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什麼時候感覺到易中天三國史的遺毒很深?

時間 2021-05-06 04:30:18

1樓:付鵬

這段就不是史書中的事兒,是《世說新語》裡的。依照曹老闆對人妻的癖好,這新娘子怕是凶多吉少。

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為遊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雲:「有偷兒賊!

」青廬中人皆出觀,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復大叫雲:

「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

且不說把《世說新語》當史料能有多點兒含金量。。。在易先生眼裡,曹老闆持刀劫色只能算「調皮」是吧。。。

2樓:

譬如人下館子,因廚師不注意衛生的緣故,害客人吞了幾隻蒼蠅,吃壞了肚子,難道要反怪顧客不夠敏銳?以學者身份在公開平台上面向大眾講授知識,有理由對所述內容負責、對聽眾負責。

況且「愚民」之愚,與社會經濟教育資源的發展、分配及占有不無相關,將所謂「遺毒」全歸罪於其身上,是否有失偏頗?

3樓:

隔壁村的漁塘。隨便的找個農村,70歲以上的,你跟他說火燒赤壁沒有諸葛亮,很多人要笑你沒常識。隨便找個縣城,40歲以上的,你跟他說烘乾機效果和太陽一樣,有幾個人相信。

我爸55歲大專畢業,事業單位高工,堅決相信康熙傳位給雍正是因為乾隆。家裡老人以前國企當過經理,堅決相信雍正改了詔書("十"改"於"論)。我就樂意跟他們一起看雍正王朝,我物件倒不相信這些,但她堅決不會跟我一起看雍正王朝的。

今天易中天流毒百世,明天當年明月遺臭萬年。

網上不少民科說相對論,說引力波。那是不是所有科普作品都應該受到批判。不就是因為科普作品把這些概念簡單化,讓大家都能了解這些物理概念,才會有這些民科麼。

不同的是文學歷史不像物理化學,答案相對唯一。

乙個文化節目,一天幾十分鐘,能改變乙個人的歷史觀?

孔子學院的作用,遠不如抖音。對文化宣傳,科普推廣一本正經總是失敗的。

4樓:不知其二

回到過去,是為了理解歷史本身,用陳寅恪先生的話來說就叫「了解之同情」;用錢穆先生的話就叫「溫情與敬意」。

立足現在,是要明白過去的歷史是有侷限性的,我們需要通過歷史並站在現在的視角分析去吸取教訓。這點過去的歷史學研究做的特別多了。

問題就是,現在很多人強調要回到過去,結果極端化變成了什麼?變成了不能用現代視角去看,這是矯枉過正。

評價一段歷史,當然不能只用現代視角,因為對古人很不公平,但如果你只是站在古人的立場,那你永遠只能理解古人,而得不到一些教訓。

最後,歷史學研究上,現在確實要著重回到過去,去盡可能還原,但是現代視角是歷史普及的工作起點。因為你所普及的人是現代人,你必須先從現代化視角讓他們對你所說的東西有所啟蒙,然後你再回到古人,讓大眾理解古人的難處等等。

所以歸根結底,你是什麼主體,你會有什麼樣的需求,其實就會一定程度上決定你會如何看待歷史的作用。你是乙個歷史學者、歷史學家或者歷史愛好者,你可能會更喜歡回到過去,體察古人的心緒,從而讓你的思維更加綜合性,讓你的邏輯和思考能力不再那麼片面;如果你是乙個管理者,你就會從管理學的視角去看待歷史並吸取一些教訓和經驗;如果你是乙個普羅大眾,你就會更喜歡《明朝那些事兒》等普及型的作品。

有些人認為普及知識必須正確,自然科學當然需要盡可能的正確,但是歷史學本身並沒有充分理由去證明它是一門「科學」。用波普爾對科學的解釋就是,科學得是可證偽的。但是歷史本身無法回去,也就是說他是無法證偽的。

所以苛求歷史普及著作做到像學術研究那麼嚴謹,且不說學術研究都有不少不嚴謹,都做不到完全還原歷史,更何況是給普羅大眾看的。讓大眾能夠看歷史,這本身就是乙個非常重要的工作。沒有人看歷史,又何來歷史愛好者,又何來歷史學者,更談何有歷史學家呢?

