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害怕麻煩別人?

時間 2021-05-10 05:45:33

1樓:終月冥

感情也好,日常生活也罷,我最怕給人添麻煩。

只要我感覺對方有意的和我保持距離,我便會下意識思考,是否自己給對方造成了困擾,也許我該更識趣一些。

雖然腦子裡想的都是這些,但表現仍要盡可能坦蕩熱情,以免讓對方察覺這些想法,考慮到萬一對方也是相似的性格,那Ta也許會因此產生歉意。

如此以來,又是給對方添麻煩了。

誠然,我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靠互相麻煩來維持。就像我並不介意別人來麻煩我——討厭的人除外,因為作為回應的一方,我時分在意對方的信任,有時會感到快樂,因為回應了他人的信任。

期待被丟擲,得到了想要的回應。他們應該是快樂的,而因為我的回應,他們覺得快樂,這也使我快樂。

可一旦換過來,情況就全變了。

我變成了丟擲期待的人,而我生性悲觀,常覺得丟擲的期待多半只會落在地上,連摔碎的聲響都是驚擾。

又因我常站在回應著的一方,如果回應並非我所想的,我會沮喪,甚至有些埋怨。一旦產生這些想法,我就會迫不及待地為對方辯解,最後把問題歸結在自己身上,例如對方太忙了,並沒有看到你的困擾,又或是對方並沒有理解你的義務。

以上都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我會覺得自己的期待並不值得被回應。

也許字面意義上的答案是有的,就是不要那麼想,要告訴自己自己是值得的。要勇敢地麻煩朋友、在意的人,直到對方義正言辭地表達出了困擾。

除之以外的任何負面反饋,都是我自己臆想出來的鬼怪。

但這種嘗試成本太大,太吃人的精神,且結果又無法預料。因為丟擲期待,心裡預設是希望得到回應,所以本質上是在做減法。

一點一點,迴圈反覆。

索性將這種念頭貫徹到底,承認自己確實容易給人添麻煩。減少期待,省下精力,將設想對方如何回應期待的的想象力用在自己對自己問題靈魂的恢復上。

任何時候,美好事物的消耗——包含靈魂中那些你覺得美好的特質,都需要新的美好填補。人們丟擲期待,是希望得到某些填補,或許是信任,或許是勇敢。

既然覺得填補無望,那能做的就是省下來一些,好支撐軀殼。

畢竟,總是失落又總能滿懷希望的故事雖然動人,但還是發生在別人身上就好。

那太辛苦了。

2樓:

這說的不就是我嗎?

因為現在大學都是封閉的,我想回學校教務處開個成績單也沒法進學校,只能拜託讀研的同學

從20號一直到28號,都愣是沒敢跟同學說,30號就要遞交成績單,我還在拖著,太難了,只要一想到要拜託同學,我的心跳就加速的像是即將在3k人面前演講一樣,我太難了,也不知道為啥就是不敢說,聊天框點開又關上,重複N次依舊無果,都說要突破自己,做自己不敢做的事,逼自己一下,我還是不敢。。。。。。廢物如我

3樓:

我跟你說一句話,你怕麻煩別人,你帶著這種心態去和別人溝通處事,那麼你只會更麻煩別人,你只會給別人造成更大的麻煩——而本來可以簡簡單單利利索索的。

就我自己來說,我之前這個點存在,但我現在開始完全不存在了

肚子餓了就要吃飯,困了就要睡覺,

你有需要自然就會被滿足,你有疑問自然就會有解答。

難道肚子餓了,吃飯這是麻煩嗎?

所以只要有需要,正兒八經的需要,沒有「麻煩」兩個字,除非你的言語和行為某種程度上來說站不住腳——向別人開口之前,自己都過不了自己這關。

時薪500人民幣起步的人,每天聊半個小時到乙個多小時——關鍵是這個時間還不是一口氣的,還是零零散散的(別人每天非常還非常忙,睡覺都沒幾個小時),關鍵是你的一些問題,還需要對方保持回應,而且發過去的資訊有時候還需要時效

那麼你還有什麼顧慮去和其他「時薪更低」的人,去擔心這個問題呢?不需要了

世界上沒有麻煩兩個字,如果有麻煩的存在,那麼說明這件事情壓根就站不住腳。

乙個有想法的律師,不會認為一件棘手的案子是麻煩;乙個樂於教學的老師,不會覺得乙個愛提問的學生是麻煩。

只要需要,那麼就會有給予;只要有提問,就一定會有回答;

世界上沒有麻煩兩個字,只有你的言語行為本身有沒有站得住腳.

