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東西中英夾雜是什麼心態?

時間 2021-05-06 23:25:24

1樓:三文魚花飛葉落

那是因為我們英文不好,所以就當做練習英文了。

寫一遍英文,再寫一遍中文。

外語只有表達、拿出來練才能學好。

當然你讓我們脫口而出,那就是為難我們了。

2樓:npcJ

今天乙個缺勤的同學發的訊息

有的時候真的就是語言習慣,不是裝逼

3樓:麥克斯韋

最近看到紀念黃昆先生的文章,裡面有摘錄黃昆先生在英國留學時寄給楊振寧先生的信,這封信便是中英文夾雜的。而我們日常用中英文夾雜的時候也就和信中的情景類似,專業術語與常用表達。

4樓:蘇毅

寫東西的時候我會誠懇的寫出每一句我想說的話。可能不會有太多的人看。但只要有乙個人被感動。

我覺得就夠了。我不再那麼追求結果。不再奢求著成就感。

有些東西就算很小眾。也有光彩奪目的價值。

我們一直仰望著峰頂的風景。就不免迷失方向經常跌倒。我們要偶爾看看腳下的大地。才能慢慢地前進。才華若是刀刃。那挫折就是必要的磨刀石。與君共勉。

5樓:matherfaker

語言只是用於乙個表達的工具

只要能表達你所要表達就達到了目的

而不是糾結於用的哪個工具

有的人這個工具用的順手

不能讓他必須得用什麼工具

實在不懂可以翻譯

6樓:「已登出」

語碼轉換(code switching)了解一下。。。

'語碼(code),社會語言學家用來指代語言或語言的任何一種變體(languagevariety)。語碼轉換是指在同一次對話或交談中使用兩種甚至更多的語言或語言變體的現象。美國語言學家佐伊基(Zwicky)解釋為「在同一會話中,說雙語或多語的人可能時而用這種語言或變體,時而使用另一種語言或變體,不斷地換來換去……我們稱這種現象為語碼轉換。

」 '以上摘自搜狗百科。

一般的同一句話中英混雜,是因為某些詞在習慣上已經傾向於使用中╱英文表達,從而一時想不起怎麼翻譯。

也可能說話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單詞要怎麼翻譯...(在英語語言環境下習得的詞彙,只知道英英釋義不知道中英釋義)

所以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也許很難用純粹的中文或者英文進行交流(比方說年幼時生活的語言環境經常變化,或者英文環境下待久了中文表達沒那麼熟練等)

至於為什麼會讓人覺得在裝逼...大概是因為'覺得'的人沒有語碼轉換現象,故無法理解這麼做的邏輯性。

說白了就是不是乙個圈子的人吧。

7樓:張俊峰

比如說,我是搞化學的,我現在打算寫一篇文章,介紹一類新型的化合物,叫molecular Borromean rings

這時候就有人要說了,你這個中英夾雜是不行的,不就是分子波洛公尺環嘛,又不是沒法翻譯成中文,你非要用英文,裝逼吧你!

圖中這個由3個環交織在一起形成的結構,被稱為Borromeate

那麼上面這個結構複雜的分子是可以和硼氫化鈉反應的。反應之後得到的乙個區域性的結構是這樣的:

這個結構叫Borromeand

順便一提,為什麼這個分子能自己組裝成這個樣子呢,主要是因為一種重要的相互作用,叫做aromatic pi-pi interactions

總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這文章如果不夾雜英文單詞,好像沒法寫啊……要不語言警察們幫忙翻譯翻譯?

8樓:

其實吧,有時候不用英文真的不行,有些專業詞就算你知道怎麼翻譯成漢語,別人聽了也不一定知道啥玩意,別人的翻譯可能和你不一樣,但是說英語大家都懂。

引用我們導師一句話:「就他媽華大把它翻譯成雙序列聯配」。

9樓:chingyzhang

沒什麼特別的心態。我的專業很多詞壓根就沒有對應中文的標準翻譯。從最開始學這行大家都在用英文詞彙表達專業術語和名詞。同行交流都沒覺得有啥問題到你這就變成不懂什麼心態了?

