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可以有效克服工作生活中的拖延症的小技巧?

時間 2021-05-30 15:49:23

1樓:一葉扁舟

最簡單的方式——放下手頭的事立馬做,連續幾次之後就可以成功克服拖延症。

實際上拖延症是乙個迴圈,事拖延則事事拖延,所以在意識到拖延的時候立馬去做就會發現,時間點又清晰了起來,如此保持幾次後,就可以進入良性迴圈了。

2樓:Yagen

遇到事情,先試一試,不要給自己找各種藉口。試過之後,自然會針對你遇到的問題去想解決辦法。至於遇到的困難,一一拆解就好,一點點解決了小問題,大問題自然解決了,事情也就做好了。

比如我乙個朋友,他在工作中曾經有一次重大的失誤,他給乙個請病假乙個月的員工錯發了全薪,當他發現了這個錯誤之後,沒有拖延,沒有找藉口,而是馬上通知了這位員工,並解釋說是自己的疏忽,下個月的時候會扣除這次多發的工資。

這位員工聽後,希望不要一次扣除,以後每個月扣除一點就是了,但是這樣的話就要得到老闆的批准。朋友知道老闆肯定不願意這樣做,但是這個錯誤畢竟是自己造成的,於是他決定向老闆承認錯誤。

朋友到總經理辦公室之後如實匯報了錯誤,總經理聽後非常生氣,認為這是人事部的錯誤,朋友解釋說是自己的錯誤;後來老闆又批評那位同事,但朋友還是說錯誤是他犯的。這個時候,總經理說:「其實我是在考驗你,看起來你是乙個敢於承擔錯誤的人,既然錯了,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吧。」

3樓:

拖延不是行動力差、意志力差和缺乏時間管理的體現,實際上拖延是一種我們應對壓力的機制,每個人都有的。人們拖延不是為了逃避工作而是逃避壓力,如果因為拖延而產生更大的壓力那就得不償失。因此拖延後選擇原諒自己而不是自責的時候會給自己減少壓力從而下次不容易拖延。

而壓力來自於我們看待事物的感受,越是在意、越是考慮過多就越容易拖延,甚至膽怯。

而「發起儀式」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據學者研究,克服拖延症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製造乙個所謂的「發起儀式」。當你開始拖延的時候,通過這個儀式,讓你停止拖延的行為,重新奪回對自己的控制權。

而梅爾.羅蘋斯歪打正著發明的這個「五秒法則」,就是乙個完美的「發起儀式」,它會刺激你大腦的前額皮質,即大腦裡負責行動和注意力的部分,以促使你做出行動。

就以起床為例:早上鬧鐘響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想起床。

當然,不想起床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昨天沒睡好,或者,外面下雨了適合睡懶覺。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最終是「我不想起床」這個感受,決定了我們繼續賴床的行為。

而這個「五秒法則」之所以能夠成功,是逼迫你遮蔽掉自己的感受,直接進入行動模式。我們一般的行為是:需求——感受——行動=拖延,而其中的感受是拖延、退縮和膽怯的根本;而利用「五秒法則」就是讓自己先遮蔽感受:

需求——5秒法則遮蔽感受——行動=擺脫拖延。

大部分害怕、退縮就是因為考慮了太多,所以,需求和行動之間,並不是直接關聯的關係,它們中間還隔了一層:你的感受。

而這個「五秒法則」,就是在你需求出現的時候,遮蔽掉你的感受,將你的需求和行動進行直接關聯。

羅蘋斯後來還研究發現,這個「五秒法則」不光刺激了我們大腦的前額皮質,還刺激了我們的基底核、活化能、神經可塑性等等。

通常情況下,我們要改變自己的原有狀態,所需要的啟動能量會特別巨大。比如,我們本來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很舒服,但如果突然要站起來去找本書看,你不僅需要打破身體上愜意舒適的狀態,還得克服心理和視覺上電視節目對你的吸引。那麼,做出這個改變所需要耗費的能量就很大,我們就不容易做出改變。

而這個改變原有狀態所需要的能量,就是所謂的「活化能」。著名心理學家公尺哈利.契克森公尺哈就提出,對於我們平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好習慣,我們應該刻意減少它們的活化能,對於那些壞習慣,應該刻意提高它們的活化能。

