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言學 心理學角度看,用別人的紙巾明明是不會還的,為什麼還要說 借張紙 ?

時間 2021-06-02 13:55:45

1樓:

我室友總是用這個字,其實我聽著是覺得很奇怪的。首先,我也不需要你還;其次,你也不會還。那為什麼還要說「借」呢?這會讓我覺得說得好像你會還一樣…

她說「借我點鹽」「借我點油」「借我一下散粉」……可是這些東西是消耗品啊,並不是像剪刀書本這樣的工具。其實你要用就直接說「可不可以給我用一下你的鹽」「可不可以給我用一下你的油」「可不可以給我用一下你的散粉」,直接這樣說不就可以了嗎?非要說借就好像你會還或者是就好像你拿過去用了之後這個東西還是沒有消耗一樣?

並不是說你說了「借」就真的要你還,而是覺得你在這些方面說「借」讓我覺得你很虛偽。

2樓:tcli

這是對借的定義不統一造成的,這裡確實可能存在多義性。大家頻道沒對上,我用的是廣義的「借」,而你當做狹義的「借」。一定要還才算借,這是狹義的含義,可能也是「借」這個字的最初由來。

但隨著語言的發展,"借"是可以大量使用在不用還的場合,比如"草船借箭","借問一聲","借酒澆愁"這些用法,你顯然不認為這些也要還的,除了"借"字之外,漢語中其他字也有類似的現象,比如"聞", 在以前它既可表達嗅也可表達聽,而且使用的頻率是均等的。而到了現代,它基本上只能用來表示"嗅"了,如果誰還用它來表作"聽",就很可能造成溝通障礙。但"聽"的含義又並沒有完全絕跡,比如你還是可以說"久聞大名",這個時候沒有人會誤解,也沒有人會來質疑"你為什麼不是聽說我大名,而是用鼻子聞到我的大名?"

3樓:哆哆的向日葵

從幼兒園時代起,我們都在借橡皮,借鉛筆,借作業抄,「借張紙巾」,這樣的說辭是因為習慣了,也因為聽起來比較客氣禮貌。

後來我也發現我借了紙巾是不會還的,所以直接說「有沒有紙巾?給我一張」了。呵呵。

4樓:

中國本是禮儀之邦,人際交往中則以禮為之。當你需要向別人索取一件物品時,習以為常,你會使用「借」。首先,不論其物品價值大小,這是一種禮儀。

其次,如果物品價值較高,用「借」則表示自己有義務有責任去歸還。如果物品價值較低,像是借衛生紙這種情況,則「借」僅是一種禮貌來表達中國人的文明交往。再者,在物品價值較低的情況下,如果不使用「借」,會顯得借者的粗魯無禮,同時也明擺著認可了其物品的低價值性,場面難免尷尬。

5樓:

謙遜是一方面,借當然會還啊,雖然不是特指借來的這張,原則上依然是要還紙啊。比如今天我顆粒無收過不下去了,找你「借」點糧食,雖然這些糧食吃了用了,但是以後依然要還的。

6樓:Joy樂樂

那是你沒見過要還的orz,初中鼻炎犯的時候經常借同學的紙,自己帶的紙根本不夠用,後來終於有一天甲同學怒氣沖沖地說:每次你向我說借紙,我心裡就是忐忑的,你從來都不還,借得我丫的傾家蕩產ヽ(『⌒メ)ノ。當時我是理直氣壯的回答:

姐姐可是講信用的人,說了期末結總賬。於是從那以後,我每個學期都要還幾大包抽紙給她。還了三年。。

誰說借紙不還的╮( ̄▽ ̄)╭

7樓:李先生

「借」深層次理解為歸屬權問題,證明這是你的東西

至於「還不還」這裡應該涉及到價值問題,這裡還或多或少涉及到被借方尊嚴問題,由於涉及利益太小,主張歸還,會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問題的本質是被借方的負面影響和微小利益在內心中的角逐。很顯然消除負面影響更重要

8樓:

額...難道不是因為說拿張紙時候會讓「我的東西你憑什麼說拿」的人反感所以衍生了借張紙麼

相對於「拿張紙」會讓「借張紙」派反感不是更樂意接受被「拿張紙」派用你是不是傻的眼神看你說「借張紙」麼

9樓:顧QQer

從法學的角度並開一下腦洞:

