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美之間終究有一戰,誰會贏?

時間 2021-05-30 12:48:36

1樓:楊慶海

中美關係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20世紀90年代前,美蘇對抗期間,中國經濟較為薄弱,中美政治與軍事上合作階段。

2,20世紀90年到21世紀10年代,中國在國際上較為平庸,經濟高速發展時中美經濟合作階段。

3,10年代至今,中國在某些科技領域形成挑戰,經濟繼續高速發展,而美國全球化進入衰退期的區域性對抗階段。

2樓:夏宇路

中美對抗不是簡單的比誰的籌碼多誰就贏

還是看全面衝突之前誰犯的錯少誰就贏

錯誤的積累就會如多公尺諾骨牌一樣連鎖反應 ,在快沸騰的溫水中最終看他樓塌了

不過美帝自知壓不住中國的時候做困獸之鬥拉全人類陪葬就不好說了

3樓:二哥侃珠寶

合作共贏才是出路!戰爭會兩敗俱傷!

40多年前,中美領導人之所以能夠實現「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最根本的一條就是雙方意識到應當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中美相互打交道並不是為了要把對方改造成自己,更不是為了要把對方打倒,而是為了尋求並擴大共同利益。中國的制度也好,美國的制度也好,都是各自人民作出的選擇,都深深根植於各自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基因。

如果美國的執政者試圖把對華政策定位在改造甚至顛覆中國,那不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會撞上南牆。正確的做法是尊重彼此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繼續和平相處,實現合作共贏。

中國未來政策更透明,即人民利益至上,與此相悖的都行不通,包括和平演變和金融演變。

南亞局勢很危險,雖然中國有兜底方案,但西方不甘心認輸。

未來3-6個月,很可能全球經濟很糟糕,做外貿都要注意,不要盲目擴張,造成訂單被違約,資金鏈斷裂,收緊錢袋子,防範風險。

川普實體清單中企很多家,有效時間3個月,讓拜登然後去解決問題,兩手空空顛來倒去。 我們中國還是要做最壞打算,降低對外出口依賴,搞好內迴圈為基礎,公升級外迴圈。

4樓:追光計畫

從中國歷史週期律來看這幾乎是中國成長的必經之路,漢唐都在建朝50年後擊敗王朝初期的最大威脅匈奴突厥終成漢唐盛世宋有高粱河之敗明有土木堡之變打斷了崛起的勢頭所以宋明僅僅是宋明無法超越漢唐第一二島鏈就是當代的燕雲十六州,跨過去了就有漢唐之像跨不過去也不失宋明之世

5樓:「已登出」

以爭霸為目的的戰爭是長期消耗戰,初期會有小的嘗試,當一方明顯不能爭勝,則會立即停止,但如果雙方有的打,就不會是只有一次戰爭的事,會以各種形式打,會停停打打。長期來看,會有利於實力趨向上公升的一方,不利於實力趨於降低的一方,長期看來會是中國勝。對於國力趨向上公升的那一方,勝也是勝,敗也是勝,因為都在消耗對方,國力趨於下降的一方消耗的快,所以不會獲勝。

所以別指望一戰出結果,一定是長期爭霸,多次交鋒,最後才有獲勝一方。

6樓:知山客

看許多人看法,

除了重複歷史就不會走路,是一種悲哀。

歷史可能出現一些相似的情節,但絕不會相同。

中華民族的奮鬥史,昭示我們,必須,敢於犧牲、敢於勝利。

7樓:Joker

首先,誰和誰之間必有一戰並不存在絕對的依據,在不同的維度通常會有不同的結論。比如歷史上的漢匈百年戰爭,假如回到那個時代,漢匈就一定必有一戰嗎?

其實漢朝和匈奴之間並不存在一山不容二虎的死理。要知道在武帝早期,汗匈之間的關係和漢文帝、景帝時期沒有什麼根本的變化。匈奴所覬覦的比較在乎的就是中原的資源,一貫都是通過週期性的掠奪和交易來取得的,他們並沒有想要入主中原長期占領的想法。

因為匈奴人口既少,又沒有辦法凝聚成乙個國家。這和匈奴的繼承方式有關,匈奴的家業傳承方式一直都是粗放混亂的,說是兄終弟及,弟弟繼承哥哥的家業,這種繼位方式也只能說是一種從現實出發的考量。因為打天下的時候最有力的幫手肯定就是自己的兄弟,當哥哥死了,現實中最有實力維持家族事業的自然就是弟弟,弟弟就成了家長。

