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上講,在學校裡被孤立或者受到校園暴力的人性格上都什麼共同點嗎?

時間 2021-05-06 11:46:58

1樓:

沒有這回事,校園暴力惡的主體必然是施害者,

受害者無論是什麼性格都沒有承擔相應指責的必要。

也沒有存在什麼所謂的「共同點」,直接了當的說「對方就是看你不順眼就要欺負你」

很多人說性格自卑,內向那是受害者的性格共同點那你就錯了

因為校園生活本質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畢竟孩童很多時候是不懂什麼法則和

規則,他大腦也沒發育成熟,只遵循原初衝動做事。而生活或者文明會壓制這種力比

多的產生,所以社會存在法治、道德、倫理關係、婚姻家庭。很多人出到社會才開始

學習什麼「適者生存」,那就麻煩大了。

我們國家對未成年有保護也是這個道理,孩童只要看見誰好欺負就欺負的。

校園不僅僅是讀書學習的地方,也是個人成長的鍛鍊場所。

可以這樣說,乙個人的前半生,讀書生涯起著關鍵作用。

人是自我實現的,完全自為(自己決定自己)的生命體,我是否定輟學的,那是一種

放棄或者說自暴自棄。該你走的路你不走,那是無可挽回的損失

2樓:四目町的Misaki

或瘦小、或鼻涕邋遢、或孤僻不語、或學習差、或穿著不得體、或轉學生、或家境貧寒。總之都是某方面的弱勢群體。

也有很多被暴力者,為了安全感,去附庸施暴群體,轉身一變就成了校園暴力中的實施者。

3樓:dyuhgdstgczdghb

1,身體瘦弱,比如體質差,經常生病,個子不高。

2,性格內向,孤僻。兩個情況,乙個是自己喜歡獨來獨往,二乙個就是不擅長和人交往。另乙個情況是招人煩那類。

3,自卑,軟弱。這是絕對共有的。

4,興趣愛好這些了。

4樓:喬西

看到有人說校園暴力是被欺負的人吸引的,真是呵呵了。

可以說,被校園暴力的人一般都不懂得反抗,導致被暴力的次數越來越多;也可以說,被校園暴力的人不會去求救,所以針對他的暴力行為越來越惡劣;甚至也可以說被校園暴力的人本身性格上又不討喜的地方,所以他會成為施暴者的目標。但是如果僅僅以一句被暴力的人是活該,是自己吸引來的校園暴力,說這句話的人真應該重新回爐再造一次。

有人說外表瘦弱容易被欺負,我們班當初乙個一公尺八的漢子被乙個不到一公尺七的欺負。還有人說長相差的容易被欺負,其實也不見得,外表其實真的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皮囊裡頭的東西。

甚至於性格是否討喜,是否孤僻也不是那麼重要,甚至於在自己的家庭是被寵還是不被重視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心是否強大。是反擊還是說就認命了,是去求救還是說就忍著了。

5樓:重慶580心理諮詢中心

通常來說,被校園暴力的一方,常見的一些特點是,家庭環境、成長環境、性格內向、懦弱,還有的是性格太過招人討厭,比如總是招惹同學、惹事生非等等,但是當我們遭遇校園暴力的時候,還是要學會正確保護自己,如果真的是由於某些原因導致難以處理人際關係,還是建議尋求專業幫助。

6樓:歸零

通常來講,選擇性犯罪都會選擇弱勢群體。

打個比方,你想去搶劫,你身高1.75,體重70kg。你會選擇身高185,體重90kg的人做為目標嗎?

從心理學上看,什麼叫「內心強大」?

黎花 強大是指具有堅強和雄厚的力量,內心的強大是指,在內心擁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撐,能夠更加客觀的看待自己,看待這個世界,控制自己消極的情緒,達到人格的完整。這種強大的力量,在心理學上我們可以稱作是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人整體素質的乙個體現,是指人們性格特徵和心理能量的整體表現。當我們具有較高的心理素...

從心理學上講,如果做乙個忽略道德,也不期望他人遵守道德,做事聽從內心的人會怎麼樣?怎麼才能做到這樣?

南京羚羊 道德來自個體內心對自己的行為的判斷與約束,和法律不一樣。對道德的形成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道德是社會的行為規範,個體經過內化而獲得。一種認為道德是先天的,來自人的本源,良心。有的人在認識上知道社會的行為規範,但只在需要做的時候做,有的人在任何時候都聽從內心的呼喚和聲音。你所描述的人按後一種觀...

從心理學上來說,如何擺脫「操心的命」?

擺脫不了,大腦結構和基因決定的,操心的人 壓制自己不去管,但內心還是思考了,忍住一樣的 不過也證明你是個熱心的人,可能做事方法不對,拎不清,可通過思維鍛鍊,慢慢提高辦事能力,得到改善 Kitty Hello 世上只有三件事。你的事,我的事,我們的事。你的事,你自己辦。只有你開口向我求助,我才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