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喜歡心理學 哲學的人往往在境界上顯得很深邃,在生活當中顯得很幼稚?

時間 2021-05-05 13:30:16

1樓:原來

我發現的真理是:

1.「以往不諫,來者可追」。

(活在當下)

2.「我思故我在」與「我在故我思」是乙個意思。思考是原因也是結果,存在是原因也是結果。互為因果關係。

「2021.4.29凌晨7:14

我知道了

物質和精神是統一的

不是對立的

物質和精神是有

懷疑和虛無是無

因為有情感所以是有

所以不是無

所以千萬要珍惜自己的情感

因為人是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我是老頑童。

我發現了這個道理,

有人能槓的過我嗎?

2樓:王時舟

因為在平常生活中老練油滑,八面玲瓏的人會很常見,會預設這樣的人屬於成熟人的樣板,繼而對那些肚子裡有墨水的人就很自然的會抱以厚望,但實際當他們表現出來時,卻更多的是青澀的表情,專注於內含的抒發,並沒有那種處處討人喜歡的感覺,就會覺得有些幼稚了。

3樓:月藏神溟

哈哈哈哈哈好像我就是這種人……

呃,生活上的幼稚,我自己的體會是不太關注身邊的事,時間精力都用在研究上了,所以對日常人們習以為常要接觸的事情就不太熟練,遇到的時候就會去本能的反應,沒啥技巧,就笨拙幼稚了起來……

術業有專攻嘛……

4樓:厄里斯·鐵蛋捲

大概因為,喜歡心理學、哲學的人容易脫離於世俗。

反觀來看,在生活裡特別精明的人大概不對哲學感冒,因為利益才是他們的目的,而不是思想。當然,不幼稚不等於精明,我只是提取了這樣的代表。

再有一點,聰明與智慧型,是兩個概念。

5樓:差一度

可生活幼稚究竟是什麼意思?是說乙個人不懂人情世故,經常自以為是?還是說這個人對什麼都挺好奇,經常會問一些特別簡單的問題,或者做出一些小孩子才會做出的動作?

我多少也看過幾本哲學、心理學的書,其作者也根本談不上幼稚,可是會給人一種異樣的感覺。比如尼采,正常人遇見這樣的人,也只是會說他是瘋子而已,大部分的哲學家遇上普通人,都很難被當成天才,除非他已經是公認的天才。

6樓:圭爾佩莊

不請自來。

「交際圈」是乙個什麼樣的狀態題主沒注意到吧。

二者,關於生活顯得成熟的想象,這種成熟只會在對人際交往方式有明確正規化甚至硬性規定的情況下出現。

三者,能有機會讓題主從「個體經歷」到「當下生活」產生連貫疑惑的人,你的交際圈和她的交際圈至少有乙個是相同的。

四,題主提出個人的「經歷」和「苦難」對形成這個人「深邃」的困惑。「苦難」之間對比結果無法讓痛苦變得可衡量。

7樓:旺達問答

通常來說,學習心理學,哲學的人,大多是都是心思細膩,愛思考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理論與理論之間的邏輯聯絡的人。他們會閱讀很多的書籍,在知識的海洋裡往下扎,往深遊,但他們生活中,發生的卻是普通、平常、庸俗的事情。

這個真實的世界,有一套自己的執行邏輯,你如果合群,順應規則,我們會把這種狀態稱為:成熟,事故,圓滑。

你如果不合群,我們可以能會把這種不適應狀態稱為:幼稚、懵懂、憨憨的。

有一句話叫做:紙上得來終覺淺,方知此事要躬行。

對他人情緒的感知能力,理解和分析別人情緒的能力,對情境的適應能力,對於突發狀況的反應能力,這些跟人際交往相關的能力,其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在實踐中,慢慢學會的。

當乙個人,大量的時間,用在閱讀上,他其實就會相對其他人,擁有了比較少的時間,在真實的關係中鍛鍊社交能力。

他遇到跟他興趣相投的人,知識體系類似的人,談論到深刻問題時才會展路他們豐富的知識、獨到的見解。這個時候,他交換的,是知識資訊,他做的,其實是資訊的互動,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不能脫離具體的情境的,知識的互動完全可以。

他跟你是誰,做什麼工作,性別,年齡,美醜統統無關。它是完全角而向上的。

有一句話叫:跟知識淵博的人做朋友,跟懂生活的人談戀愛。因為生活,是要落實到柴公尺油鹽上,要落實到具體細微上。

個人解讀,希望給你一點啟發。

8樓:雨梵

小時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老年時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因為看透了一些事物的本質,反而不再受其牽掛,可以以一種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的態度輕鬆、愉悅的面對世事變遷。