可是等到弟弟也死了,連最小的弟弟都沒有了,那麼問題就來了,哥哥的兒子和弟弟的兒子,誰更有資格做家長呢?這時候就是一筆糊塗賬扯不清了。所以這種繼承方式很難延續兩代以上,因此匈奴是沒有辦法凝聚成乙個內部穩定的國家,來征服占領人口很稠密的漢族地區的。

匈奴確實也就是滿足於搶搶東西,劫掠和交易。

漢武帝繼位的時候,面臨著太皇太后竇氏外戚集團,扶助過文帝、景帝的功臣集團,還有劉姓諸侯集團,這一系列施力的掣肘。武帝本人雄才大略,不喜歡被人要挾,就想提拔一批自己的人來掌握權力,但是按照漢高祖劉邦定下的規矩,叫做「非劉不王,非功不侯」,意思是不是劉家人不能封王,不立軍功不能封侯。武帝就需要對外戰爭,讓自己的人領兵在戰爭當中歷練軍功,好讓他們成為自己未來政權的基石,架空原有的那些利益集團。

漢匈戰爭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發動的,這和皇帝本人的抱負、性格、對內政矛盾的理解,還有怎麼樣設計自己的政治道路是有莫大關係的。所以漢匈戰爭有另外乙個看待它的維度,在大漢崛起民族雄風這種激情的敘事之外,有另外乙個比較灰度的平行時空,是在漢武帝的宮闈之中。

我們很難說漢匈之間是有必然的一戰,比如後來的宋遼之間就沒有走上必然一戰的道路。

8樓:汗青

如果是開國那支不懼死亡,勇猛無畏的軍隊,我認為中國贏

但是現在從歷史來看,開國的軍隊可遇不可求,現在軍隊雖然吹噓的厲害,但是實際怎麼樣並不知道,我不認為現在比得上開國的士兵,所以不好說

照歷朝開國士兵和後世士兵的比較看,完全雲泥之別,所以不太看好

9樓:野貓行天下

這得看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背景下打的。不嚴謹地說,就今天而言,在中國內地打,美必敗;在中國沿海打,勢均力敵;在遠離大陸的地方打,中國必改。

以上結論,需要更為詳細的報告和資料來支撐,詳見博士聯盟的文章《中美之間是否會爆發戰爭?》。

10樓:

看電影就知道了嘛,一半好萊塢電影,一半仿製的好萊塢電影。戰爭不僅是拿槍的,文化,經濟,科技,教育,各個領域,除非你自己裝看不見不承認唄。有人就是迷信那個牌子,其實沒用。

11樓:孫曉奕

從最簡單的辯證角度看,中國不一定輸。

如果一定輸,那麼美國早已發動戰爭,如果他沒有發動,那麼說明他意識到自己不是必勝或勝利後達到的效果和他相距甚遠。

科索沃戰爭,海灣戰爭,說打就打了,那那麼多廢話?不是嗎?

一戰和二戰之間發生了什麼?

莉莉娜的銀騎士 首先呢,雖然凡爾賽體系給德國規定了很重的賠款,剝離了但澤 薩爾和阿爾薩斯 洛林等部分領土,但英美期望保留乙個健康的德國經濟以賠償賠款,因此德國的工業體系基本保留了下來,德國依然是歐洲人口眾多的大國。至於賠款問題,1921年協約國賠款委員會裁定德國總賠款額為1320億馬克並每年償付20...

一戰如果德國贏了,還會有二戰嗎?

1 一戰如果德國贏了,你這個假設沒有可能,因為百分之一的可能都沒有,沒有一點基礎,假設就沒有任何意義。2 存在可能性的是如果一戰後,英法等戰勝國沒有那樣極其苛刻對待德國和對德國極盡羞辱,那麼真有可能沒有二戰。3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源主要來自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出的決定,凡爾賽條約 成為德國遭受嚴重不...

在足球圈裡,有哪些可以稱得上一戰成名或一戰封神的戰役,故事和傳奇?

羅比 真的太多了,先寫幾個印象深刻的,未來慢慢補 碧鹹姆 1996 年對陣溫布林登的半場遠射。當年剛剛結束外租鍛鍊不久,還沒有背上標誌性的 7 號球衣的小貝,在 96 年的英超揭幕戰打入了這記超級遠射,可以算一球成名吧,這記遠射也成為了當季英超最佳進球。歐文 98 世界盃對陣阿根廷的長途奔襲破門。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