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狀況和檢查結果有很大的關係嗎

時間 2021-06-03 16:35:36

1樓:筱風

關係大不大,主要取決於你是怎麼認為的。

如果乙個心理完全正常健康的人,周圍的人都跟他說你有抑鬱症,出於易受暗示性,幾個月後,他可能會出現類似於抑鬱症的症狀,並在醫院確診抑鬱症。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你真的有抑鬱症。那檢查結果自然就會顯示你有。

如果你堅信自己沒有問題,那檢查結果無論怎麼說你,你只要堅持相信自己沒有問題就可以了。(完全喪失自知力的精神疾病患者除外)

2樓:魏洪謙心理學解夢

測評圖表可快速幫您掌握報告內容;

本結果僅供參考,不可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

如結果與你自己或他人感知的有出入,可回憶在測試時是否有事情影響了你,或自己答題時是否有所顧慮;

如對報告有不理解的地方,建議向專業資質人員進行諮詢

上面提到的專業資質人員,至少有心理測量學課程學習經歷,和相關的實訓經歷的人。據我所知註冊心理師是有這部分訓練要求的,醫院心理科的醫生也有這方面的專業背景。

我大學學過《心理測量學》這門課程,在我的認知當中心理測量和心理測驗,是很嚴肅的事情。你現在讓我解讀一下這些資料,我會難以勝任,因為我只是知道如何計算數字,解讀報告這方面我沒有參加過足夠多的案例解讀實訓。

心理測試需要有相應培訓經歷的專業心理測量人員,在專門的測試場景當中實施。

測試結束後,關於結果的解讀,也會比較慢,不可能馬上出結果。因為心理測量結果的解讀和闡釋,需要綜合多方面的資料才能進行。

據我所知,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心理諮詢師並不會做心理測量的實施和結果解讀。這個事情看起來只需要會計算數字就可以了,但是需要足夠多的課程學習以及實訓,才能建立起來專業自信。當然不排除有人自己不懂心理測試,卻拿心理測試結果忽悠人,反正你看不懂,他說你有問題,你就相信他了。

如果要做心理測試,請到正規醫院的心理科就診,網路上的自動生成的測驗,無論是測驗過程,還是結果的解讀,都不能保證。

3樓:六華

心理檢查不僅僅是反應思維方面的,還反應三觀方面的。

有些心理題目是用來測定一些事情的,被測者心理狀態可以很好,但就是給不及格的分,因為心理傾向不符合所在單位組織的要求。

4樓:王樹臨風

應該告訴我們,你做的是哪個心理測評?測評得到的資料呈現給大家,我們才知道你到底是什麼情況啊,這樣沒頭沒腦的提個問題,無法回答啊。

5樓:蒲公萬念鷹

第一種可能性:許多心理問題是會被潛意識藏起來,不易被自己或者別人發現,只有在特殊時期才會暴露出來,這樣積攢起來的情緒挺危險的,還是不能輕視的。榮格心理學中的沙盤模型,無意識鏈結測試,可以發現一些潛在的問題。

具體知識和操作我不夠精通,有必要的話,還是找正規醫院的正規測試診斷,或者找心理諮詢師詢問一下比較好。這樣的檢查結果才更科學,更準確。

第二種可能性,測試題是缺乏科學性的,這種情況下,許多問題會有模糊不清和普適的特點,正常人也能測出不正常,是一種販賣焦慮的引流手段。這種的測試看看就好,不要太認真。

不論是哪種測試,都會有誤差,就連病理檢測也會有誤診,心理疾病這種抽象疾病也會有誤診的可能性。放平心態,規律作息,減壓娛樂,能緩解許多心理問題的症狀。

6樓:祝曉

好像是您覺得只是矯情,而不是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檢查的目標,基本是是為了衡量是否有心理問題。檢查結果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如果覺得自己有心理問題,還是需要請專業人士去看一看。量表的使用和解讀,還是有一定專業性的。

是什麼導致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孔不仝 我們在面對乙個問題的時候可能需要順便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周邊的問題。比如 1.年輕人心理健康狀況堪憂,這是乙個普遍現象嗎?2.這個問題是指有史以來的年輕人問題,還是近些年加重的一種現象?3.這種狀態是指國內年輕人亞歷山卓,還是有著全球性的一種趨勢呢?4.年輕人心理健康堪憂,那麼兒童 少年 中年 ...

個人發展水平與心理健康狀況的根源在於家庭出身

就算真的有所謂的同性戀組織,那也該是爭取民眾的支援,而不是反過來責問民眾為什麼不支援。這點小委屈能讓同志平權實現了?哭哭鼻子,掉點眼淚,爸爸媽媽就會拿來你想要的玩具了?這完全是小孩子常玩的把戲,呃,不過看題主描述,說不好還真是小孩子呢 同志平權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沒人指望一天兩天能實現。人們觀念的轉變...

這種健康狀況買網銷重疾險和壽險合適嗎?

不合適網銷產品由於節省了成本,所以缺少了人工核保的環節。您的這個情況,網銷產品的健康告知都過不了,所以都買不了。關於健康告知,如果填寫無的話,屬於隱瞞告知,今後如果發生理賠是無法幫您辦理的。所以建議您還是找經紀人幫您把關,找到一款最優的產品。 范素軍 樓主如果選擇網銷的重疾險和壽險,就把這些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