比如,你如果真的想培養自己多看書的習慣,就應該把書架盡量放在離沙發近的地方,最好是躺在沙發上就能夠到。否則,你還需要起身,走到書房,拿了書再回來,所需要的啟動能量太大,你就不容易克服其中的阻力。

反過來說,你要想讓自己盡量少看電視,就應該把電視擺放在盡量離沙發遠的地方,或者讓開電視這件事情變得更複雜,比如把遙控器放在比較高的地方,需要站在板凳上才能拿下來,這樣就增加了這個行動的阻力。而之所以「五秒法則」對我們有效,是因為這樣乙個「發起儀式」其實是在額外為我們提供啟動能量,從而打破阻力,發起行動。

其實,我們需求和行動之間的關係本來就很簡單,你發現了有什麼需求,就應該直接去做。但我們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把需求和行動之間的關係弄得複雜,比如,我累了、我困了、我沒心情了、我想玩一會兒了。越是複雜化,你越不容易真正行動起來。

而這個「五秒法則」就是通過遮蔽掉你的心情和感受,把中間的複雜過程簡單化,

這麼想想,其實也挺有道理的——我們本來就不應該太在意自己的感受。畢竟,員工不能等有了心情才開始工作,演員不能等有了狀態才進入角色。

4樓:胡智傑

我們總期待著盛大的浪漫,偶爾細看,默默的陪伴才最驚豔越長大,就越會明白,你需要的不是乙個多麼愛你的人。而是乙個無論在你發生任何事情,都會陪著你的人承蒙時光不棄,感恩一切給予,你陪我小,我陪你老在你們老去之前,我會真真正正的成為你們的驕傲陪伴,意味著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陪伴才是對父母最好的補償。人生太短,孝順不難,唯有陪伴或許少跟同事聚次餐、少為前途加個班,用感恩珍惜的心態面對每次親人相聚的機會,少點上網玩手機的時間。

我們的父母用他們一輩子的時間來參與我們的人生,我們為什麼不能利用那麼一點心思和時間來陪伴他們,在他們走向衰老的這段時光中,給予我們能簡單做到,他們卻視若珍寶的陪伴,才是最平凡而溫暖的禮物父母在,自己哪怕跑得再遠,也不覺得形單影隻,年老的父母就像遠方天際的那縷夕暉,陪伴和溫暖自己。抑或,自己如同乙隻風箏,即使飛得再高,線也牽在父母手裡

5樓:冷落清秋

我從另乙個角度來說下,很有可能你缺維生素。我最近牙齦出血買了點藥店2元一瓶的維生素C和B。效果是每天心情莫名的好,感覺拖延症也好了一大半

6樓:梅百玉

什麼是拖延症(《準理學判斷》)?錯誤(《錯誤論》)道路上怎麼著都沒好結果(《價值論》、《非準理學價值論》),拖不拖延有什麼關係!而正確道路上,注定收穫滿滿,每一事物、投手之間都是價值(《起跑線論與起點論》、《真正優秀的人不努力》、《突破一人一種風格宿命》)。

7樓:瞿盫

跟我做到下面幾步,你也可以不拖延。

第一,大任務拆成小任務,確保每個小任務可以即時獲得反饋。養成每個小任務完成後做筆記的習慣,這樣可以在每個小任務完成後徹底放鬆一下。

第二,重點是啟動。拖延症最大的麻煩是,一件事心裡好焦慮,可是根本都不會啟動。一件事只要開始啟動了,就好辦了。慣性會幫助你的。

第三,剛開始不要趕時間,完成比快和做好更重要。特別對一些連續耗時比較長的工作,完成肯定比做得快、做得好更重要。只要你能完成就行,其餘的留給後面再優化吧。

8樓:穆清

我克服拖延就是給自己施加一定的壓力,或者說是做計畫,讓自己每時每刻都有一種,類似把作業堆積到最後乙個晚上完成時的那種焦慮感。可以將任務拆分成類似於早,中,晚這種階段性的,但是任務不能過於繁重,因為這樣有可能會加劇拖延。

9樓:陳十三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僅記住一條:

我們要克服的是踏出去第一步 -- 馬上行動 ,給自己的第乙個指令

然後就可以驅使自己去落實,不要停留在想,及時是閱讀五分鐘,你也要開始開啟書本那一刻,這是最關鍵,後面就告訴自己,既然開始了就完成吧。至於步驟如何,回答裡已經有太多的可參考,但是這裡面就基於馬上行動。

10樓:小林

可以試試連續乙個星期,每天都做乙個清單,列出幾時到幾時做了什麼事情,例如,晚上11點到早上7點這段時間在睡覺,7點到七點半是吃早餐,就這樣連續記錄乙個星期,就能發現自己在時間分配的各種問題

11樓:芳芳

動力,你缺乏的就是努力的動力.