這問題非蠢即壞,我看很可能又蠢又壞。

10樓:劉曉峰

說話中英混合被別人覺得你裝得原因是因為你被看出來刻意,同時腦中無物。

真正體面的是對什麼人用什麼樣的方式說話,舉個例子,撇開中英混合的情況,我在和北方朋友聊天的時候會說「咱們」,因為顯得親切,和南方朋友就說「我們」,因為大部分南方人也不知道咱們會顯得親切這層含義,我乙個說話帶南方腔的人硬要說咱對於他們也挺奇怪;又比如在和同輩的人說話的時候會說一些比如「男友力max」的話,但是對長輩就不說,因為長輩可能不理解。

語言是溝通的方式,怎麼說話代表了你對待別人的態度,也代表你了解了多少東西,所以在我看來中英文夾雜這種說法其實只有兩種解釋:1.對方不尊重你,2.

對方真的沒什麼文化,腦子裡沒什麼東西,無法很好地進行溝通,但是又希望用一些差異化的東西來消除這種感覺以自我安慰。

11樓:每半年改一次

就我個人來說,寫東西中英文夾雜一般只有這麼幾種情況:

原名為英文的人名、地名、書籍、影視作品等

直接引用的英文原文

該東西的英文名稱通用,幾乎沒有人叫它的中文名字,比如iPhone很難找到對應的中文詞彙,比如justify,但是如果是用中文寫東西,會刻意避免這樣的句子

12樓:夏冰瑩

我出國15年,男朋友出國10年,我們家的日常對話經常是這樣的:

「Game of Thrones下個season的新trailer出了,快來看」

「有個delivery notice,你明天要是work from home的話能不能去郵局幫我pick up一下package?」

「我們team新來了乙個researcher,人超nice的」

「週末去city吃啥?我去yelp一下然後reserve上吧」(這裡city特指舊金山市中心)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種畫風有點澤野弘之,但我們在家又沒有中二裝B的需求,只是非常習慣性地就會說出來或者寫出來(Hangouts聊天的時候)。

(澤野弘之畫風代表:

(並不是想黑澤野大神啦,一直很佩服這段的各種雙關語。順便心疼翻譯君10秒…)

但是!在跟父母和別的國內的人說話的時候,或者是在知乎這種中文平台寫字的時候,我是一定不會這麼說話的。

我要是跟娘親說話也一口一句「你們想坐哪個airline過來?海航現在有deal,要我幫你們book上嗎?記得飛SJC別飛SFO哈」,那就是純粹找抽。

什麼語境下說什麼話。雖然用純中文說話會很結巴,但我認為跟非海外黨說話也中英混用是種不太禮貌的行為(我其實是想說「不considerate的行為」,想了半天想不到合適的翻譯 ) 。有的時候脫口而出也沒有辦法,但起碼在寫字的時候是可以避免的,畢竟不知道對方是不是習慣這種表達方式。

就算是專業術語,在知乎上和設計師聊天的時候我會說「畫乙個storyboard」,跟爸媽說話我就會說「畫乙個小漫畫」了。在專業性不重要的語境下,還是通俗易懂比較重要嘛。

話雖這麼說,在網上這種混雜的地方,不同背景的人對語境的理解肯定是有差異的,所以才會有人覺得別人中英混雜就是裝B,但人家自己覺得這麼說很自然吧。

考慮一下不同人的出發點,互相理解一下不好咩?我想到沒有在國外生活過的人不習慣說英語所以盡量只說中文,同時我也希望別人能理解我在國外待久了中文很生疏,偶爾會蹦出幾個英文單詞來。不是裝B,只是中文太差。

我還曾經怕被說裝B而在引用英文的時候附上了中文翻譯,結果被說「裝什麼B,這麼簡單的英文以為別人看不懂嗎」 (_) 上個知乎怎麼就辣麼累。

13樓:人間惡徒Alexios

很多人寫英語只是為了方便,比如我們主管給我們做資料的時候,能打kpi就不會打績效,用ip兩個簡單的字母就不會用複雜的智財權,說話的時候用ok也比可以更順口,僅僅是為了方便。

