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還沒入門,不認同精神分析,傾向於人本,該在何階段用何心態來看精神分析一書

時間 2021-05-09 23:32:03

1樓:

看不進去就別看

任何乙個流派的精髓都在於對本流派有乙個精粹的認識和把握所謂「融合的理論,折中的技術」都是過去江湖上為了混飯的說法對體系A內的東西理解不清,就拿體系B裡的概念填補一下,還覺得自己兩派都通了,殊不知兩者基本定義上都有不相容的東西

2樓:飛公尺粒心理老許

助人諮詢的框架可以不用精神分析,但是理解來訪者的問題多多少少都需要精神分析的內容。

比如一位妻子,為什麼要反反覆覆的查丈夫的手機呢,即使她知道這樣沒必要,還是忍不住,你如何解釋呢?不同的精神分析流派會給出不同的解釋,人有時需要乙個合理的解釋,那麼精神分析剛好可以給到乙個自圓其說的解釋。

沒有精神分析的學習,理解就不會深入,精神分析是一門深刻理解人的學問。

做不做心理諮詢,學精神分析都非常有好處。

3樓:劉大喵

做心理諮詢師了解一下精神分析沒啥問題呀。

這世界上有很多理論,你只是簡單了解一下並不代表就一定必須認同呀。

你的觀點產生在並不了解精神分析理論的階段,這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呢?

無論你做哪個流派的諮詢師,看看其他流派的學術著作了解一下沒什麼不好的。

而且很多學者和老師精神分析作為心理諮詢的基石這是為什麼呢?

你為什麼不看看精神分析的書,對理論有個大概了解之後,再做判斷呢?

4樓:斑斑鳩鳩鳩

要不來看看張沛超講的精神分析起承轉合,真·深入淺出·一聽就懂·可愛本愛

顛覆了我多年來討厭老弗爺的感覺

5樓:

可以先學習精神分析理論,因為這個是心理諮詢的基礎,裡面的很多概念和理論也是其他學派的基礎。精神分析的那些具體方法,你可以不用,但也應該有所了解。

6樓:王雪巖

從自己有感覺、有興趣的地方起步是最好的,其實學習什麼流派都很好,重要的是學深入。但是只有真正喜歡才容易堅持,才有可能學深入,各個流派深入到最後都是相通的。

不必一開始就給自己太多限制,只要不是太討厭的,先都接觸一下,然後選擇乙個有興趣的學下去,等你學到了一定的深度,可能還會有很多的變化,越學得深入,越了解自己的優勢與限制,會越多思考自己要對哪個方向多一些涉獵,也許要經過好幾年的比較,你才能真的確定下來主攻的方向。

7樓:苟渝

說起來特有意思,一開始接觸心理諮詢學習時就是從合理情緒ABC這個套路開始的,所以對精神分析有種莫名的厭惡。當時我的理解是,這玩意不循證,光靠猜,還慢,靠譜嗎?

然後在諮詢中被接受過精神分析的來訪者教做人……

然後就買了南希的精神分析三件套。

然後我才發現,我討厭精神分析只是因為一開始我看不懂,我知道了原來這就是防禦,難怪我看到精分的書跟看見爹似的……

所以目前我新的認知是,如果覺得精神分析難以接受,從其他能夠更快的流派入門也是不錯的,千萬別亂貼標籤,不然真的可能被來訪者教做人,大寫的尷尬。當然,主流取向還是可以按個人喜好來,不喜歡的學也學不進去。

至於學精神分析的同行,冤家這種說法是不存在的,如果有,那就一頓火鍋,不行兩頓。

8樓:于敏

你說的是經典精神分析的部分內容,精神分析還包括自我心理學派,客體關係學派,自體學派,主體間性的學派,所以如果以開放的心態了解學習,你會發現精神分析不是挖童年創傷,而有許多複雜豐富的內容。

9樓:

但是老師說,精神分析是學心理學繞不過去的一本書你在大學裡隨便找乙個「心理學教授」,都會認為這句話是在扯淡!井底之蛙!

精神分析在現代心理學中沒有地位!

你那老師是心理諮詢師吧!

國外的心理諮詢師中精神分析也是乙個小眾的分支。

但是因為歷史原因,國內的心理諮詢師大多是精神分析方向的。

建議找本比較新的教科書來看。看年代那麼久遠的書當然很艱難的。

10樓:正本明

你在害怕童年,所以你想繞過精神分析,如果能突破自身卡點,改善自我意識,才能做乙個好的諮詢師,精神分析可以不學,不過,在諮詢的過程中你畢竟容易遇到都是負面思維的人,難道你躲過了精神分析,就一定能躲過負面情緒的來訪者?

