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數學和物理書的邏輯有時很跳躍,這是為什麼?

時間 2021-05-12 13:39:30

1樓:

在此吐槽一下華科微積分教材

序言裡說本書語言極為精練,較其他微積分或高等數學教材篇幅少了三分之一編者好像以此為傲,我就是這樣寫,就是說的這麼少,懂不懂隨你。

哦還有據另外一科的老師說出版社會有干預,不讓書寫太厚,那也不必少三分之一吧。

2樓:

不是完全贊同是讀者基礎水平的原因,有時候是作者不重視基礎而重視技巧的關係呢,也就是自身達不到庖丁解牛的程度,又怎麼演示給你看?

說個段子。

我大一剛上來的高數(生物類專業)任教老師聲音很輕加上板書字很小,上課根本不知道他講什麼。大一嘛,自己就決定不去上課。就這樣到了期中考試,沒辦法,開啟教材來看,發現要花不少時間才搞明白,開始有點擔心。

正巧回家,就和我媽抱怨了下(我媽是數學系畢業的)。我媽就說她大一微積分的筆記還在,是陳傳璋教的,可以給我參考。我拿來後就看了小活頁紙前面六頁,花了大概乙個半小時,又花了三四個小時做了點題,考了九十八分大概。

教的人功力太重要。

3樓:粉羽靈兒

因為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可以想象自己在解決乙個數學問題,你該怎樣讓它從條件演變出結果來,知道為了解決它你要幹什麼。剩下的就像抽線一樣順著就出來了,根本不會感覺到跳躍,因為這一步後就是該那一步了。

4樓:Freeman

這種跳躍一般都是在顯而易見的情況下發生的,在我看來這是好的地方。因為實現乙個目的的方法很多,這樣大家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完成省略的那部分,而不是給大家把思維限制那麼死板。

5樓:獨孤劍聖

其實這就是編者的用意,我本人就是學數學的,有時老師,特別是權威一些的都會故意不講一些題,大學裡的知識應該學會自己去探索了,這是養成一種自學能力的方式

6樓:于浩

題主你絕對不是乙個人!

有人曾這樣評價高斯,他像乙隻狐狸,給你看乙個美麗的結果和公式。卻用尾巴把來時的腳印清掃的乾乾淨淨。

告訴你結果,卻隱去發現的過程。數學大牛們大致如此吧。

7樓:

分情況:

作者寫書騙錢的,他自己也不甚了然。

作者認為這個地方確實是顯然的。

作者有意賣關子,刁難讀者。

風格一致倒罷了,最可恨的是顯然的地方反覆說,關鍵地方一筆帶過的。

8樓:Cynthia

我剛開始學數學的時候很苦逼,連答案每個步驟都要問為什麼,答案看不懂經常的事,但是當做題做多了,套路熟了,一般一眼就能看懂。我覺得這是鍛鍊你思維方式的過程,是硬把你原來的思維轉個圈或新增一條新的,肯定會比較痛苦

9樓:李奇特

實際上很多時候很多學科都是有成型的方法了,然後教材編寫的時候往往是從某一問題入手,在某一時刻告訴你「我們這麼做可以解決問題/描述這個現象」,這裡面省略了許多思考的步驟,我們作為讀者有的時候就會有一些「跳躍感」,畢竟想出並驗證這麼一套方法是需要大量的腦力勞動與資料的。

比如量子力學我一直覺得態向量、矩陣和算符一整套都是是非常彆扭的描述方法,但是所有人都這麼做,所以就得這麼教,因為和實際符合得好(當然你去仔細梳理歷史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套規則還是有沿襲自分析力學的東西而不是憑空造出來的)。

10樓:

也說兩點:

(一)暫時還沒見過除同濟版高數之外,可稱得上優秀的數理中文教材。大學數理教材一般涵蓋範圍很廣,編者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對每個主題都很清楚怎樣的邏輯最適合講解。更毋論一些作者都不知道講啥的拼湊教材了。