9樓:壬亥小姐

喜歡心理學、哲學會讓人變得情緒穩定。

情緒穩定是乙個人成熟的標誌。

而成熟的過程實質上是乙個返璞歸真的過程。

你所謂的幼稚其實是一種化繁為簡的單純。

是「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的慈悲。

10樓:楊景雲

尼采是個情場的失敗者,可是他講的那麼深刻。

王爾德那麼睿智的描寫愛情,可是被他的姘頭搞得死去活來。

同理還有張愛玲、斯特林堡、讓熱內、菲茨杰拉德……戲劇和紙張是對生活的審視和逃避,卻不是生活本身,但這並不妨礙理論可以指導生活。

11樓:裡予

文學只是一場無疾而終的夢

我們在夢裡追尋自我

但我們總要回到荒唐的現實中

帶著面具和眾人融為一體變成芸芸眾生

長大就是乙個發現自己變得不再特別的過程

文學不是逃避現實的藉口

心理學和哲學都可以給人啟迪讓人更坦然更勇敢地面對生活

12樓:啦啦啦長不大

生活中的那些技巧,圓滑處事,裝糊塗,說廢話的處事」智慧型「,不是難學,是太簡單了,一眼都能看穿,只是不想在這種事情上浪費時間

一身正氣的人,不能看上去太猥瑣,心裡想的啥事,會影響乙個人的思想、外表,生活中的瑣事,本來就是對精神有極大的消耗,哲學解決的是未來人的方向問題,不能著眼於現在,幸運的人,身邊都有乙個懂你,並支援你,不讓你把精力耗在這種事情上的人,,,但生活中這種幸運太少。

所以也是思想家,越是現在生活好了,誕生的越少的原因。

13樓:七宗

問題也寫了「在生活當中顯得很幼稚」,他(她)所以表現出來的幼稚是外露給他人看的,不代表是真的幼稚吧~

我還是覺得你能看到的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那一面。

個人感覺噢,越有深度的人,不會有事沒事就表現出那種精通事故的樣子,人越缺什麼越想表現得怎麼樣吧。

14樓:此岸

喜歡心理學和哲學並不意味著他的閱歷就會很豐富,同樣在境界方面也不一定都是很深邃。

不是懂得理論的人都能去很好的踐行,就算是踐行旁人也不一定懂得他知道的理論,所以你就會覺得他看起來好像很高深,怎麼做起事來那麼幼稚或者說無意義。我的一些個人看法。

15樓:The Event

「明明是這個世界病了,為什麼該吃藥的是我?」

我想先分享乙個故事,我去年遇到的乙個諮詢案例。

她是乙個高中的女孩,溫和但是又反傳統。當我無意間遇到她的時候,她似乎正遭遇著生活中的困境。我很欣慰,她能向我敞開。

可是又讓我擔憂害怕是,她居然告訴我她已經沒有太多活下去的動力了。她向我說明了自己的情況。聽完了她的故事,我深深陷入了乙個沉思,因為像她這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少。

這個世界上存在這一類氣場不同於普通人的人。科學家已經發現,她們有著不一樣的氣場顏色,比如深藍兒童。也有些人叫他們星際種子。不管你相不相信,他們確實是來自更高的維度。

他們在生活中顯得很幼稚,並且往往被貼上高敏感、內向、不合群,甚至自閉的標籤。他們確實是這樣一群人,在這個社會上,他們沒有歸屬感。他們只喜歡和小動物在一起,他們只期盼著夜晚的星空,似乎在那遙遠的星空才是他們真正的家。

確實,他們可能不會處理眼前的事情,甚至有些人很叛逆、也有些極端聽話。但是他們總是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他們對於這個世界都是抱著探索的態度,而不是家長/傳統/世俗叫他們做什麼就做什麼,他們總是懷疑這一切。

與其說,他們是不合群的殘缺孩子,比如說他們像童年時的愛因斯坦。

可是,他們在這樣的乙個世界上遭遇了太多的不公平,他們不被理解。

有些人選擇了心理學或者哲學,慢慢療癒了自己。也有些人仍在遭遇太多創傷,或許他們就是世界上自閉症患者中那百分之十的天才。雖然這個比例並不高,但是他們遭遇的痛苦,我們很難真切地去感受去理解。

這就是事實!