5樓:絕影

不了解。看了這個問題,就提一下個人觀點。易中天更主要的作用是引起大家對歷史的興趣。

畢竟稍微了解過歷史的都知道,歷史是個人的歷史。對歷史的記錄是客觀事實的,但對歷史的解讀是主觀個人的。

而對於被易中天影響而一味相信他說那些內容的人。假如沒有易中天他們也會輕易的被其他人影響。

每個要了解歷史的人都應該通過自己去了解去解讀。這應該是學習歷史的正確態度。

6樓:Trent Ramos

有什麼可遺毒的,我尋思他也沒黑諸葛亮啊,要說他黑諸葛亮你得把他的觀點和史書比較。結果是評價與史書不符且低於史書才能叫黑。你可以試著舉幾個例子。

對他過於吹捧和過於黑的人實質是一樣的,都是對他附著了一些不加邊際的價值,乙個人的觀點你要認為是對的那表示贊同就可以了,認為錯誤那指出就好了,他本人的觀點也是''指出硬傷,立即改正''。

所以不要為乙個理論附加不著邊際的價值,認同也好不認同也好當乙個觀點看待就好。

7樓:明智風子

我的看法是,易中天寫的這本品三國,定位比較像是裴松之注。

他是列舉出了很多的觀點(雖然考慮到受眾很多地方沒有給參考文獻),外加自己提出了少量觀點,沒有說他說的就一定對。

學術的事情,本來就是互相拿乾貨打臉的,列位如果對他的說法有意見,大可以去學術期刊發表文章反駁。

裴注裡還列了好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比如劉禪被拐賣),更進一步說,三國志本身的方術傳裡頭一堆不符合科學的內容。

你們會說陳裴的遺毒很深嗎?

反正現在我只聽說過說羅灌水的遺毒很深的。

8樓:

說個歷史以外的。

直到今天,2023年2月了。

歡樂喜劇人6,裡面有個人叫孫建弘,目前得分最高,然後當了隊長。

他只會一招,就是模仿易中天。用易中天的語調講段子,大部分時候乾脆弄個百家講壇的布景。

可算是易中天在喜劇界的跨界遺毒哈哈哈。

最新一期,他因為只會這個一招鮮。在命題作文階段又跑題溜回了易中天,還刨了對手的活兒,引起了爭議哈哈。

9樓:麻雀汽車

易中天的「毒」是一種什麼毒呢?其實是中國文人集團自古以來就有的一種「毒」,這種「毒」我們在宋朝、明朝最常見。那就是以文人視角,或文人本位,來剖析軍事和政治問題。

舉個小例子吧。以下是我在另乙個問題裡的原文。以易中天評價諸葛亮等事宜為例。

因為易中天是文人,或者說是知識分子。

而諸葛亮是政治家。知識分子是很難知道政治家是怎麼思考問題的,因此只能用自己的不明白來解釋別人的不正確。

舉個例子吧。

上初中時,有段時間特別喜歡看《易中天品三國》,其中有一節是講,周瑜這個人實際很大方,不小氣,那都是《三國演義》為捧諸葛亮而黑周瑜的。

相信很多人都是贊同的。當時我也為周都督洗白。

後來學了政治學方面的課程,才忽然明白,小氣是周瑜,大氣也是周瑜,這兩個並不衝突。

因為政治學裡有乙個理論,用大白話來說,政治學是用來區分敵我的,只要你是我的敵人,哪怕很英明、很賢德、很高尚,只要不能為我所用,就要盡快剷除。

換言之,周瑜的大氣體現在對同事、同僚及政治盟友上,「小氣」則體現在對政治敵人上。每個成熟的政治家都是如此,對該大氣的人大氣,對該小氣的人小氣。而無論從《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從始至終周瑜都沒有將劉備勢力當做長遠的合作夥伴,而是心繫荊州和巴蜀。

所以在利用的同時加以打擊,是很正常的事兒。

魯肅的大方是想借劉備的勢力替東吳守荊州北防線,來承擔北面曹操的壓力。而周瑜的小氣是想打通荊楚通道,為以後攻伐四川做準備。沒有什麼不惜一切的大方,也沒有什麼無緣無故的小氣。

當明白了這一點,才會恍然羅貫中的眼光之辣。在政治旋渦浸淫多年的他,太了解政治家究竟是怎麼想問題的,所以刻畫了周瑜這一更真實的人物形象。反過來,諸葛亮不就是對劉琦大方,對周瑜小氣嗎?

很多人自以為自己了解政治,對政治任務侃侃而談,殊不知只是在談論自己想象中的政治。

這樣的文人意淫就充斥著如今各種狗血古裝劇,比如有時候文人為了塑造乙個有容乃大的帝王形象,常常會說:要等對手強大了在進行決戰;或者說:真正的英雄要等對手崛起了才好玩。

這完全就是文人的意淫。被盲目的浪漫主義給精蟲上腦了。真正偉大的帝王,就像扁鵲治病,要將任何威脅自己的敵對勢力掐死於星火之中。

天策上將李世民會高興對手的弱智,而不是抱怨為什麼不拿成吉思汗做我的對手?

10樓:井水

我想偏個題,有個朋友跟我談了談《續三國演義》。

講真,這書真的很爛,但是從明代流傳下來,少說也得有四百年左右了,其中乙個重大原因就是蹭了三國演義的熱度。

但是放現在,這只不過是網文水平,有多少網文敢說能在400年後流傳?

