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 精神科醫生,誰是最好的心理服務提供者?

時間 2021-05-11 23:11:53

1樓:王含章

目前看來大腕兒都是精神科大夫出身,一部分高校系統的諮詢師也很不錯,體制內內很限制發展,但當時能進體制內工作應該說明個人素質還不錯,受的訓練也比較系統。社會從業者有一部分很厲害,是崛起的力量,良莠不齊。整合是趨勢

2樓:招財貓

個人感覺是靠譜的心理諮詢師。我是兩個都有持續,但是是互補的。醫生是從她的專業角度分析判斷我的狀態和症狀調整用藥。

同時客觀的對我說的內容進行評估和判斷。諮詢師是陪伴和傾聽,同時會在溝通中給你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模式,會改變乙個人的價值觀。

3樓:雨夏

精神醫學和心理諮詢是兩個不同層面的介入。

一般來說,乙個人的心理狀態受三個因素影響:

2,外因-環境因素:與外部環境相關,包括物理環境是否富饒適宜,也包括人際環境是否友善怡人。比如天氣適宜還是過冷過熱、日常有沒有充足的活動空間、今天老闆是發錢了還是罵人了、有沒有人對自己有攻擊性…

3,個人因素-人格、性格因素:比較個人化的東西,與遺傳的天生的氣質型別有關,也與生活經歷養成怎樣的情緒對應策略有關。有人天生比較敏感、有人天生比較頓感;有人之前在比較積極包容的環境長大,養成了面對挫折也自信樂觀的習慣、有人在更多批評指責的環境下長大,養成了面對挫折很容易懊惱自責的習慣…但總之,隨著年齡增長,天生的氣質會與後天的養成融合,形成乙個人特有的、穩定的人格,即使面對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屬於自己的、輕易不會改變的感受。

精神醫學和心理諮詢是在完全不同層面的介入。

而心理諮詢更多的,是針對個人人格、性格的介入,試圖改變人們對外因環境因素的認知、感受、與反應。比如:被霸凌的孩子,被告知「同學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感到是自己的錯,不敢對同學生氣,卻對自己指責,用自殘等傷害自己的方式緩解內心痛苦。

心理諮詢讓其認識到這不是我自己的錯,我是受害者,我有權對傷害我的人生氣,我可以利用我身邊資源——告訴老師、告訴家長,找到支援自己的人,來安慰保護自己。自己也心疼自己,不再需要傷害自己,而意識到讓自己更強大,讓自己能表達出對霸凌者的拒絕。

所以沒有哪個更好一說。

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是不同層面的互補者,而不是替代者。

因此,沒有上公升到病理層面(生理因素)時,有些人會覺得找醫生沒用,只會開藥。而生化層面已經出問題,又變成諮詢師沒用,說話不能治病。

其實哪個說的都沒錯,因為精神醫學和心理諮詢確實就不是乙個層面的東西。

所以最好的心理問題介入,就是精神醫學和心理諮詢各司其職,互為補充。

4樓:「已登出」

精神科?神經科吧。側重點不一樣,神經科作為一種顯性症狀是作為現代醫療的一部分。而心理諮詢主要是通過心裡疏導達到調節的一種手段。

作為心理諮詢師或精神科醫生,你看到哪些非專業人士會驚訝的人性秘密?

田凱 這個問題吸引了我,說一些馬上想到的,有了再多我再補充。手打。1 不管是多麼強大和高功能的人,內心裡都希望被人喜歡 被疼愛。2 不管多麼嚴重的行為惡劣,冷漠,內心總有柔軟和真善美得部分。3 越是看上去很嚴苛,內心裡越有乙個脆弱 需要被關愛和心疼的孩子。4 完美主義的外在,往往是內心深處的自卑。5...

精神科醫生與心理諮詢師如何排解日常工作病人帶來的消極情緒?

盧微 我是一位全職的心理諮詢師,也就是只做心理諮詢工作 沒有其他工作 比如學校老師,醫院醫生,或其他工作 的諮詢師,工作取向是動力心理學。談談我個人的安排 首先,會有個人體驗師和督導師。體驗師也就是諮詢師的諮詢師,可以處理很多個人問題,從工作角度來看,可以使諮詢師在面對來訪者時,關注來訪者的問題,做...

為什麼一部分精神科醫生或者心理諮詢師對待病人擁有著謎之自信和謎之偏執?

已登出 的確。許多所謂的 專業人士 缺乏專業水平和對病人的責任感。不管是精神科醫生還是心理諮詢師,都習慣於把自己擺在乙個 權威 的位置,不懂得聆聽及體察 下級 人員的苦悶或者心情,把乙個個診斷標籤扣在病患身上。並且因為本身缺乏相應的訓練,缺乏對人性的關懷。這和傳統文化 官大一級壓死人 父為子綱,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