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藝術與大眾之間,從來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那什麼是藝術?什麼是大眾?

時間 2021-06-03 19:10:25

1樓:xky

首先是個體,子女和父母的關係還有代溝呢.更何況是扮演的不同社會角色.藝術家這個詞的社會功能本來就很多樣的,隨著時代在改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ta在刺激,暗示,推進,很多不同行業的能量.

然而,對於大部分的觀眾而言,對於藝術的需求是以「美出發」的,或者「完成度」,或者「準確度」,但是藝術家首先是「情感」,從情感到物象,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要表達對你喜歡的人的愛.方式是無盡的,或者說一句我愛你是否足夠? 你只需求結果的話,是體驗不到「愛」的深度的,只有自己去「愛」了才會理解.

2樓:樹之聲音樂劇團

藝術就是各種各樣的人或者人的各種各樣。所以,你的問題是偽命題。任何藝術都是活生生的大眾。是人太不像人了,而不是藝術太藝術了。沒有藝術這回事。

3樓:

用來愉悅大眾的,叫美術或者手工藝,而不是藝術。

第一條鴻溝:

藝術從來都是非定義性的,矛盾的。

藝術是人類理性與自由意識的目的性的產物。

康德認為:藝術與手工藝的區別,前者喚作自由的,後者也能喚作僱傭的藝術。前者人們看來像只是遊戲,它是對自身愉快的,能夠合目的的成功。

不同於科學是一種概念的理性活動,而藝術是無關概念的,是人的一種技能,一種實踐能力,藝術比科學更自由。

所以從來都沒有權威能夠界定藝術,解釋藝術,而只能是盡可能認識,理解,分析。

甚至現代藝術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傳統藝術和傳統理論的反叛者和終結者的形象出現的。藝術自身都在不斷地自我否定與革新。

藝術就是藝術。

「什麼是藝術」本身就是乙個偽問題,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懷疑長期以來給藝術下定義的做法的必要性。

第二條鴻溝:

不同審美物件對作品的藝術接受與藝術鑑賞是不同的。

大家都知道白居易的詩句通俗易懂,連不識字老嫗都能聽懂。但是老嫗對於詩意的深度的掌握,肯定不能與知識分子相等同。

所以,只要每個階層都能夠從作品中獲得審美體驗就可以了,不需要強求獲得相等同的審美體驗。

所以鴻溝是存在的,但是這個鴻溝其實並不影響大眾對於藝術的理解的鑑賞。藝術學與美學是分離的。

至於什麼是大眾?

受眾由於受到認知水平與社會地位的差異,對於作品的理解與欣賞角度各不相同。

同時一些藝術品對於大眾審美與的衝擊與逆反往往會讓大眾產生錯亂。

所以這個問題同樣是乙個偽問題,大眾就是大眾,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我們之中沒有人可以給你解釋,只能盡可能去理解,分析。

藝術家群體其實也包含在大眾之列,不應該被割裂開,每個人理解的角度不同罷了。

你問的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好,只是沒有意義罷了。

4樓:

藝術的普及是不斷擴大的,大眾的內容也是不斷增加的,所以幾近於恆定的差距,當然了,每乙個門類都存在頂尖的深邃的內容,這是不能大眾的乙個原因。

如果地球上從來沒有發生過人類之間的戰爭,有哪些壞處?

大咖島社群 看到有人說 如果沒有戰爭,科學技術就不會進步得這麼快。這點我不敢苟同。促使商業進步的,有兩大動力,第一是戰爭,第二是金錢。沒有了戰爭這個動力,還有金錢這個動力。即使沒有戰爭 科學技術依然會高速發展。 李里 戰爭,毀滅的乙個時代的,科技只是在戰爭中適者生存,無所謂什麼產生 發展,和平時代的...

如果中美之間終究有一戰,誰會贏?

楊慶海 中美關係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20世紀90年代前,美蘇對抗期間,中國經濟較為薄弱,中美政治與軍事上合作階段。2,20世紀90年到21世紀10年代,中國在國際上較為平庸,經濟高速發展時中美經濟合作階段。3,10年代至今,中國在某些科技領域形成挑戰,經濟繼續高速發展,而美國全球化進入衰退期的...

文學作品的藝術性 思想性之間有怎樣的關係,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必須有很正的三觀(或很強烈的道德觀念)嗎?

逃向自由的鹿 不需要文學是藝術 而藝術是無用的 作品是讀者的 作者只是呈現的 道德感強烈不代表作品水平優秀 道德感淺薄也不代表作品水平低劣 不要被道德限制 一切皆迎刃而解 1.文學作品三觀必須是正的嗎?還真不見得,但三觀不正的作品,會對一些讀者產生不良影響,你肯定不希望未成年的子女隨便的讀到它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