其實你借紙她借給你這是乙個雙方合意的過程,即訂立合同的過程。這裡的「借」由於日常習慣即交易習慣都是「送」、「給」的意思,所以你們是有共同的意思表示的。

這就是乙份形式上的借物合同,實質上的贈予合同。所以當餐巾紙交付時,對方除發生法定條件,不得要回贈與物。(法定條件就是:贈予後生活發生重大困難啊,受贈人虐待贈予人之類的)

如果對方問你要怎麼辦:

你要向法庭證明「借」在交易習慣裡是「送」「給」的意思,尤其是你們內部的習慣。如果證明不能,就要把紙還給人家。

嗯,其實民訴法沒有說這種案件不受理,對方真的較真,理論上法院會受理的。

最後舉乙個例子:「水晶燈」,這是真實的案例,我們平時都說掛在天花板上的是水晶燈,然後就有人把廠商告了,說不是水晶是玻璃。

這時候生產商要證明我們平時的語言習慣和交易習慣中「水晶」在「水晶燈」中就是「玻璃」,後來當然是證明成功啦。

10樓:

這個可能只是詞語用錯了,或者真的是借。

作為乙個鼻炎患者,我二十四小時隨身攜帶紙巾,一直有人像我借紙巾。一般來說,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有借有還。比如借一包維達或者清風紙巾,用了兩三張,會把剩下七八張還給我。一般發生在去廁所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我一般不會再要回來剩下的紙巾,因為我是用來擦鼻子的。

2.有借有還,比如借了紙巾,請我吃幾顆糖。一般是發生在不熟的同學之間。

3.有借無還。比如只要一兩張紙巾擦桌子,就直接讓我給他,不會說借。這是在熟人之間才這樣。如果不熟,就要遵循2原則。

11樓:念山

真的是這樣。

是我們兜裡沒有紙,而旁邊人有紙。這就形成了相互關係,他有我所沒有的,正常人都會說借,而不是「給我一張紙吧」(這樣聽起來好彆扭)。如果倆人關係不熟,更應該說「借張紙」「回頭你用我的紙」。

12樓:

忽然想起我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同學之間借餐巾紙過幾天確實會帶一張還的。有時候賬都記得很清楚。後來雖然不還了,但依然習慣性說借。

現在對於熟人,經常就不加動詞,說''餐巾紙''了。

13樓:宮鑫鑫

跟認識的人一般都說用一下紙。拿幾張紙。

當然也包括其他東西,比如錢,取點錢。拿二百塊錢。

跟不認識的人一般會說借。比如,借張紙,借點錢,借個手機。

說到底還是看跟對方關係緊密程度吧。

14樓:

很多人談到修辭語言學裡面的「委婉語」,我想這裡應該並不是的。

如果是請或者能不能,可不可以,那是委婉語,這裡不是,或者說修辭語言學這裡的分類出了問題。

這裡要看語境,或者說動詞的作用物件。

借誰說一定要還的啊?你要看借的「物件」,如果是消耗性資產,偏向於等價租借,所有權已經交換了,那肯定要還或者說等價補償啊。

如果借的物件是工具,一般來說,借工具是一種使用權分享。而這裡你借的東西應該是一次性消耗工具,所以我們說的是借,也不一定需要償還。

那紙巾貌似也是消耗性資產?這個嗎?紙巾它也是工具啊。

如果是像食物這樣的吃了就不見了的東西我們肯定不會說借對吧。

15樓:

答主北方糙漢子。語言學專業。

地點:某國某大學圖書館電腦房。有公用印表機隨便用,但是得自己塞紙進去。所以很多時候包裡都得裝著A4紙。。。

同學A:同專業女同學,上海人,點頭之交。

同學B:同專業男同學,上海人,答主的舍友。

答主正在圖書館電腦房裡看網頁,同學A走過來,手裡拿著幾張紙,說:上次借你的紙,還給你哈(沒有任何惱怒譏諷等等負面情緒,就是正常說話的口氣)

答主有點暈:你。。。借過我的紙?

同學A:上次在哪兒哪兒blahblah

答主:好吧。。。。。。(哭笑不得臉)

回到宿舍還在琢磨這個問題,使勁想同學A說的那天,似乎有過借紙給別人的事,似乎又沒有,實在記不得了。不管怎麼樣,向舍友同學B求教,還兩張A4列印紙,在上海是不是通行的做法。

同學B的回答是:如果是朋友熟人之間,當然沒必要。但是考慮到答主和同學A之間的關係——點頭之交,生活幾乎毫無重合——大家最好還是親兄弟明算賬,你不要欠我的,我也不要欠你的。

嗯,清清爽爽,很好。

嗯。所以,從根本上來講,借紙,真的是借。只不過朋友之間不用還了而已。

另外,這個用法跟禮貌原則無關。個人意見,因為用禮貌原則無從解釋。

16樓:

情況1.因為吃飯的話一般都會有紙放在桌面,朋友之間感覺已經形成一種默契,那時間就說「XX,給我拿一下紙巾」。「XX,幫我遞一下紙巾」。

情況2.因為我有帶紙巾的習慣(後面會寫為什麼強調這個),主題是說沒帶的時候,其實也沒有說「借」之類的習慣。我一般會問會問「您有帶紙巾嗎?

