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30歲之前沒有過真正的戀愛,他就需要去做心理諮詢」的說法?

時間 2021-05-07 01:53:05

1樓:徐若航

我覺得這個說法欠妥,因為做心理諮詢不像「最好每年體檢一次」這種屬於生活必需品。

雖然差不多所有心理問題都會影響人和別人建立關係的能力,但是尋求心理諮詢是乙個很個體的事情,現實層面乙個人什麼願意時候找諮詢師,找什麼樣的諮詢師,通過諮詢做什麼……都是不好確定的。心理層面需要當事人自己感覺內心有衝突,並且自己也願意做點什麼改善自己的狀況才行,所以一般不會存在什麼硬性標準。

關於深層的關係:這也是乙個很個人化的事情,榮格有句話說「讓人感覺孤獨的不是身邊沒有人,而是沒辦法和身邊的人說起自己重要的體驗」。而我們能分享的內容的深度決定了關係的深度,這種深度也更多是體現我們自己對關係的需要——會讓人更能信任身邊的人,也能在別人身上看見自己和別人的感受。

我們的內心的情結影響的也是這裡:我們在關係裡做自己和我們回應別人感受的能力。那些我們無法面對的內心衝突會成為我們的情結,讓人無法信任自己的感受,也沒辦法理解別人的想法和自己是怎麼影響別人的,導致乙個人會以一種自己也不清楚的方式被推著做很多事情。

性或者別的活動也會涉及到人和人的這部分交流,所以也常常是人內心問題顯現的地方,只不過戀不戀愛又是另一回事了。

這點在心理諮詢裡更明顯,所以諮詢師是更需要足夠了解自己的。諮詢師會因為自己的情結,導致自己對來訪者的特定問題總是忽視的,或者覺得特別難受以致於無法對自己內心的不確定以及來訪者的訴求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希望來訪者能按自己的期望走。以致於諮詢師和一些人或者特定的時候很難看到對方的感受,或者很難表達自己。

這都會影響諮詢師和人建立關係的能力,如果無法建立能讓人信任的關係,很多時候諮詢效果也是無從談起的,也很容易讓人受傷。

2樓:

我母胎 Solo 25 年了,雖然有時懷疑過是不是自己的問題,但懷疑的次數多了就漸漸麻木了,不過也沒到說要去看心理諮詢的地步(何況我害羞)。

過多五年再來幫你回答一下,你等等。

3樓:

30歲這個時間作為戀愛與否是個問題的分水嶺,是這個社會主流建構出來的。如果乙個人與自己相處得很好,不需要真正的親密關係,並且能夠抵禦來自外界主流的壓力,他當然是沒有任何問題,他心理健康,過得很好,自然也就不需要心理諮詢。

4樓:喵喵獸

首先得看本人的意願,如果那個人就是不想戀愛呢,尊重別人的意願而不加干涉和評判不是一件善意又美好的事情嗎?

如果那個人想談戀愛,那麼去做心理諮詢也是乙個方式,聽聽別人的建議或許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啟發呢。

5樓:心理諮詢師wang

還是蠻認同這樣的說法的,不過真正30歲之前沒有戀愛過,又願意做心理諮詢的,能有多少人?恐怕是極少數。

刨除掉極度貧困,嚴重的身體疾病和精神疾病以外,30歲還沒有戀愛的人通常都是對親密關係有過度的理想化或者過度的恐懼感。

而這些過度的理想化或者過度的恐懼感,又極有可能與雙親的關係有關,例如兒童青少年期,父親長期不在家…夫妻雙方嚴重頻繁的衝突…父母一方離世…處在這樣家庭當中的個體,常常會將自己心中對父母的未完成事件放到尋找的物件身上,比如說期望對方是自己完美理想的父母形象,但對方始終達不到因此不能戀愛,或者總是認為對方會像自己的父母一樣給自己帶來傷害,因此不想和對方進入婚戀。

心理諮詢就是在諮詢過程當中,諮詢師來扮演個體的父母與個案一起完成那些未完成的事件。比如說,在諮詢當中慢慢讓來訪者明白自己並不是乙個完美的諮詢師或者父母:長得很普通,也會犯錯誤等等。

這樣,個案就會慢慢的接受乙個不完美的父母,也就會接受乙個不完美的戀人。

再比如,在諮詢中個案會表達對諮詢師的憤怒,就如同青春期時想表達對父母的憤怒一樣。通過這樣來療愈自己曾經的創傷療癒之後,也就可以與乙個陌生人靠近,走進婚戀。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武志紅這話確實還是在為心理諮詢貼金,招攬客戶,因為畢竟現在30歲左右未婚男女青年是大金主,是各個行業爭奪的主力物件。

一條分割線

而如果30歲以後的話,這種過度理想化和恐懼感可能就慢慢的人格化。也就是說,之前還可能覺得自己對婚戀的幻想、觀念和認知會有一些問題,還有改變的動力。但如果長期是這樣的話,就會慢慢的自我一致:

認為自己沒有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是社會的問題。這樣的話不僅自己沒有改變的意願和動力,而且身邊的親戚朋友在勸說的話,也會認為是別人的問題,是別人歧視自己,排擠自己……

當然,把時間定在30歲,也還是有營銷的意味:推薦心理諮詢,也讓自己的言論能夠帶流量。但是大體上到了一定年紀還沒有戀愛,確實應當反思自己,做一些改變,如果很長時間都沒有辦法建立親密關係的話,那可能會形成比較系統的問題,改變起來很難。

6樓:

難以建立親密關係是否需要心理諮詢?30歲沒戀愛是否需要心理諮詢?