在這裡,我並沒有很好的解釋為什麼雪心理學哲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顯得幼稚。但我真心想藉此,表明其中這個情況。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得到關愛,並能被充分

星空下散落無數個你和我

在地球每乙個角落

每天呼吸86400秒

每一次都在想你的擁抱

有一種聲音在對我喚召

好似另乙個身體在出竅

夢不會在終點畫上句號

無始無終是劇情的驚嘆號

144000個靈魂在祈禱

思念在距離上搭一座橋

144000個靈魂在尋找

使命終究把你找到

使命終究把你找到

使命終究把你找到

星空下散落無數個你和我

在地球每乙個角落

每天呼吸86400秒

每一次都在想你的擁抱

有一種聲音在對我喚召

好似另乙個身體在出竅

夢不會在終點畫上句號

無始無終是劇情的驚嘆號

144000個靈魂在祈禱

思念在距離上搭一座橋

144000個靈魂在尋找

使命終究把你找到

144000個靈魂在祈禱

思念在距離上搭一座橋

144000個靈魂在尋找

使命終究把你找到

使命終究把你找到

使命終究把你找到

使命終究把你找到

使命終究把你找到

16樓:Kinka

我認為這個問題,在因果上就不成立,所以沒有為什麼。

幼稚就幼稚,跟喜歡什麼學科沒關係。你的同學表現如此,只是個例,不具有代表性。

17樓:Akasha

大智若愚。

正是因為成熟,周圍環境如何,便會按照周圍環境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生活。獨自一人時,便與環境無關。

諸葛亮和不同的人談話,話語也是有雅緻與粗淺之分的。

18樓:從零科技除甲醛

想起佛說三境界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境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從哲學角度講,這三個境界是層層遞進的,第三境界猶如「掃地僧」般深邃。但是從生活角度講,第一境界和第三境界差不多,甚至不如第一境界。不自知的第一境界在生活中不小心就會展現出第二境界的行為,這樣一來第三境界的人往往外在表現會不如第一境界。

這好比不顯露武功的掃地僧都不如普通小和尚的觀感。

在實際的生活中,顯露武功的機會並不多,展現境界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感覺生活中很幼稚就很正常了。

19樓:分享者

是因為脫離生活嗎?把自己架起來了,覺得別人都是傻瓜,自己很清高。

之前我看的書也沒有給到我人生的答案,唯有這本書—《被討厭的勇氣》。它告訴了我人生的真理,看了這本書的人不會是書呆子,這本書不是讓人學的,而是讓人實踐的,不實踐,看了等於白看。

你也可以去看看這本書。至於你說別人幼稚,我不知道什麼意思?我沒有看到什麼幼稚的人,大家都很實際。

網上倒是遇到乙個,40多歲,還沒結婚,說自己有人生智慧型,結果說開口說話說什麼潛意識,這不是普通的交流語言,這就是書呆子啊!而且潛意識是被阿德勒心理學否定的,因為不能體現人的潛能,只會讓人覺得自己無法改變。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心理學和哲學?

蝦仁豬心 因為生活的現狀讓我們痛苦,而我們卻找不到造成自己痛苦的原因,所以開始向內探求,重新構建自己的認知。人的一生就像一條蜿蜒且連綿的小溪,我們順著這條溝渠會流經不同的地域,看見不同的景色,偶爾觸礁,卻無法停留。我們在不同的環境會呈現不同的形狀,甚至構成我們的成分都會有所變化。閱讀名著或經典,對我...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心理學和哲學

因為都是關於人的學問。哲學研究人活著的意義,心理學研究微觀個體的性格。難道人活一輩子,不就是為了活個明白?說是為了裝,自己恐怕都沒看過心理學 哲學原著,也不願思考深刻的問題。 楊繽 現代社會,有心理問題的很多。想自己學點心理學解決總歸的大有人在。說實在的,心理問題大多都是沒個正確的理想目標,人生觀有...

喜歡心理學都是什麼樣的人?

學心理學的人有兩種心態,一是為了自救。二是為了救人。有些人覺得自己在性格或情緒調節上面有些缺陷,就希望自己能夠用心理學的知識改變這一現狀。而有些人是看到某人或某些人在情緒中困擾或生活中不開心,就希望可以幫到他們。我就是學心理學的,也敏感。但決不是神經質。敏感是乙個心理學工作者必備的素質,人們的某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