」依次類推「您有帶零錢嗎?」「您有帶那個嗎?」額...

打住。也就是說,自己其實沒有覺得霸道或者讓人不舒服,估計是因為平時自己有經常給予別人幫助,然後只是覺得下次也要這樣幫助別人就對了。

答得亂七八糟的,捂臉!

17樓:

「借張紙」和借問、借過、借光,是一種禮貌的說法,是「給張紙」的婉轉版——如果你是需要紙的人為了你的自尊心不妨這樣想。

「借」在這種情境下對應的不是「還」,而是請求,相當於祈使句中的please,就像「我是希瑞借(賜)我力量吧!」「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力量和眼珠子他是不會還的,但是慷慨的我還是「借」給他了呢——如果你是提供紙的人為了你的優越感不妨這樣想。

皆大歡喜。

一本正經的分割線

拋開語用學,如果一定要解釋「借」在這種場景下的意思,應該更接近第四個解釋,利用、借助。

【借】①經同意暫時使用別人的物品或金錢:借錢|借書|租借。

②把自己的財物暫時給別人使用:借錢給人|我的隨身聽借給小華了。

③依靠;利用:借助|憑藉|借題發揮。

④假託:藉故|藉口。

⑤一種會計方法--複式記帳法。根據不同的賬戶類別,借方表示數額的增加或減少。

上面5種解釋來自好搜百科。

18樓:吳拓

當然可以還!你還他另外一張沒用過的紙不就行了?難不成你借錢還錢還得是同一張不成。語義上肯定是對的,不還只是覺得價值不高不還也罷而已。

19樓:瞞子

關於這個問題,初中的時候還特別被調侃了。

借張紙用用,我說。

不是借,是lai。我同學說。

這是我們方言,就是只借去,不用還的說法。並不是給。和給不一樣,這個lai,既有禮貌地請問,又有給你了不用還的意思。

我們方言是閩南話的乙個語系。不知道閩南話中有否這樣的說法。

20樓:下午去趟新德里

【因為真的會還】

只不過還的肯定不是同一張紙而已。

但是,借錢不也是一樣嗎?

不過最近我同學管我借紙都不怎麼說「借」了,因為他得重感冒了==我當然希望不要「還」咯,

希望他快些好起來。

21樓:

小時候上學,有個姑娘經常忘記帶科作業紙,但是她每次借完都會還。後來大家都喊她「紙還王」。所以不還的人可能不喜歡解鎖這個稱號吧。。。

從心理學角度看,如何培養良好的個性?

二樓的巴士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乙個人要形成良好的人格需要兒時良好的成長環境,父母要有健全的人格特徵。如果能夠滿足這些,那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形成基本順利,除非會遇到創傷性事件。所以父母自身的心理成長非常重要,如果有自身的一些未修通的問題,那需要首先處理和解決。自己的問題解決了,那麼孩子的問題也會跟著解決...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楊鈺瑩為啥喜歡讚美別人?(請看說明再回答)

少俠請留步 不會分析,只說說個人感受。我學習花道德老師也是如此,無論課堂上新手的花插得再無章法,老太太都能給你挑出一兩處可誇的地方。例如某朵花選得好 這個顏色真好看等,甚至還會誇桌子收拾的乾淨 當然誇這些與技術不相關的必然是作品有很大問題,所以通常是小大大誇你一兩點後再帶出後面的話 如果這個地方這麼...

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理解jordan peterson教授的這段話

你容忍那種墮落的行為,你其實就是在對這種墮落表達你的默許和認同,甚至表達你的贊同。要理解這段話,重點在於 容忍 這個詞。這裡的 容忍 不僅僅指接受它的存在,而是更進一步的不抗爭或不反對。有人會為了一時風平浪靜而選擇的妥協可以看做是一種 容忍 但妥協只是為了避免衝突或爭執而讓步,並不認同。當那種墮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