跳躍再正常不過。

所以還是不要死讀書。經典也未必100%值得你參考。該啃的地方啃,搞不清楚情況的地方留待稍後查閱別的教材或資料。

多讀幾本相對較好的不同流派甚至不同語言的教材總是沒有壞處的,一方面可以相互印證,另一方面可能以不同角度去理解同乙個問題。你可能會找到類似「歷史還真有很多版本」的感覺,但思路自然寬廣許多。

(二)就算是再優秀的教材,也不一定是適用於所有人。比如工科跟理科的教材差別很大,工科生看理科教材很可能會覺得「怎麼就容易得到了?…」之類。

並且不同領域人,閱讀教材的目標也不同。工科生若不十分對概念的由來感興趣,可先採用「暫且就先這麼記住」的態度,學習完一部分內容後,再回過頭看看之前不太理解的到底講了什麼。如此多次反覆後,對整個內容體系就會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不會耽誤後面內容的學習。

我上學時有一陣總非得把概念依次推導搞得十分自然通透,才能繼續後面的內容。有好處是凡學過的都深入人心,能提出很多問題引導你進一步深入甚至發現教材中的出入,不會輕易接受不太明白的內容,但也比較費時耗精力,尤其教材寫得不好時。這可謂研究性學習了。

若不然要快速了解某新領域,前述書讀百遍的方法是很有效的。而且對工科來說,應用的過程可能更能促進你對教材概念的理解。若你以後真從事此行業,你一定有機會需要重頭再學習幾遍基礎概念的。

11樓:

教的人和學的人思考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引理後面會用到,但前面引出時往往鋪墊不夠,初學就覺得突兀。又如引理之間又沒啥直接關係,乙個個羅列起來也讓人覺得跳躍。

很清楚和很直覺有時不一回事。所以寫教材是門藝術。所以自學不如別人教。

12樓:熙熙Persie

上面的答案,雖然也舉了例子,但我覺得還是太抽象了。你遇到具體的問題的時候,找個懂的人仔細問問,看看他對概念(定義、定理、推論)的掌握和對推理過程的把握。你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去問,能讓你感受更深一點。

數學的推理其實是非常嚴密的,不僅計算機能夠明白,而且計算機還會嚴格地執行,所以推薦你學一學程式設計。計算機只能理解足夠細緻的邏輯,所以你要是想讓計算機去做一件事,你就必須要非常清楚地說明每乙個指令,差一條都不可以,否則它根本不執行。所以我覺得學習程式設計可以強迫你進行細緻的推理,然後可以反過來提公升你對數學的理解。

13樓:Zhang Hongyi

用這幅漫畫提問就表示你已經有答案了。

一方面,教科書內容最有效率的表述方式應該是描述乙個框架,然後套用這個框架解決遇到的問題,上不可能詳細的描述怎麼解決乙個問題。另一方面,所謂問題得到解決取決於你的定義,沒有乙個物理,更不要說數學,方法能徹底的解決乙個實際問題。

當然,如果你想說的是手頭上的教科書想說什麼你看不懂, 那答案可能有兩個。第一,你水平太差,換本簡單的。第二,書太爛,換本英文的。

有些中文學術書寫出來還不如英文的好懂,這在國內是好像是比較常見的。

14樓:

考試大綱和學生認知脫節。

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跟指揮棒走。

領導拍個腦門,說要作微改革;又拍個腦門,說教學要結合生活實際;再拍個腦門,說理化學科需要人文關懷。

最後出來我們看到的就是各類數理教科書了。

參考文獻:《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15樓:

首先。數學物理基礎課本來就容易跳躍,

因為微觀來說,一條推導內容是鏈狀的,

巨集觀來說,整個內容的編排是先分塊再逐級推進的。

只要其中有少許元素不暢,就「跳過去」了,某些知識區塊不理解,整章整本書就「跳過去」了。。。

其次,現在教程都是產業化經營,故而要麼容易走極端,要麼就一成不變。

其實數學系,物理系的本系教材其實問題大都不大,主要是對工科使用的教材么蛾子比較多。。。

比如滬上某校的數學教材無論本系還是工科就是延續十來年的一成不變,中規中矩,但是純理論論證和計算示例比較均衡,編排順序基本是內容點的字典式編排,很少考慮認知順序、規律。。。這種教材其實不適合自學,只適合課堂,編排不考慮理解層次的階梯化,如果基礎功力不好的話,看起來本來就容易跳。。

