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來訪者表達不滿時,諮詢師可以攻擊報復來訪者嗎?

時間 2021-05-12 14:46:33

1樓:向陽生長

心裡諮詢師,時刻要記住,自己接受專業倫理培訓時cps倫理總則中的相關的要求和引用部分。

時刻保持客觀中正的心理結構看到來訪者是暫時無助的,看到自己的角色更像是來訪者的理想父母和引路人: 當衝突不可避免,比如在麵質和挑戰技術的時候,能允許來訪者犯錯麼? 能允許來訪者在摸索中成長麼?

來訪者和心理諮詢師它是一種關係模式也像是一面人際關係的鏡子,可以讓心裡諮詢師看到自己, 心裡諮詢師是使用自己的言行,神態,言語,表情,聲音,動作作為工具和手段,來展現出客觀理性的認知結構,是如何怎樣的一種方式。

當來訪者發生衝突的時候,心理諮詢師要知道,他其實是在和自己的理性做抗爭,並不願意用理性思維的方式去成長自己,而不是針對心裡諮詢師

2樓:樹輝心理驛站

諮詢師什麼時候都不可以攻擊、報復來訪者。這是由諮詢師的這一職業的特點決定的,也可以理解成,這是諮詢師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就如同父母永遠不能嫌棄自己的孩子長的醜,不會說話,老師永遠不能說學生笨一樣。

你聽說的這個概念所描述的內容既不準確,也不清晰,而且它不是乙個完整的概念。如果在諮詢中,諮詢師攻擊、報復來訪者了,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反移情見諸行動」。可以通俗的理解成諮詢師在上來訪者的當。

來訪者來做諮詢,他是渴望諮詢師能夠看到並理解自己過去,尤其是在童年經歷中所經歷的傷痛的,如果這時候諮詢師感受到的是憤怒,這種狀態可以說是來訪者帶給諮詢師的,但是又不完全是。

舉個例子,如果在諮詢中,來訪者不斷地貶低諮詢師,諮詢師因此感到憤怒,這就是乙個標準的由來訪者的移情,引發諮詢師產生反移情的過程,所以諮詢師在這一刻感受到的憤怒和來訪者對待他的方式有著密切的關係。在諮詢中,來訪者對待諮詢師的方式極有可能是他在生活中對待別人的方式,那他為何在生活中如此對待別人呢?既有可能小時候這位來訪者就是被自己的父母如此對待的。

如果諮詢師意識到自己在諮詢中對來訪者見諸行動了,他去找乙個督導師做督導,督導師會清晰地讓他看到自己是怎麼上來訪者的當的,也就是他的反移情是如何見諸行動的,而且督導師會建議這個諮詢師去做個人體驗,通過個人體驗諮詢師會處理好自己的移情,這樣才能在諮詢師的位置上呆得住。

在思考再三之後,最後還是要給你一點善意的提醒和忠告。我不知道你是一位心理學愛好者,還是想從業成為心理諮詢師。如果想從業,一定要經過專業系統的培訓,如果只是感興趣,我建議你也不要學習一些模糊的概念。

尤其是精神分析的一些概念和理論,如果感興趣,想要系統的學習,就要學透,如果僅僅是想提公升一下自己的生活質量,對精神分析感興趣,可以偏向於從應用的角度選擇一些簡單實用的課程。

3樓:楚河漢街

諮詢師攻擊來訪者,也許是因為諮詢師作為容器的功能已經撐不住了,過載了,爆了。

心靈捕手裡,諮詢師攻擊了來訪,但諮詢師從暴怒的情感中恢復理性後,仍選擇了與來訪者繼續工作。

這個爆,是諮訪關係必然發展到那個程度。

諮訪雙方在共同攀一座高山。

處理得好,容器就擴容,來訪得到矯正性的情感體驗。

處理不好,就是過往模式在諮詢關係中的重複。

4樓:絕丶心丨戀

當諮詢師感受到自己在攻擊或者報復來訪時,這是要分情況的。

1,感受到自己的攻擊性,這個可能是屬於諮詢師的個人議題被喚起,這個時候諮詢師需要個人體驗來解決自己的個人議題,同時還需要督導的幫助,看看能夠怎麼做既可以幫助來訪又可以避免因為諮詢師個人議題而傷害到來訪。當然也可以尋求轉介。

當然除了個人議題以外,也有可能是投射性認同。當遇到這個情況的時候,督導的介入是很關鍵的,因為可能對於很多經驗不豐富的諮詢師而言,並不知道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所以這個時候非常需要督導介入,幫助我們一起去看在諮詢中的事情,一起去分析你們的諮訪關係,中間的移情,投射等。

2,實施報復行為。這個就屬於見諸行動了。不論是怎樣的報復行為都是不可取的,也都是對於職業倫理,職業道德的一次猛烈的衝擊。

在諮詢中,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應以來訪為第一位。(特殊情況除外,如來訪可能在諮詢中攻擊諮詢師,這個攻擊不是語言攻擊而是行為攻擊;來訪可能對他人生命安全產生威脅等,這些是要以生命安全為第一位)

5樓:Beryl

諮詢師要:覺知,覺知,覺知啊!!

