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李白最後發現自己活成杜甫?

時間 2021-05-06 10:42:31

1樓:Non-savoir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杜甫《新安吏》)

老杜用岱宗之大、齊魯之青抵抗著西西弗斯之石的堅硬和冰冷;用寂寞而堅定的詠歎證實了「仁」是比無邊的荒謬更遼闊的歌。

2樓:王利強

李白杜甫都代表人生中,天性加各自不同成長環境的最後定形,坦白說成年定形後是不容易改變的,但也有極少的特殊。其實正確的人生就應有李白的自信(但不可如他那樣誇張),再加上杜甫憂國憂民、不得進忠心之現實,他二人也可以說是生不逢時,若遇劉備、李世民…惜才如金,知人善任之亂世與求才明君或許他們在今天的歷史中將有不同的評法!

3樓:灰色蛻變

李白會以為自己是李白嗎?未見得

當年我們大李白可是想當官的,寫詩只是愛好,主業要做公務員。

李白眼中的李白絕想不到自己會進娛樂圈。

杜甫李白相愛相殺, 結局都不好。

不管是活成李白還是杜甫,都挺操蛋的。

也許是我沒什麼偶像包袱,也不想流芳百世,活在當下即可。

非要選的話,白居易才是正解。

進則批判官場黑暗;退則聚焦民生疾苦名聲不錯,詩也瀟灑,最主要是善始善終,75歲與世長辭。

4樓:土圭圭

魯迅說: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裡似的。

get到本題的點是,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可以成為千萬富豪,現實卻只是躲在出租房啃饅頭的打工仔。打個比喻。

這就涉及到乙個問題,背景不一樣,時代背景,人文背景等等。比如現在,別說李白,活成陶淵明那種田園派都不可能了!陶淵明那種的生活都只能李子柒這樣的網紅過。

所以,我們只能過成杜甫那樣的憂心一生。小時候為寫不完作業憂心,大一點了為考不上好學校憂心,成年了又為找不到工作憂心,中年了又為養孩子養老婆憂心,最後老年了還要為孩子憂心。

確實挺憂心的。

5樓:業障

既無李白的才情風骨,亦無杜甫的憂國憂民,明明只關心自己的喜怒哀樂和一畝三分地,還非要拉虎皮扯大旗。

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你所謂的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我就可以作房爺。

6樓:海瑞不是乙個好官

其實每個人都是時代的產物,沒有必要糾結於自己活成誰的樣子。就算與自己心中樣子有些偏差,也沒有必要自尋苦楚。人外人山外山,自由浪漫或許我們做不到,但是樂觀豁達這種心態可以有吧~

或許現在迷失了方向,或許現在樂觀情緒與你無關,或許現在遭遇了人生谷底。種種倒霉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很難受,甚至找不到人述說。

有段時間我也蠻難的~其實現在也蠻難的。反正心態很重要吧~

7樓:松虛居士

有的詩人當世得享大名,後人看來卻是小詩人而已,比如薛能、郭祥正。有詩人當世已被呼作小李白,後人看來也的確是大詩人,那就是陸游。

名著於史是很難的,能留下作品並被後人所知已經很不容易了。對普通人來說,想活成陸游已經是不大可能的事,想活成薛能和郭祥正其實也極為困難,何況李杜。

當然了,不論詩,薛能才是這些人中最成功的一位,人家可是節度使。

8樓:流光泡影

成為任何乙個領域的名人,都極其極其困難。。。但是——but——總有人成功。(ω)hiahiahia

9樓:

我們以為可以活出個性,活出乙個大寫的人字,最後卻只活成一部歷史中不曾留下名字的芸芸眾生。

成不了詩仙,成為詩史裡面的一粒塵。

活的很壓抑,沒有人可以訴說,每個人都以為我過的很好,或者應該過的更好。我該怎麼辦?

士多啤梨姐姐 人生很多路,都是我們自己再走,心裡有苦能與人說的無一二。活出真實的自己,不要逞強,讓別人知道你過得如何,這樣自己就不壓抑了 秋曲塵 我也是,我最近特別壓抑,心裡難受,工作上與生活上,沒人訴說,之前覺得相處還不錯的朋友也沒回覆,感覺說不到一起了。可能只有靠自己消化吧,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

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假聲?

VBS聲音平衡 如果對假聲的定義是指泛音不完整,氣雜訊較多,聲門閉合程度不高,聲帶間拍打的體積較小。那麼每乙個發聲器官健康的人都有發出假聲能力。 流行唱法導師俊亦 是的,專業上來說,每個人都有假聲區域,也有發出假音的可能性。只是說沒有學過的人,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發的是不假聲 有的時候也許發出來了...

是不是每個人都要承受孤獨?

葉子 個人覺得孤獨對於每個人的定義是不同的,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孤獨大概就是不想說一些沒有營養的話卻為了不和朋友尷尬然後假裝聊的火熱,喜歡他可能除了他就只有我自己知道,耳朵裡永遠插著耳機是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孤獨,看到一些不相干的文章或者新聞總是各種拐到我和某個人,某些人的曾經,現在或者未來。嗯,似乎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