11樓:

還沒入門,那麼你對精神分析的認識如何來的呢?是否客觀呢?想學習,需要先清空。

其次,從哪個流派學起都可以,不排除學著學著發現精神分析的魅力。BTW,傳統精神分析從沒停止過發展,就像一顆大樹已經長出很多分支,目前還在使用傳統精神分析的心理諮詢工作者已經非常少見。總之,當心「一葉障目」。

12樓:麥琳琳

以好奇和批判的態度去讀任何流派的書我認為都是不會錯的。

好奇就是開啟心扉,不要存有偏見地去接收新的觀點和理論。

批判就是不盲從,不一味地接受資訊。可以問問題,可以質疑乙個理論,可以批判乙個觀點。

精神分析現在來說,大多人都還是比較贊同弗洛伊德的理論就是他個人的乙個猜想罷了,但榮格的理論我讀過一些,他的態度和哲學觀我認為跟人本的哲學觀還是有非常相似的地方的。我個人的看法是,榮格講的是現象,羅傑斯講的是本質,而現象和本質就是乙個東西。

那麼去讀精神分析學派的東西是不是必要的呢?可能從要考試的角度來說是必要的吧。但從個人理論發展的角度來說,並不是必要的,取決於你認為它對於你的理論成長是否有意義,或者什麼時候去讀更有意義。

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這老師還是認為這是必要的話,那麼我建議你再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人的建議,因為究其根本,只是他個人經驗和興趣的偏好罷了。就像說,如果你喜歡體育運動,那麼你一定要學游泳一樣,都只是一種充滿激情的偏好而已,並非必要。

13樓:王思文

吳瓊教授寫了一本書叫--閱讀你的症狀。寫的非常好。我借用書名開宗明義。

精神分析,其實是心靈的歷程,在閱讀之時,時刻保持內省,為什麼自己對精神分析持有偏見,找到偏見的根源,才是精神分析的意義所在。

為學日進其精,為道日損其情。學習如果在於獲取知識,這只是開始,最後的目的是不為知識所累,在學習過程中除去諸多不良情感,才是向前走。

精神分析是另乙隻眼睛---如果有天眼。-----閱讀你的症狀。

14樓:

我討厭英語,卻想去美國留學。那麼,你說我應不應該學英語呢?乙個玩笑。

很多時候,當你不了解一件事情時,你可能會有牴觸,有情緒,而當你真正了解了,也許反而會改變看法。你可以試著再去看看去了解。如果原著看不懂或者不想看,可以去看看一些案例一些白話文解讀。

再者,儘管精分是基石,但我個人認為關鍵是要掌握其理念,而不是要去死記其條條框框。再說了,現代精分理論也已經是千變萬化了,弗洛伊德的理論,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可以多去了解去看看吧。

心理諮詢師 精神科醫生,誰是最好的心理服務提供者?

王含章 目前看來大腕兒都是精神科大夫出身,一部分高校系統的諮詢師也很不錯,體制內內很限制發展,但當時能進體制內工作應該說明個人素質還不錯,受的訓練也比較系統。社會從業者有一部分很厲害,是崛起的力量,良莠不齊。整合是趨勢 招財貓 個人感覺是靠譜的心理諮詢師。我是兩個都有持續,但是是互補的。醫生是從她的...

為什麼一部分精神科醫生或者心理諮詢師對待病人擁有著謎之自信和謎之偏執?

已登出 的確。許多所謂的 專業人士 缺乏專業水平和對病人的責任感。不管是精神科醫生還是心理諮詢師,都習慣於把自己擺在乙個 權威 的位置,不懂得聆聽及體察 下級 人員的苦悶或者心情,把乙個個診斷標籤扣在病患身上。並且因為本身缺乏相應的訓練,缺乏對人性的關懷。這和傳統文化 官大一級壓死人 父為子綱,君為...

心理諮詢師 心理醫生 精神病院醫生有什麼區別?

我來我在 在國內,最後一種有處方權。前面兩種不一定有處方權。精神科醫生很少做諮詢。但現在也有一些精神科醫生開始考心理諮詢證,兼做心理諮詢了。精神科醫生選擇較多的心理學流派是精神動力取向 qwe1 心理諮詢師,類似於老師 心理醫生,類似於在編教師 精神病院醫生,類似於在編優秀教師或者是教學能手。心理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