而美國大學在廣泛用的那本教材(工科),難度大約相當於同濟B的樣子。相對而言,編排次序是考慮到了,內容深入簡出,但是內容不夠緊湊,看起來很繁瑣。。。

總之產業化過後的教材都是標準化的,特點很鮮明,請按照自己學習習慣和思維特點擊擇適合的。而那些不適合自己的「硬教材」,我個人建議:

先檢視自己基礎知識是否掌握牢固,再試著啃一下。

是在啃不下來----換書。

別無他法

16樓:

我覺得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所致。國內的理工科教材,通常假定你已經熟知(注意是熟知)這門課所需的基礎知識。美國的教科書,很多都非常厚,原因之一是他們花了不少筆墨敘述那些基礎知識。

比如Theodore Wildi寫的Electrical Machines, Drives and Power Systems書裡,書的前三章講的都是數學物理和基本的電路理論。國內貌似沒有任何電機學的書包含這些內容的。

17樓:十一太保念技校

其實很多書都是這樣的:看的時候覺得XX這麼重要怎麼不寫明白,學完了以後發現臥槽這麼明顯的東西幹嘛要寫進去。因為寫書的都是高手,所以自然看起來費勁。

其實我想說的邏輯是這樣的,不知道有沒有相應的理論,就是一套知識體系最合理的樣子和最適合認知的樣子是不一樣的,比方說你問我行列式是什麼,或許最合理的答案是乙個歸一化的反交換n維n階形式。假如你熟悉線性代數,那麼你就知道「反交換」,「形式」的涵義,看到這個定義的時候也會會心一笑。但是這種描述對於初學者無疑是災難。

當然寫書的人也會考慮這種問題,一種解決方案就是走最短的路徑,例如一般的作法,是從排列的逆序數開始,但這樣非常不自然,也不利於理解,這種做法無疑是不負責任的。

18樓:Moxos Yuri

很多作者認為是基礎的內容沒有提及。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推導過程(包括使用的方法)與當前內容不是乙個領域,這時候就直接拿結論來繼續往下講。

如果是說國內(高中)教材的話,超出高中範圍的推導和變換也是不會講過程的,直接給你結論。

總覺得自己在說話的時候說話沒有邏輯,表達混亂,如何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步履不停 這種情況我經常會有,會緊張,會慌張之類的。想要改變,要走出舒適區,去挑戰自己,經常表現表達自己,不要害怕失誤,還要學會一些技巧,這就需要你自己看書,去找方法,一些有關說話的書籍,節目。還有更重要的是要自信和你想要改變的決心。這些都是一些說爛了的雞湯和方法,關鍵在與自己的決心與行動力。 一碗...

怎麼理解波的能流,物理書上的解釋總覺得怪怪?

葉楓 請問一下問題解決了嗎?我先說一下我的理解,然後希望你把你的理解也分享一下。我是這樣想的,其實能流的定義就是單位時間內通過某一面積的能量,那我們來模擬一下,是否可以想象一輛非勻速的車單位時間內走過的距離,這不就是瞬時速度乘以一秒嗎?我也是對這裡很糾結,感覺這個想法也不是很對,還請你也分享一下你的...

為什麼我做很簡單的數學計算時總覺得我自己會算錯?

太緊張,太重視,不夠冷靜,不夠自信。來,對自己說 我的內心毫無波動。錯就錯了唄,小爺不在乎 平常心呀平常心。我只能說多做你會犯錯的題,做到能看一秒就能得出答案最好,我做數學也會經常犯一些低階毛病,第一遍做正常,第二遍檢查沒看出來那就有問題了,說明不熟練,在數學世界裡沒有事不過三的概念,第二遍檢查沒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