 消退的痛 你可能是遇到啥讓你心情不舒暢的事了,哭有時候也是一種排解方式,但不要自己總是潛意識裡想著哭,多想點開心的事,聽聽歌,看看書都可以。 詩酒趁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