4樓:嗶咔嗶咔

自我經驗,怕麻煩別人的人甚至會因為別人幫忙而不好意思再見,說出口總覺得自己很糟糕,帶著歉疚感,之後心裡波動總是很大

就是迫不得已麻煩別人的經驗太少了,從小到大的忙都通過家長向外傳遞,需要跟老師請假,需要照顧,需要申請點什麼東西,需要前輩告訴你經驗,所有這些麻煩別人的事情,等到你自己來做的時候,你的經驗是零,這個時候已經大學了,甚至大學畢業工作了,不過沒關係不要懷疑自己,別人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習得這個能力,你只不過是挪到了成年,這個需要麻煩別人的經驗積累想同的數量之後,你就習得了這個能力,成年人不是靜態的,成年人也是動態長大的,如果認為自己是靜態的就容易自我懷疑,但是在小學遇到這樣的問題你就不會懷疑自己,因為你知道會長大,習得麻煩別人的能力之後,你會感覺之前再怎麼是個麻煩精,你該給我的還是得給我。這樣人就長大了。別人跟你說話也更輕鬆。

5樓:罪惡的小勺

我好害怕麻煩別人或者欠別人人情,我網購買的東西質量不好或者不合適我都不好意思退換,遇到實在不合適的,我鼓起勇氣才能和客服說。

6樓:武漢慢生活心理-諮詢

總怕麻煩別人的人,一般是對自己有很多的不滿和自我否定的人。

他們在自己的家庭或團體中,常常做付出者,通過付出獲得價值感。

這樣的特點在老一代的人身上體現很明顯,比如當兒女給他們做事的時候,許多人從來無法坦然接受,而總是有些生氣的說:不需要你們做。。。等等。

兒女會覺得父母把自己推得很遠。這些自我否定的信念,是深藏與自己的潛意識裡,源於早年「愛「的缺失,沒有好好的當「孩子」,而過早的當「大人」,也存在遺傳的因素。

想要改善這一點,可以試著慢慢接受一點別人的幫助,體驗當時自己的情緒,學著理解自己情緒在表達的內容。

反覆的進行這樣的練習。

7樓:李金豈

害怕求人是本質是低自尊被激發。

雖然糾結的背後有很多情緒和想法,也可以找到很多看似合理理由的支援,其實根源還是小時候被拒絕的創傷的在作祟。

養育過孩子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孩子經常在小時候不知疲倦的向父母要求和索要東西,很有耐心,不怕拒絕,沒有多少內心消耗,更沒有羞恥的感覺。

但是,隨著「懂事、聽話」等各種教育,孩子的要求慢慢減少了,甚至,連合理的要求都不敢提了。

這個模式就變成了

要求——被拒絕——被訓斥——羞恥——迴避——不敢要求——更加迴避——自卑——矛盾糾結

有些家長,出於自身羞恥的情緒,在孩子小時候,就不允許孩子向外人提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他們也認為那是缺乏自尊的表現,是自己養育的失敗。

所以,不知不覺間,孩子形成了乙個固化的個人規則「求人是不應該,是無能的體現」,於是,當他們處在困境想要尋求幫助的時候,內心的規則形成了強烈的自我批判,消耗、矛盾、羞恥感接踵而來。

雖然,行動上沒有做出任何動作,但是內心已經衝擊了一萬遍。

為什麼這種人很樂意被麻煩呢?

滿足自己的價值感啊,乙個自卑的人,像沙漠中的旅人一樣,渴望每一滴水,於是在生活中,會抓住機會,去展示自己的價值,以彌補內心匱乏的價值感。

當然,這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

在雙向的互動中,似乎他只能允許自己付出,而不能允許自己尋求幫助。但是如果這個人不是資源特別充足,他往往還是要尋求幫助的,於是特別容易困在現實中。

所以,這種人,無法突破內心的羞恥感,自卑感。

害怕自己被人嫌棄,不被愛,成為別人的負擔,被人嘲笑和諷刺,在做出要求之前,他的自我已經幾乎被內在的否定和批判擊垮了。

8樓:Losecount

母親節,我給媽媽買了東西,位址出了點問題時候,我們倆的對話。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到了。