這些都不是「需要心理諮詢」的指徵。

如果乙個人沒有親密關係,但是他壓根不覺得自己需要親密關係,他覺得自己過得好好的、壓根不痛苦,那他為什麼需要去花錢沒事折騰著改變自己呢?30歲從來沒談過戀愛,但如果對不戀愛的自己感到很滿意,又為什麼需要沒事找事去諮詢呢?

需要心理諮詢的指徵只有乙個:就是那個人自己過得不滿意,想要改變自己、讓自己活得好一點。並且,他需要能認識到,這種不滿意,是和自己的某種內心狀態有關的。

這其實涉及到幾個方面的要素:

1 想要改變的動機。現狀不好,不是動機,所謂「對現狀不滿」才是動機。賺錢不多、討不到老婆……都不一定是動機,但是,「對自己賺錢不夠感到不滿意」「討不到老婆覺得很痛苦」,想看看怎麼能改變,這才是動機。

2 來訪者尋求的改變必須是心理層面的,或者至少是通過工作能夠轉化到心理層面才行。同樣是賺不到錢、討不到老婆,如果來訪者的意識只是停留在,「我來諮詢、你來幫我賺到錢」「我來諮詢、你幫我討到老婆」,這就不可能是有效的心理諮詢。

來訪者需要認識到,這個過程是,「我來找你,我們通過工作,改變了我內心的某某狀態,然後我可能錢能多賺點兒、或者討到了老婆」,這樣才是心理諮詢的工作範疇。

3 當事人尋求的是自己的心理改變,而不是其他人的。許多來訪者喜歡在諮詢室裡談及「他人的心理問題」。老闆心態有問題,不給我發錢;老婆心態有問題,讓我過得不好,如此等等。

當然,心理諮詢確實需要給他們宣洩內心不滿的空間。這些「他人」,也的確有可能存在這些問題,但宣洩完了以後,來訪者必須認識到,「不管他們有沒有心理問題,我要通過改變我自己,讓我自己過得舒服一點。」只有這種人才是心理諮詢的工作物件。

如果來訪者來訪的目的是,「我出錢,你幫我去搞定我老闆的心態,讓他給我多發錢」「我出錢,你去幫我勸我老婆對我好點」,那他們就不是心理諮詢的工作物件。

綜上,其實心理諮詢工作的物件並不太多,他們其實並不是病人,只是一群「有勇氣、有願望改變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好的期待的人」

我個人也不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心理諮詢。至於「不諮詢會不會自癒」的問題其實並不存在,因為心理諮詢並不是以「病」的視角來看待每個人身上的痛苦的。他們可能帶著這些困擾過一輩子,但自己覺得可以過下去,就沒什麼不可以。

已經18歲了,之前唱歌都是用嗓子喊的,沒有過專業的聲樂訓練,現在開始學找不到通道還有救嗎?

Chester 看看我專欄的支撐 開啟 哼唱 Chester 氣息支撐訓練法 支撐的本質就是對抗橫膈膜鬆懈!Chester 聲樂老師說的 開啟 是什麼?我要清晰的通俗的解釋!Chester 哼唱 自我練聲練唱的終極奧義 堅持練習就能進步 目目老師 肯定有救。我已經三十多歲了,但是我還不會做飯,現在有...

在你18歲之前,有沒有過一瞬間覺得你快堅持不下去了!

An早 有高二高三的時候吧。先是早戀分手了,然後過了幾個月突然成績下降,家裡去世了個對我很好的親戚,還有其他一些糟心事,學校裡突然發現一直跟我關係很好的朋友喜歡我而且佔有慾很強,幾次鬧到互相冷戰甚至在操場上吵過架。一度想過要跳樓來著。現在都過去了,朋友變成了男朋友,大學雖然低於預期但也還可以。有的事...

我現在想做遊戲測試,但是之前沒有過測試的工作經驗。請問我該如何入行?

文體兩開花 老實說,遊戲測試門檻是很低的,但不能說一點要求都沒有。1 硬性要求 玩過多款遊戲,深入了解遊戲,有發現過遊戲的bug,對不同型別的遊戲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反正遊戲打得多一般都會了 測試方法,測試流程的理解 熟悉指令碼語音比如python是加分項,可以用來寫些小工具輔助測試 2 軟性要求 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