諮詢師有兩個身份,乙個是真實的、個人的自己,乙個是中立的節制的諮詢師,兩者都很必要,前者可以在互動中呈現出作為對方身邊任何乙個人和ta互動時可能有的感受,歐文亞隆在團體裡很重視這一層反饋;而節制中立的諮詢師需要善用諮詢中每一種感受理解來訪身上發生了什麼。但是無論做為哪乙個角色,都應該保持覺知,意識到自己正坐在諮詢師的椅子上。

無論現狀是「感覺到自己幾乎要一觸即發地報復回去了」、「恨不得順著ta破罐子破摔地愛咋咋地」,還是甚至已經說出了一些具有攻擊意味的話了,這個時候最重要的都是重新喚回你的覺知,以「均勻懸浮的注意」覺察一下此時此刻發生了什麼,是什麼讓我如此憤怒。

這個時候個案概念化就很重要了,一定要以反移情的角度來理解在「我」(諮詢師)身上發生了什麼,脫離出個人的身份,而是以諮詢師的角度理解來訪者的互動。往往來訪者在用幾十分鐘的諮詢時間讓你體驗ta幾十年裡的感受,譬如你生氣的點是感覺自己說什麼對方都否定,好像我怎麼說怎麼做都不對,那麼來訪者是否在漫長的生活中體驗到的就是不斷被指責,我怎麼做都不對?

這樣能阻止進一步的捲入,或者停留在旋渦中,在捲入中保持覺知,將此時此刻的故事作為和來訪一起理解他身上發生了什麼的素材,這件事就從破壞諮詢關係變成建設性的帶來深度領悟的了。

6樓:

估計這個來訪在現實中表達不滿的時候,被對方攻擊報復過,現實中無數次碾壓過後,以為付費情況下,諮詢師就應該無條件接納。

來訪表達不滿,諮詢師肯定有不舒服、沮喪、受挫,肯定有啊,否則就不是人了。

但攻擊報復來訪是不可以的。

難受還壓抑著繼續工作肯定幹不下去的,能處理就做個人體驗、督導,實在不行就轉介,或者結束與該來訪的工作。

來諮詢的是有心理困擾、缺陷、障礙、甚至是疾病的人,諮詢師首先要先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其次才是不讓來訪受傷。

沒有百分百的好客體,爹媽都做不到。

人都要學會為自己的那部分負責。

7樓:許標-心理諮詢師

不可以。

如同在飯店吃飯,顧客抱怨菜不好吃,廚師不能因此打罵顧客,暴力趕走顧客。評價菜的口味如何,是顧客的權利。廚師如果不滿意,可以下次不再為抱怨的顧客提供服務——選擇顧客,也是廚師的權利。

但不能對正在服務中的顧客,因為對方行使正當權利,抱怨菜不好吃而攻擊顧客。

心理諮詢中,表達不滿是來訪者的權利。持續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必然會遇到來訪者表達不滿,強烈程度可能從比較平淡的表達不滿,到憤怒,甚至是帶有對諮詢師的攻擊、詆毀等強烈情緒的表達不滿。

這是需要通過心理諮詢處理的部分,非常考驗心理諮詢師的能力。

心理諮詢強調真誠,真誠意味著情感投入。情感投入狀態,諮詢師遭遇來訪者的情感風暴,極容易捲起諮詢師自身的情感風暴,變得情緒化。

可這部分,仍然是諮詢師自身需要做的功課。諮詢師需要訓練自己面對來訪者的不滿,減少自己的情緒擾動。這種時候督導顯得特別重要。

「當局者迷」,諮詢師自身有時難以覺察,自己被來訪者表達的不滿激起的情緒,可能做出的無效,甚至負面干預。專業督導,能幫助諮詢師抽離「當局者」視角,以旁觀者角度看待諮詢過程,看到諮詢師自身的情緒部分。

用精分的話說,便是通過督導,覺察諮詢師自身的反移情,避免見諸行動等防禦,停留在意識層面工作,減少諮詢師的防禦干擾諮詢工作。

精分有個觀點叫「觀察性自我」和「體驗性自我」,在諮詢中要同時存在。「體驗性自我」幫助感受來訪者和諮詢師自身情緒、感受,相當於情感層面;「觀察性自我」,相當於理智層面,有些類似認知心理學的元認知功能,起監控作用。