還有最近大熱的劇《殺死伊芙》

Oksanna回原生家庭那集,她控制欲極強的母親,對孩子的鄙視和傷害。看得我很難過。

但是,你要對自己負責。

學會幽默,學會開解自己,理解別人,

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和心理,

「麻煩」別人對別人來說真的沒有那麼麻煩,

(真的麻煩別人的事估計問這個問題的也不會去做)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還會異常敏感和胡思亂想,學著稍微頓感足一些吧。

9樓:

我想我就是那個不想麻煩別人的人。單純說說自己的故事吧。

我從小其實成績很好,從幼兒園到高中一直是班級前三的水平,高考也上了理想的大學。我收到很多讚譽:學校的,家長的,親戚的,同學的。

但我說心裡話,我從來沒敢覺得自己有多好。我總覺得,我除了成績好沒有什麼可以肯定的地方了,大家誇我和我玩是不是只是因為我學習好啊。如果我學習不好了,我是不是就什麼都不是了呢。

我在的地方重男輕女。我生下來之後險些被送到農村裡去養,還好我在城市裡長大,能好好讀書。那些父母的朋友看得我總說,還是女兒懂事,還是女兒好,我心想,要是我有一天不懂事了,爸爸媽媽是不是就不愛我了。

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沒力氣去尋找自己喜歡的東西。我覺得父母待我其實不錯:吃飽穿暖有學上,但是我就是無法打心底說服自己,他們很愛我,我不只是個給他們撐門面的工具人。

所以內心一直盼望墮落,又不敢。我既看不起又嫉妒那些小混混們。看不起他們在大好年華不至少學一點(我們高中是重點,這種都是父母走關係或者拿錢換進來的位子),又羨慕他們無拘無束隨心所欲。

不想麻煩別人不僅是不敢提出某些看似合理的要求,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維持著自己乖乖女的形象。越大越覺得這已經成為本能,我除了讀書考試之外,目前也沒有別的愛好和技能。

我連自己都不敢麻煩。

10樓:社交恐懼症

我們常有一種觀點認為:取悅他人最好的方式是不要過於打擾別人。

我們有許多困惑和疑惑,不想讓我們在意的人知道,因為害怕激怒他們,給別人帶來不便,甚至毀掉這段關係。

可能有個聲音從孩童時期就一直縈繞在我們腦中:不要去麻煩媽媽,你難道看不見她剛剛回來很疲倦嗎?或者是別去麻煩你爸爸,他那麼努力為我們工作,現在又這麼忙.....

有充分的理由支援:我們將讓別人快樂等同於盡可能少去麻煩他們,但我們的分析遺漏了人類心理的乙個關鍵環節:我們其實是喜歡被打擾的。

但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喜歡被一切事打擾,也不想以犧牲自己的關鍵需求為代價,但是從根本上說,我們非常想幫助別人,我們需要被需要,我們都害怕自己是多餘的。而他人對我們的要求能安撫我們,不管送給朋友的禮物多麼精美,我們能給他們真正的禮物,讓他們介入了解我們的問題。

為什麼想找女朋友又怕麻煩?

Macy大麥麥 你可能一開始說錯了,你羨慕的不是別人出雙入對,而是情侶之間的一種真正的親密關係,也就是所謂的真愛吧。出雙入對其實沒啥好羨慕的,這世上有無數對情侶,也有無數對一點也不合適卻因為各種各樣因素湊合在一起的情侶。也許是因為寂寞,也許因為別無選擇,也許因為年齡,也許因為家庭的壓力,各種各樣的因...

小心翼翼怕麻煩別人,願意遷就自己妥協自己是好事還是壞事?

韓楓 想要合理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也能讓別人舒服接受,你要思維清晰,考慮分析各方利益,保持理性客觀,貼近現實 考慮周全,然後折中取個最佳平衡點,作為你的提議。任何單獨考慮一方利益的提議都是不科學的,更不可能讓對方能夠舒服接受。在這個基礎上,你需要為你的提議展示各種證據,理論,解釋支援你的提議,讓旁邊...

為什麼自己在辦公室學習,總害怕被別人看見?

張小七 有一句話非常經典 要先安,必先公。這句話的意思呢,要想安穩 安心,要先把單位 公司的事情做好。努力上進勤奮是非常好的品質,非常值得讚賞 鼓勵。但是現在畢竟是在上班,單位 公司發給你工資,更甚者你要晉公升 加薪公升職,所以一定要把工作先做好。而上班後,能夠持續努力精進的人不是很多,不少人會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