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抑鬱症在如今的青少年中發病率極高?

時間 2021-05-11 00:17:03

1樓:「已登出」

可能生活水平高了很多吧,現在的人經歷一次車禍現場可能就會被症斷出ptsd,但在和平和溫飽都成問題的年代,抗生素都變得彌足珍貴,就連醫學生也不會有幾個選擇去精神科的。像敘利亞的老百姓得心理疾病的肯定很多,但應該沒什麼機會被確診。

2樓:糖糖虎

en。每個人都有自己承受的底線一旦打破底線就像不會游泳的人掉到了河裡拼命掙扎那我們就是在用我們自己的方式掙扎 21世紀的小孩 00後很大一部分接受的新事物很快在想要分擔我們的痛苦的時候家長的不理解老師的不理解加上心理年齡的受壓能力低這些都導致了青少年無法接受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個人觀點 (自己就是這樣過來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3樓:Luca同學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目前覺得是自我實現的衝突太大

這一代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想成為乙個有價值的人吧,曾奇峰把這個定義為攻擊性,呃帶有貶義意味了,我覺得不準確,還是說想成為乙個自我實現的人比較好

努力成為心中想成為的那個人叭!!

4樓:

因為不知道從何時起,得抑鬱症成了一種時髦……才幾歲啊就抽菸喝酒蹦迪,然後再假意我要戒菸戒酒了,只是因為很抑鬱所以戒不掉,但我依舊是好男孩/女孩。就是看不慣這種無病呻吟還自以為是的非主流,呵呵。

5樓:

說實話,我並不是很清楚自己是不是抑鬱,可能嗒這個問題很矯情吧,但是我只知道,我很喪,非常喪,很多時候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躺著等死 ,emmm站著……也行?

真的覺得自己就是個禍害

我小學的時候,爸媽經常吵架,三年級他們離的婚,我媽就問我,你跟我還是你爸,真的,當時我很掙扎,在此之前,我和大多數人一樣,真的覺得我爸是超人,什麼都會,我覺得我媽也很好,不想他們分開,可是當時的情況又逼我必須選乙個,然後,我選了我媽

第一次自殘,大概是初二的時候,那時候真的,感覺壓力特別大,成績不好,又沒有家室什麼的,就完全覺得自己活著沒意義,然後我媽罵我也是很難聽,參考宮鬥劇,她那時候生病,很嚴重的病,我就想著,她已經病了,我不能再給她添堵,那兩年她罵我罵得再難聽,我從來沒回過嘴,每天看見她都是高高興興的給她講有趣的事情,負面情緒大多都是自己憋著消化

我們班很多人都和我差不多,我只知道的差不多佔我們班快十分之一的人(或許也不是很多?)幾乎都是父母離異的,有一次我媽叫我起床,抓著我的手,結果看見手上的疤,直接把我拎起來就罵,轉頭就告訴了班主任,然後當天中午班主任就拉我去辦公室談了話,就是什麼不能自殘啊,要自立啊什麼的

自此之後,我再也沒有在手臂上劃過,都是劃在指頭上和手背上

再後來,初三下學期,我媽罵我我不回嘴,就開始打,有時候真的是那種巴不得我死(我感覺),就那衣服什麼的直接往脖子上勒,結果我不反抗,她認為是我不尊重她

高一,每次考試完,我媽都要讓我找我爸去開家長會,說是我考得太差了,她丟臉,(我真的覺得這些家長很迷啊,一遍說我學習是為了我自己,那我學好學差和你丟不丟臉有什麼關係啊)我再也沒敢告訴過別人我可能抑鬱的事,醫院也不敢去,怕被發現,也不是我自己不能接受,只是怕我媽知道了又說我打算氣死她

我不知道我現在是乙個什麼樣的狀態,我班上同學給我的評價都是「你是我們班最愛笑的」之類的,但是內心真的喪到不能自已

最後,我對我媽,不可置否,我是愛她的,但是很多話我不敢和她說,而且在我自己看來,我現在這個精神狀態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的原因

6樓:幽幽

學的東西多了,想的多了,心思敏感了。

我覺得容易感到迷茫也是乙個原因,可能是從小到大都是上學,上學又都是聽課寫作業,很少實踐、走出去,學的知識和生活聯絡不起來,覺得活得很虛幻。現在學習成績被過分強調,使我小時候變得很虛榮,一直追求的名次拿到以後,反而茫然無措。

可能這一代獨生子女比較多,缺少玩伴,爸媽都是大人,就自己乙個小孩,就覺得很弱勢,而且壓力也會大,小時候爸媽吵架,自己那麼小本來就很怕卻還得想法勸架,長大了,父母的希望都在自己身上,壓力更大。

以前簡單樸素,孩子自然心情放鬆。

看到有人說以前是得了這個病也不知道,我想說帶著抑鬱症不可能正常生活這麼長時間,除非他們自癒了。以前生活苦,大家都把精力放在如何過日子上面,根本沒時間也不用想太多,反而是對心理健康有幫助的。心病都是閒出來的。

所謂空虛寂寞冷,皆因懶散墮落閒。

我是96年的,初三畢業覺得自己和平時不一樣了,又不知道怎麼回事該怎麼辦,直到高三嚴重了才去看精神科醫生,大學的時候抑鬱症才火起來。不是說醫療水平高了帶動病人多了,而是這個病真的多了,如果我不去看醫生,根本活不過去,