14樓:二鬍子哥

一般跟香港或者馬來西亞新加坡那邊的華僑交流的時候經常會有這樣的場面。不是心態,因為比較正式的場合交流主要用英文,聊天什麼的就可能有對方用中文表達不夠準確的地方,很自然就用英語說出來了,跟心態無關。

國內的則很少,但是同行交流的時候難免也會有,很正常,跟平時的使用習慣有關。

15樓:吳越大王

我想起來我參加過的乙個知乎LIVE,transmission方面的。

主講人很professional,但中英文mix也很awesome,讓我聽得很hard——U See,what an amazing LIVE,我做note呢,中英文輸入法來回切換,煩不煩?

在事後整理note的時候,我發現90%的words都是有準確的Chinese translation。很多translations已經信達雅了,在教學、工程領域使用幾十年了,連Hong Kong、Taiwan都用相同的translation。

相比之下,原先在ZF搞Clutch時,我們自己內部、和懂中文的forein engineers、engine tuning、manufacturer都是用Chinese來交流的,也沒有啥效率low資訊lost的condition。

16樓:

是某種形式的眼裡容得下沙子主義。不得不說文字語言表達能力存在天花板,在萬事萬物都網際網路化的今天,或多或少有人會出現對方言的鄉愁。但必要的時候,會外語甚至可以拯救地球,見降臨 (豆瓣)。

借助現代科技,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多種語言使用者(multilingual),有一款叫做「多鄰國」的應用(學習語言,永遠免費),使用它,你可以使用中文學習西班牙語,使用中文學習英語,使用英語學習德語,使用英語學習法語,使用英語學習日語......

關於如何創造人工語言,參考:如何創造一門人工語言? - 知乎。

17樓:三桿槍打兔子

英語是世界語言,很多專業英語找不到對應的中文翻譯或者翻譯的過分高大上和釋意聯絡不上起來。所以學點英語這樣你就不用學好幾門其他外語了。

18樓:陳安得

這學期的一門數學課是英文授課,老師上課用英文,作業用英文答,每次寫作業都答的雲裡霧裡。

然鵝考試老師前突然說中英文答都行,中英夾雜著也可以。

考試之前決心用英文答題,結果。。

寫著寫著。。

therefore,hence,whence 都用了無數次不好意思寫了。

靠,seperable還是seprable?

如何表達乙個長句字?

果斷中文接上。

靠,isotropy 的中文是什麼?_?

最後通篇中英夾雜。

19樓:

習慣吧,如果想到某個專業術語大腦裡第一時間肯定是英語啊。

有時候專業術語說了中文,boss就會多問一句這個詞英文是什麼,有些專業術語留學回來的人確實是不知道。

還不如就說英語。

為什麼大家都反感中英夾雜的人

是Ura啦 我曾經相當討厭這種人 但是我自己是讀國際學校的所以每天基本上都要講講英語慢慢的我自己發現我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這種人 陸壓 對我來講,是反感那些很裝的。明明有現成中文詞不用,偏偏很刻意的用中英文夾雜去顯擺。而相當一部分這種人的英文其實很差,甚至中文也很差。我並不反感那些並不是很刻意的,或者用...

為什麼有人不喜歡中英文夾雜表達?

奶茶半糖 看語境吧。像問題中那種翻譯比較費時且業內通用的詞,夾雜一下完全沒問題。但是,中文有相對應詞彙,且居住或工作在通用語為中文的情況下就會讓一部分人反感。畢竟都用漢語,在大部分人還需要反應一下的情況下使用這種中英夾雜的交流方式會給別人增加麻煩。 GagaKe 1 某些英文不好的人刻意拽英文,只會...

為什麼現在寫東西的人越來越多?

胖達時光機 誰都需要被認同,渴望發聲的心態就能使得大家願意寫一些東西,希望被關注,希望把自己知道的和自己喜歡的告訴別人,如果涉及流量,還有把流量變現時,寫東西的思維就可能發聲了變化,為了迎合大眾而去追求熱點,為了寫而寫,我並沒有說前者有多高尚,後者有多麼不堪,但當利益變成了你寫東西的驅動力那麼多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