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能通過乙個人的作品了解這個人的心理?

時間 2021-05-31 08:20:22

1樓:宮三

從行文風格和世界觀可以了解一點兒,影視作品從攝入角度敘事方式可以了解一點兒,乙個成功的導演,作家出來的作品都有他的風格。

2樓:陶韻

我日常的愛好就是透過作品分析作者在想什麼。

作者段位越高我越難分析出結果,段位低的話乙個標點符號都能暴露很多。

比如如果作者寫某個角色做了一件事,然後立刻跟上大段對這件事的解釋,說明作者寫的這個角色本來絕對不會幹這種事,作者寫了之後感覺到非常不舒服,所以要加解釋。

沒事就對話戲說明作者日本作品看的比較多,如果對話多是廢話說明是當代日本作品看得多。

電視劇集裡面角色自己和自己吵架,一般是因為編劇有好幾個人甚至組織,比如《好先生》裡面就有乙個特別喜歡男二的人和乙個一定要把男二弄死的人。

電影裡面前後脫節,一般是資方在扯淡。

至於白鹿原百年孤獨這樣的名著級作品,大多時候被文字拉進去,根本沒時間分析作者精神狀況。

當然,傑克倫敦這樣習慣性寵老婆爛尾的除外。

3樓:春雪芳菲

當然是可以的,任何行為都有背後的心理因素,這也包括文學裝作影視創作。所以,著名導演的作品才會有他的風格,著名作家的作品也會有他的風格。這個風格其實不光是一種味道,更包括背後的心理因素。

比如,希區柯克的懸疑電影,很多人就分析其背後導演自己的心理因素。有人就認為跟他的童年經歷和留下的心理陰影有關。

我想,道理都是一樣的,只是看作者隱藏的是否夠深,挖掘的人是否有足夠的挖掘功力。

智商是否能決定乙個人的幸福?

李淵殊 無論是從邏輯而言,或是從感性出發,智商和幸福從來,無關緊要。首先智商是極為含混的乙個詞語,分析能力,抽象思維,具象思維,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分開敘述太麻煩,那就直接歸為人的認知能力吧。乙個人認識事物和規律越快,智商越高,乙個人認識事物和規律越慢,智商越慢,這個基礎沒毛病吧?智商決定幸...

乙個人的性格是否能夠改變?

於飛 首先是覺察自己在遇到事情和與人交往時的心身反應過程,看到是什麼樣的經驗和觀念在影響自己的思維 情緒 態度和行為反應,並且看到這些因素對自己的人際關係 學習或工作造成的實際影響,如果是不利的影響,則需重新檢視自己的觀念 思維和行為方式,使之更有利於自己現在和以後的生存與發展,經此逐步建立新的生活...

乙個人喝了酒,說的話是否能相信?

沒頭腦和不高興 你確定他醉了麼?人在醉的時候實際上仍舊有很強的防備心理,如果這時候說出來的話,很多情況之下是故意給你聽的。但感情的事情不是通過一頓酒說得清的,我覺得,還是看清醒的時候吧 六眼飛魚丶 首先,你怎麼知道他醉沒醉,醉可以裝 其次,醉的定義,到底頭暈就是醉了,還是斷片才是醉了?所以,醉了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