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乙個人「不喜歡親近的人對自己說謝謝,也不喜歡對親近的人說謝謝」這種心理?

時間 2021-05-06 16:53:54

1樓:Haven

第一層,感到「被見外」。所以不舒服。甚至有時會對對方這樣的回應會感到生氣。

第二層,被見外的感覺 ≈ 你不把我當真朋友的心理os——這讓我很「傷心」。

隱隱的悲傷感在流動。

第三層,悲傷感的背後,是自我價值感的缺損、低、不配得。

如果把自我價值畫一條線出來,我的自我價值就在這條線的下面。深處會有這樣的畫面:恨不得狠狠低著頭,心理拼命對對方搖手說,「不不不!!!

求求你千萬表這麼說!!!我受不起!!!這都是我應該的!!

應該的!!!應該的啊!!!」

第四層,「應該的」的背後,是對自我(他人)言行的強求、控制。

這層想說明的是,內在自我價值感低,會同時帶來某種控制強求感(或表現),而且,往往是軟控制。(對己、對他人,同時存在)

就像天平,當一端極低,另一端就會翹起來,極高咯 :)

所以,覺察自己的感覺永遠是自我成長、認識的唯一入口。你好棒哇~

2樓:heyumeimei

你好,這個問題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分析。你的朋友可能對家人和其他的朋友都會有這個習慣,你可以試著放下心裡的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但是說到這裡,有一部分你肯定也知道是自己的原因,我分析你可能特別在意這個朋友,不想失去,你的生活中可能發生過與這類失去有關或者相似類似的事情,導致你對情感之類的問題比較敏感。還有就是你可能缺乏安全感,還是因為害怕失去,太過於看重乙個人或一件事會導致你的大腦思維活躍,你會不自覺就開始心裡有些心慌,因為想的太多了。

還有既然你說了,她是你很好的朋友,那麼你在她那是否也一樣重要呢,你先別緊張,你想想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感覺到可能你在她心裡沒有他在你心裡那麼重要,天平秤略微傾斜在你這邊,有些東西不要用眼睛去看,要用心靈去感受呀~對不對~,朋友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相互信任,有些事情就跟溏心蛋一樣,三分鐘,不多不少,有些事啊想的多了,就變味了。不要很敏感,你如果相信你的朋友,你更應該相信你們之間的友情,放輕鬆。

看來這個人對你真的很重要,緣分也很重要的,時間會帶來一些東西留下一些東西並且也不會帶走一些東西,誰都不知道身邊的人是屬於哪一類,但是哪一類你都要接受,因為世界上唯有緣分這個東西,努力還是不努力,該得到的還是會得到該失去的還是會失去,有些時候為什麼有些人留下有些人走呢,因為走掉的人和你,都要趕著和下乙個人相遇。留下的人,一定會陪著你,總會有一瞬間告訴你,別害怕,不論如何,她都不會丟下你乙個人。就算有什麼意外,她也會找個天使替她來愛你。

3樓:吟遊詩人

好了,言歸正傳,兩種人是什麼呢?

一,6~15左右,這樣的人第一印象,比較懂禮貌,或者內向,或直觀的表達自己的感情。

二,18~26,應該就是溫文爾雅,處事很穩的了,當然不排除也有活潑的性格,在職場,或者家庭都應該是那種不靠前的。

三,30~50同二,這就是個人習慣了吧。

這類人就是那種嗯…大大咧咧吧,比較樂觀,對不熟的人可以說,對親人有種難以啟齒感覺,比如說對父母說我愛你,一樣的,有的會說,也有的不會,額,可以說遇到這種大大咧咧的就珍惜吧。這種人就是記住你的好了,也不會說出來。

額…剛想了一段,忘記了,我想想啊,

可能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吧。

哦了,第一次評,

4樓:沛芸

朋友之間的感謝,在你的理解裡,有一些推遠距離的意思,但如果可以,你問問朋友,也許在他只是乙個禮貌的習慣,他可能對自己父母也是如此。

5樓:大踏步

簡單點說,這是一種心理上區別於其他人的親密關係的表達方式。本人自小也有對於相關問題的同樣疑問,我認為這個問題涉及的多個層面,就心理學上說這是一種表達親密的焦慮心理的體現。就如我們日常會見到乙個小朋友想對另乙個小朋友示好,卻羞於表達會用一種不禮貌的語言去表述乙個相反的傾向的心理。

相同卻另乙個相似的現象就是小朋友羞對另乙個小朋友的道歉。

這是心理上矛盾的現象。與文化程度,情商,交際技巧,傳統等多方面相關。本人認為這與傳統的相關性最大,這種問題在個人經驗中存在普遍性。

能不能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下電影《午夜凶鈴》(日版)中的錄影帶內容為什麼讓人看了有恐怖的感覺?

佑沓 因為錄影帶裡的內容就像人類的腦電波,就像人的記憶,或者說像人的夢境,人的夢境通常都不會有具體連貫的情節,也沒有色彩,而是某些零零碎碎的黑白片段,這一點在那個錄影帶裡可謂表現的淋漓盡致,因為每個人都做過噩夢,或者是讓你不舒服的夢,還有些做夢的時候不覺得恐怖的事情,醒了之後回憶起來就覺得很詭異。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乙個人的心理是病態的時候代表著什麼?

為人人心理諮詢中心 中國的心理健康標準有以下十條 1 充分的安全感。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會很快衰老。抑鬱 焦慮等心情,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2 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如果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3 生活目標切合實際。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

從心理學的角度,乙個人之所以炫耀是為什麼?

我媽最不喜歡炫耀,因為她覺得害羞,覺得不好意思。她經常告訴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悄悄努力就行,不要到處顯擺,遭人笑話。在我印象裡她唯一的一次炫耀是我高考以後。那是我大一結束,拿回一張三等獎學金的獎狀,交給我媽媽,她特別開心,我很好奇,我經常拿獎狀回家,她為什麼這次格外開心?原來如此 鄰居的姐弟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