當你每天起來都欠著房貸,車貸,以及各種生活上的開銷的時候,想拖延都不敢,真的是恨不得把時間安秒計算

12樓:愛麗絲

每天早晨來到公司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自己打一杯咖啡,用濃濃的咖啡因給自己加動力,感覺自己這一天充滿了活力~

日常工作生活中,肯定會有些很難但卻很重要的任務。而這些任務常常會無形的增加我的壓力和焦慮,我越焦慮就越抗拒,越想拖延。

後來我就想,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乙個胖子」,事情不也得一點一點做不是?於是我往往會把乙個複雜的事情分解成幾個小的任務,由簡單到困難,漸入「難」境。

我們的大腦就相當於電腦,當電腦後台執行了一堆和現在主線無關的程式的時候,你就會崩潰的發現,這電腦還能更慢一點嘛?! 但是當你清理掉後台的無關程式,則會發現,電腦執行速度直線上公升。

列每日清單就如清理後台程式一樣,清空我們的大腦。不讓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佔據我們寶貴的腦容量,大腦的執行速度就直線上公升啦。

番茄工作法可以讓我們保持一種有規律的工作-休息的模式,讓我們可以進行主動休息,而不是被動的休息。

被動休息是什麼?做個模擬,當我們口渴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缺水了。同樣的當我們感覺累了,其實我們的大腦已經處於疲憊了。

這個時候再選擇休息,則屬於被動休息。而被動休息是沒有辦法保證我們得到充分的休息,更不能保證我們可以維持較高的精力水準。

我相信這是從小的時候,父母老師就要求我們做的事情。確實,老一輩的智慧型還是十分有用的。不同的環境對人的影響非常大。

整潔的桌面可以減少我們視覺上收到的資訊量,進而讓我們的精力更加集中,而混亂的桌面則恰恰相反。

13樓:zhxcqu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拖延症,明明事情就擺在那裡,心裡面也知道有那麼多事情要做,但就是不想開始,不想動。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會給自己10-30分鐘的休息、放空期間,這期間就不想接下來要做的事。然後把事情分成小小的幾部分,每完成一部分就獎勵自己休息下,這樣當每個小任務完成了整個任務也就完成了。

其次,有時候我們拖延,只是不知道這件事情怎麼開始,怎麼做,自己心裡沒底,這種情況下我會找周圍的人溝通一下,聽聽他們的想法,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再調整一下,然後按照這個想法進行操作。

有哪些思維是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貫通使用的?

永因 同意樓上的,我自己很感興趣積極心理學的內容,而積極又十分注重幸福感和心態,所以我會很注重自己給自己帶來的樂觀的正面的促進的感受,無論什麼時候,遇到困難的事,我會先自己給自己設定乙個小獎勵,假如我完成了就可以買或者使用這個獎勵,就相當於狗狗前面掛著豬肉一樣。 罄竹難書 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理解...

有哪些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的古詩詞?

敏華 心有靈犀一點通 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 無題 現在常用於形容兩人配合默契,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而其上半句經常被人遺忘,就是 身無綵鳳雙飛翼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詩人這兩句詩顯然是在寫自己的愛情遭遇。他同自己的愛人分處兩地,不能相見,儘管不能相通,但兩人在思想感情上卻早已契合 溝通...

生活中哪些可以算作藝術?

UPLIVE 有時候覺得某些人可以堅持生活的風格與原則,只是因為幸運罷了,跟他個人內涵不見得有關。你的生活得要很有富裕,才能去堅守那些風格。酷的不是你本人,是因為你有很多籌碼可以去做很多酷的選擇。對我來說,平衡各種細小 來自不同面向的壓力,而不要從鋼索上失足摔下,才是偉大的生活藝術 我理解的比較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