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與孔子的「匹夫不可奪志」 王夫之的「雖混跡卜肆,自有名教在我之責存於心」有何區別?

時間 2021-11-03 15:06:47

1樓:埠闈

1、王夫之「雖混跡卜肆,自有名教在我之責存於心」的這一句,涉及到未濟卦上九爻的爻辭與其《象傳》的內容,所以還得補充一下這個部分:

上九,有孚於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大致意思是:上九,滿懷信任地與他人飲酒,這並沒有什麼過失;可因為無節制的飲酒導致弄濕了頭,雖有誠信卻因無節制而失。《象傳》說:「飲酒濡首」這表示上九不知節制。

王夫之對此的解讀如下:

以剛節柔,故與三宴好而無損。乃以兩俱失位之故,遂相與放逸而淫溺,則且自失節,何以節彼哉!君子雖當時不可為,猶不忘正大之矩,與臣言忠,與子言孝,雖混跡卜肆,自有名教在我之責存於心。

未濟卦的上九爻是陽爻,六三爻為陰爻,所以「以剛節柔,故與三宴好而無損」(「上九」和「六三」喝酒,因為「上九」壓得住陣所以這頓酒宴相安無事);未濟卦的上九爻和六三爻都是不當位(以陽爻居陰位、以陰爻居陽位稱為不當位)由此放逸沉溺於「飲酒」而不能節制。

局勢惡劣且自身不能節制導致最後沉溺其中,王夫之以此為前提,因而才有了「君子雖當時不可為,猶不忘正大之矩」、「雖混跡卜肆,自有名教在我之責存於心」之語。

2、《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軍隊人數眾多,而主帥只有乙個;人心不一,有憑藉才能奪取主帥之位的、也有憑權謀運作奪取主帥之位的;由此看來軍隊並沒有乙個固定不變的主帥,僅僅是因時、因勢在變化罷了。

如果乙個人一開始的志向,因為這時局、人事的變化而被「奪」,那恐怕也稱不上是「志」了吧。

如有錯繆之處,還望方家指正、諒解!(自己小白乙個,希望指正時輕罵

2樓:喵嗚

首先,孔子和孔乙己不是一回事。

因為說話的人不同,他們就算說出同樣的話也不一定就是同乙個意思。

其次可能是我學問有限,我不太理解所謂究竟誰被綁在恥辱柱上。孔乙己和孔子麼?

孔子被綁在恥辱柱上了?

還是匹夫不可奪之綁在柱子上了?

還是王夫之和他說的話被綁在柱子上了?不對啊,我記得王夫之在我當時的教材裡似乎沒有記載啊……

恥辱柱,怎麼著也輪不到孔子啊

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精髓與契合點是什麼?如何運用到中西方文化對比上?

呵呵 兩者都強調精英。兩者都強調不存在人天生就比別人少技能點。兩者都強調教育中學生的科技樹一定要點對並且盡可能貼近自己的天賦 孔子的因材施教 兩者都高度強調一定要了解你自己 或者說搞清楚自己的屬性和天賦blabla 再有就是兩者都具有明顯的教育意識。不過這根他們都是老師而且都不對學生苟刻有關。 杜司...

《史記 孔子世家》中的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該如何解釋?

額昧 孔子講利少,是因為他重義輕利,講命也少,是因為天命難言,講仁很多,是因為他推崇仁,但他少以 仁 許人。而錢穆先生的新解中把 與 解釋為讚與,以肯定否定論,子罕言利,但贊同命和仁。人能知命依仁,則群道自無不利,但是言利之風不可長,故孔子罕言之。另一種解釋,則以講多講少論,利與命與人,皆孔子所少言...

在春秋時,孔子的主張與說法對他本人而言是面向某些特定階層的人說的,還是面向當時整個社會的?

奮灬鬦卍 既是向某些特定階層說的。也是向整個社會說的。許多人怎麼就搞不明白,孔子儒家思想說的是什麼?他強調的是周禮,周朝等級制度那套。不過又在裡面加了道德,也就是說用道德來維護周朝那套等級制度運轉。整個社會各個階級都要講等級制度,但同時也要講道德來約束行為規範那這種思想必然要面對大眾,同時也要面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