本來我是乙個不喜歡科技發展的人,但是當時覺得研製出抗抑鬱藥的人真好,救我於水火之中

7樓:Adans

因為以前就只會覺得,這人脾氣古怪,這人孤僻,這人叛逆。而不是,這人好像有點抑鬱症。

在我自殺時,朋友都覺得是我作。

在我去醫院之後,朋友也覺得我作

在我住院之後,朋友說呵呵,多大點事,還好沒繼續和她交往,晚點真出了什麼事,太嚇人了。

8樓:小勃勃

作為乙個患者來說我覺得有幾點。

1.現在家庭壓力,社會壓力都大,畢竟時代不一樣了,不像以前那種,家家戶戶情況都差不多。

2.抑鬱症是病,是病什麼年代都有。

3.國家科普的鍋。一天到晚說自己有抑鬱症的人絕對沒有抑鬱症,相反,很多人在醫院查出抑鬱症都會覺得很驚訝,因為大家都不清楚抑鬱症是什麼症狀。

4.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是兩種東西。這也是國家科普的鍋。

抑鬱情緒人人都有,動物也是。但是抑鬱症是病!是病就得治,病自己是控制不了的。

很多人都是拖很嚴重了才去醫院,因為大家都不想出錢去治,都想糊弄過去。

9樓:鹿西西

從臨床觀察到的現象是,上一代人病得更重。(想想上一代人都經歷了啥,全是創傷)有些心理疾病折騰自己,有些心理疾病折騰別人。折騰別人的那一類其實更嚴重一些,但病患本人感覺良好,沒啥衝突,也不會就醫,屬於「病而不自知」。

折騰自己那一類雖然病得輕,但體驗非常糟糕,比較傾向於主動求助。所以我們的病人不是變多了,是一代比一代病得更輕了。

10樓:Miser

抑鬱症的爆發對於青少年來說,成因是很複雜的,並沒有乙個完美的理論可以解答每個個體的抑鬱症成因。

一般來說抑鬱症的成因分為客觀成因和主觀成因,絕大部分時間是兩者在共同發揮作用。

而且對比抑鬱症的主觀成因,例如原生家庭問題,時代原因,客觀原因往往被人所忽略。

很多時候可以通過類別觀察到,一些原生家庭也有很大問題的青少年,在之後並沒有出現抑鬱症的症狀,可能僅僅是性格上變得更封閉,或者出現一些應激性創傷後遺症。但這樣的症狀對比抑鬱症來說要輕微的多。

事實上抑鬱症具備遺傳性,約50%抑鬱青少年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抑鬱症。對雙生子的研究也發現,同卵雙生子的同病率高達70%以上,而異卵雙生子的同病率僅為19%。

另外先天的性格內向,敏感,情緒化等特質也會加大抑鬱症的發生概率。

對於常人來說,自我調節情緒是一項基本能力,偶爾陷入悲傷,難過,抑鬱的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絕大多數人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走出困境,但一部分人會因為這種功能的弱化或者失效而導致抑鬱症的產生。

在對抑鬱症的醫學普及過程中,中國社會往往會更為強調他的主觀成因,這和我們在歷史上並不認為這是一種病的心態是息息相關的,這樣去普及抑鬱症,很容易會把成因全部都丟到個人調節問題,而導致一部分監護人不重視,從而釀成悲劇。

對於抑鬱症樹立起全面的認識才是重中之重。

11樓:求其

普世價值一直宣揚的自由價值,「自由價值」是要通過錢來實現的。還要你天生的資質去吸收知識,知識比我們前人又不知道大了多少陪。「你要我自由飛翔,我沒有翅膀」不抑鬱就怪了

12樓:蔚藍天際

因為年紀輕,從童年一下子跳到需要承擔較大壓力的地方,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排解,久而久之就抑鬱了。不是青少年壓力有多巨大,主要是初見殺的緣故,現在的學校已經陸續開設心理疏導課了,教會學生如何解壓。家長也要幫助孩子疏導壓力,家長是中年人,面對壓力十幾二十年了,可以傳授經驗給孩子。

其實我覺得童年開始就應該循序漸進教會兒童如何承擔責任與壓力,不然從天真爛漫的童年猛然跳到課業繁重的青少年,這種落差太大了。應該平緩增加壓力而不是這種斷崖式上公升。

為什麼現在青少年中患抑鬱症的越來越多,是他們內心太脆弱嗎?

如同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帶來必然的問題一樣。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家庭教育等多種因素帶來的壓力等諸多複雜情況是現在青少年中患抑鬱症的越來越多誘因。 苦中作樂的豬 社會原因。第一,現在網路發達了,以前抑鬱死人的不少,只是資訊不夠流通。第二,現在多少家長上完班回來還有精力,陪伴孩子?然後為了讓孩子不落後於人,孩...

為什麼有些青少年喜歡把得「抑鬱症」為榮?

桃子味的小可愛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的確是兩碼事,但你也要知道抑鬱情緒太持久就會變成抑鬱症。你是站在什麼立場角度說出這種話?人們的悲歡離合各不相同,互相理解一下吧。更何況這本身就是青少年高發的疾病。現在醫療條件好了,連生病都是不被允許了的嗎? 普通 為什麼現在網上的中學生常說自己抑鬱症?一方面,近年來其...

為什麼近年來青少年抑鬱症越來越多?

孤獨的旅行者 父母的不理解,總把你當小孩來看。什麼事情都想管著你,讓你做事沒有自己思考的能力。當你做錯了什麼事情的時候,來自家人無窮無盡的指責和謾罵,會讓你感覺到,無論你做什麼都是錯的!他們會說你,這麼大的人了,怎麼這點事都做不好。可他們又何曾想過,當你滿懷自己的想法去告訴他們的時候,他們又是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