諮詢師的自我覺察,覺察自身反移情,減少防禦,需要「觀察性自我」的功能有效發揮,需要諮詢師訓練這部分能力。

精分因為把諮詢師自身作為工具,特別是把自己的情感作為工具來工作,諮詢中容易被情緒帶偏。所以,精分特別強調分析移情和反移情,強調諮詢師必須接受個人分析。個人分析有助於減少諮詢師在諮詢中,被來訪者不滿啟用的強烈情緒。

打個比方,如果90度的水,加10度沸騰;30度的水,加70度才沸騰。來訪者表達不滿相當於10度的水,個人分析幫助諮詢師把原來自身90度的溫度,降到30度,同樣面對不滿,不會再情緒被強烈擾動而沸騰。

像CBT就不一樣,不把情感做主要工具,主要在理智層面工作,減少自身情感捲入,相對來說面對來訪者表達不滿,情緒化程度輕些。不過督導的應對方式,是所有流派的通用方式。

面對來訪者表達不滿,不是說諮詢師只能訓練提高自身能力應對,也可以選擇轉介,不提供諮詢。如同前面舉例,廚師有權選擇顧客,諮詢師也有權選擇來訪者。諮詢師不需要逼著自己,必須承受來訪者的不滿——逼自己繼續工作,也會無效,甚至是負面諮詢效果。

不過,如果用這種方式處理,需要注意:

第一,中斷諮詢

有些來訪者的不滿表達,可能源於自身心理狀態,比如人格障礙,不滿表達表現為對諮詢師,甚至是其家人的謾罵、詆毀,讓諮詢師在諮詢中無法繼續工作,中斷諮詢。

這需要處理好中斷諮詢的賠償事宜。

第二,商量結束諮詢

能夠與來訪者協商,不願承受其不滿表達而結束諮詢。可以用諮詢剩餘時間商量,如何處理後續事宜。

不論哪種情況,畢竟是諮詢師主動提出結束諮詢,需要盡量保障來訪者利益不受,或者減少損失——不僅是經濟上,更是情感上。

8樓:吃瓜群眾之一

其實吧,首先我覺得這不僅僅是精分和非精分諮詢師的區別,而是諮詢師是否合格的標準之一。

很多在國內受訓的諮詢師都做不好這點,非常令人失望。

在諮詢室裡諮詢師並不代表ta個人,而是一位收取費用後向諮客提供服務的專業人員。因此,題目裡的「反擊」是不可以的,但是換成「反饋」就ok了。

我不說學術的,我也不懂。說我自己的經驗吧。

我在諮詢室裡的攻擊性,並非針對諮詢師個人。我表達的是我在讓我不舒適的環境下會出現的感受。

我需要的是諮詢師能夠看懂這些感受,反饋給我。無論是(在我沒意識到時候就能)指出我攻擊的行為,或者是反饋一些安撫,或者是告訴我ta受到攻擊的感受,或者是給我建議如何去照顧我的不舒適……能做的事情非常多,不同受訓背景和不同個性的諮詢師反饋都不一樣的。

無論如何,最差的一種肯定是:自戀受損。以及攻擊。

我很尊重和我合作的諮詢師,但,這種非常不專業的舉動我肯定是看不起的。

心理諮詢師可以向來訪者表達憤怒嗎?

茶花路莫里亞蒂 我不確定我的諮詢師是不是生氣了,就在剛剛結束的一次諮詢裡。我嘆了口氣,她問我為什麼嘆氣。我說 我總是說很多很多,自己總結分析定性抽象概括,是因為你總是不說話看著我。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其實心裡是有些擔憂和失望的,我總怕你接不住我的話,所以我自己把它總結了。她那時候很詫異 我接不住?...

如何看待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表達感謝?

李金豈 諮詢師和來訪者一起走過人生中的乙個旅程,有信任,有接納,有情感互動,有相互包容,這份關係本身,為諮詢師獲得價值感,能力提公升,助人意願提供了條件。心理是助人自助的職業,每個來訪者都值得感謝。 王明燦 心理諮詢建立起來的關係和其他職業略微有所不同,譬如老師或者醫生,他們的職責是幫助學生或病人更...

諮詢師可以對來訪者發脾氣,這樣對嗎?

李響 顯然你的諮詢師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很好的處理好反移情。諮詢中諮詢師是可能產生憤怒這類的負面情緒的,這很正常。但是不應該發洩或者利用求助者處理自己的情緒。合格的諮詢師會選擇暫時忽略或者採用及時化技術 自我暴露直接談論自己負面情緒以及和求助者的關聯。但是無論什麼選擇,前提都是對求助者有益或者有利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