所以說我那個朋友稱羅貫中為劇本大師,近百年歷史,上百個著名人物,讀起來不晦澀難懂,反而越看越起勁。

所以大可不必擔心「遺毒」,《三國演義》永遠不會缺人讀,但是「遺毒」最多影響一兩代人,僅此而已。

11樓:深夜美食家

不要想太多,人家這個至少還算有點東西,現在就這種有點東西的人都已經不多了,或者說願意看這些有點東西的人都不多了,更別說那些大部頭了

12樓:理科大妞

要說易中天三國遺毒很深,確實有些過了。大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有多少演義和戲說?難不成只有易中天遺毒深?

再說了,除了演義和戲說這一類的易中天們,你以為課本裡的或者嚴肅作品裡的就是真歷史?別逗了,整部《史記》提到的人不會超過千人,三千年的歷史,數以億計的人民,你相信那千人能代表整個歷史?

歷史的研究不能夠有突破性的進展,則易中天當年明月們就將繼續走他們的歷史明星之路。

推薦你們看《這才是歷史》,《氣候創造歷史》,全新思路,或許那才是歷史真相。

13樓:今宵

我覺得這個問題就很帶節奏,我認為易中天先生是很多人歷史啟蒙老師,第一次讓我們超脫三國演義看三國,就算有自己的的觀點那也是一家之言,倘若這算遺毒,那歷史作品我實在很難想象什麼不是遺毒。如果說有人因為看易老師的作品歷史觀歪了,那是自己的問題

14樓:武松

當我在知乎上看到如此明顯的帶有傾向性的問題時候才發現原來易中天這麼不受人待見。

百家講壇講了好些年的大家,總有人想全盤否定掉,我就問問,這世界上非黑即白的人和事兒,能有多少?

15樓:四是四

這個問題下面99%的回答應該都是在罵易中天的。

但把全知乎的歷史民科們綁起來對於三國歷史和文化的貢獻都沒有乙個易中天大。

我今天回想了一下,易中天品三國居然是我小學時候的事,距今已經14年了。

但大家還在罵。這真的很了不起。我認真的。

其實我們絕大部分的普通人,包括在座的各位民科,誰了解歷史,不是從「遺毒」開始的?

三國演義與歷史相差不小,是不是遺毒?

三國的電視劇集也有不小的改動,是不是遺毒?

三國無雙,三國志的遊戲是不是遺毒,三國無慘是不是遺毒?

三國殺是不是遺毒?

除了這些遺毒,你說得上來的,就易中天的品三國了。14年過去了,這本書的影響力還在,我也不知道未來還要被罵多久。

我看很多人說看見個誰誰誰,對品三國中錯誤的觀點深信不疑。

是有人被誤導,那麼有沒有人是因為品三國開始去了解那段歷史的呢?

你覺得這個比例如何呢?

在座的各位民科,有幾人可以說喚起民眾對於三國歷史的熱情的呢?

退一萬步說,正經的歷史學界自然不會被易中天影響,普通民眾對歷史的了解到底對不對,準不準確也是完全無關緊要的事情。而易中天喚起的民眾對於歷史的熱情,讓更多的人去了解。

除了讓歷史民科很跳腳,我沒看出有啥遺毒來。

題主說的他父親的例子。如果沒有易中天,他可能對他說的東西一無所知。作為乙個非研究歷史的普通人來說,對歷史一無所知和對歷史認知錯誤,我沒看出有什麼大的區別來。

全國現在還覺得是關羽砍了華雄的,沒個8億也有6億吧?咋,地球不轉了?華雄死不瞑目了?礙著誰了?

而且沒有易中天,知乎的歷史民科們,怎麼顯擺自己呢?

14年前的書,那會兒連知乎都沒有,現在書的熱度早已過去。民科還在變著花樣的罵,跟狂歡似的。

沒易中天,你們罵誰呢?高曉松麼?

真的是功在千秋,哪有遺毒?

什麼時候你感覺到孤獨

便當 一群人在一起說乙個話題的時候,你的發言被忽略的時候 想跟男朋友說最近的事,但是他一直在說自己的事,對我說的事評價說是我自己沒處理好的時候 想找個人聊聊天發現沒人可聊的時候 看到室友乙個個開心出去玩,但是沒人找我的時候。所以說啊!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 霧慢了風景 cp 如果有...

你什麼時候感覺到代溝?

柳勝藍 之一。公升初三的那個暑假,我加入了名為 夏令營 實為補課的大軍。班主任在課堂上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雖然沒有晚自習,但是回家以後一定要記得做作業還有複習跟預習。最後,自以為看破一切的老方說,不要沉迷於電視劇集,我也知道,現在 封神榜 又開播了。我當時心想 誰要看 封神榜 我們都在追 ...

什麼時候你會感覺到特別孤獨?

關越 有開心的事想找人分享時,遇到傷心的事想找人傾訴時,遇到困難極需要幫助時,最後,你發現身邊找不到任何人可以依靠,剩下的只有你自己而已,這就是孤獨。 小姐姐 我突然覺得沒什麼是孤獨的了 任何人都會走 任何事情都會過去 在難的事情你去面對以後就會覺得其實沒有那麼難在美好的事情也會隨著時間走 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