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但是我有家庭,心有寄託,怎麼能做到不住心,不住相?

時間 2021-09-19 06:13:51

1樓:李瀟

首先心是什麼?你那個念頭?能動念的大腦?

都不是。真心離相,妄心住相,所謂不住相其實是說見真心,用真心。真心本不住相,不用你控制它。

而動念和動念的源頭大腦都是妄想心,妄心一定住相。

2樓:緣起性空真空妙有

以修行的心態去經營好家庭,做好世間法,但是不執著世間法!離世覓菩提,恰如尋兔角。一切世間法也是修行,都是助緣,不矛盾的!

3樓:勝戰

經高人指點 @當智 ,修改一下。

虛妄不是單純指有生有滅或永恆存在。既然說到妄,必然就還有乙個真跟妄相對,但偏執空、有一邊都是妄。

有的執著有這個相,有的執著空這個性,有的執著不取空不取有,這些都是不究竟。

真實就是,不是空,不是有,又是空,又是有。

在萬法一體之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就好了。無所住,就是無住,才能無所不住。

我是分割線

以下為原答。

虛妄,有生有滅,不是永恆存在。既然說到妄,必然就還有乙個真跟妄相對,但偏執真妄一邊都是妄。

有的執著有這個相,有的執著空這個相,有的執著又是空又是有,這些都是不究竟。

真實就是,不是空,不是有,又是空,又是有,可以現空,可以現有。

在萬法一體之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就好了。無所住,無所不住。就是無住。

4樓:知遙客

既然相非相,那看到的是什麼:如來。

既然有我,有家庭,那麼什麼是我,家庭又是什麼:緣、業。

既然心有寄託,那麼何為寄託:心不清淨,塵為性染,理亦生垢。

如來者,非如來故,非不如來,是名如來。

即已見相,如來如相;既然有我,塵緣亦起;既已為家,業業所現。

有心不空,金剛亦去;已有所依,心隨無止。

因何住心?本無為故;因何住相,行無生故。

住心即是,染指業緣,諸相不空;有常樂我,未得清淨。

我執都沒有去,又想著隨緣,

都不會站起來,就想著跑路了……

找人抱著吧,

躺輪椅上飛吧,

要不乾脆滾起來好了……

5樓:慈悲喜捨

《金剛經》裡已經反覆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了啊!

那就是書寫受持、讀誦、思惟經義、為人解說《金剛經》等般若經典經義,兼行一切善法。

1.《金剛經》: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2.《金剛經》:

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3.《金剛經》:

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4.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法的修行並無什麼神秘之處,也就是聞、思、修而已。

聞、思、修的乙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便是正確的能夠導向正見的語言文字。

能夠導向正見的語言文字,即是佛法的主要表現形式。

念誦、記憶背誦、思惟其義為人解說這些能夠導向於正見的語言文字,即是皈依於法。

般若經的語言文字導向於何種正見?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之正見。

《金剛經》等般若經的語言文字能夠引導我們慢慢悟入無相的實相境界,即從通過對般若經語言文字的聽聞、受持、背誦、思惟、廣為人說,而熏習具足般若智慧型,由漸漸得般若智慧型故,能得不住一切相,常觀諸法皆空。

具體而言:

每天讀經誦經,乃至背誦記憶經典,都是必須的。

把《金剛經》作為每日功課,也是必須的。

持戒修福忍辱,也是必須的。

南無釋迦牟尼佛!

6樓: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個法理的基礎是,無我,且不是修行作意境界上造作的無我,是法身自在本來無我的妙我真我,此真我妙我與本來無我不一不二,所以《金剛經》才是悟道的妙經。不知無我,不悟無我,用道理和思想來,總是覺得間隔了一層。

7樓:心路何方

當下就可以啊,只是你放不下罷了,所以你說你心有寄託嘛,既然知道自己心有寄託,為何還要心有所住?

所以解鈴還需繫鈴人,所以心出了問題,必定要轉心轉念,改心改念才行。

8樓:飛雪

你問了乙個佛祖整篇金剛經都在回答的問題,如果佛陀通達萬法的說法都不能讓你了知,那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說的豈不是更南轅北轍?所以佛陀說:止,止,我法妙難思.

你問這個問題是一種快餐主義思維,但顯然快餐不是宇宙真理.

9樓:善見 bhikkhu

只要稍微學點南傳五部尼柯耶或漢傳四阿含以及南傳阿毗達摩的人都應該知道:我們這些沒有斷煩惱的凡夫俗子,頂多也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而有六觸,觸緣受,在受處如理作意,如實覺知……

這如理作意,如實覺知的輔助修行,也是離不開的修行方法:

持戒對治以違犯性煩惱

修定對治以困擾性煩惱

修慧對治以潛伏性煩惱

修定是佛陀教導的止禪四十個業處!

或者:多貪者對治以不淨觀

多嗔者對治以慈悲觀

愚痴者對治以十二因緣觀

心散亂者對治以數息觀

我慢者對治以界差別觀

以上的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業處老師(指導禪修的)

南傳出家比庫的指導!

其實,很多風風光光的大老闆他們創業之初付出的勞動,灑的血汗比我們多的多的多!

我們看別人開豪車,也想開豪車,可是我們卻忽略了那些成功人士是怎麼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的!

更何況,不論是南傳五部尼柯耶(五阿含)或漢傳四阿含均沒有「金剛經」的記載!

就算是那玩意是佛說,您怎麼就不覺得那是兩個成功人士的聊天記錄呢?

好比兩個大富翁聊他們如何搗鼓江詩丹頓或勞斯萊斯!

其實佛陀是這樣教導我們禪修:

「復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長即知入息長,出息長即知出息長,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學一切身息入,覺一切身息出,學止身行息入,學止口行息出,如是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比丘觀身如身。」《中阿含·念處經》

我們偉大的佛陀還如此教導在家修行者怎麼過日子:

「初當學技術於後求財物

後求財物已分別作四分,

一分作飲食一分作田業

一分舉藏置急時赴所須,

耕作商人給一分出息利

第五為取婦第六作屋宅,

家若具六事不增快得樂

彼必饒錢財如海中水流。

彼如是求財猶如蜂採花

長夜求錢財當自受快樂。

出財莫令遠亦勿令普漫

不可以財與兇暴及豪強。

東方為父母南方為師尊

西方為妻子北方為奴婢

下方親友臣上沙門梵志

願禮此諸方二俱得大稱。

禮此諸方已施主得生天!」」

《中阿含·善生經》

10樓:甄先生

【紀錄片《心經》_完美詮釋心經的精華奧義-嗶哩嗶哩】https://b23.tv/TlWkFB

住有執著之意。

當然要愛家庭啦。好好經營,只是單方面說,事情是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復旦哲學教授講解'緣起性空'-嗶哩嗶哩】https://b23.tv/qsuoGN

如何理解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所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曾經的你 金剛經 玄奘譯本中有 言如來者,即是真實真如增語。言如來者,即是無生法性增語。言如來者,即是永斷道路增語。言如來者,即是畢竟不生增語。何以故?善現,若實無生,即最勝義。什麼是佛?如來就是佛,就是真正的真實性就是無生法性,就是破除凡夫境界的一切的真實,就是畢竟根本就沒產生凡夫的這一切的法。佛...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是謬論嗎?

思念 不是謬論,本話我的理解如下 世間各物 包括人 都會隱藏真實的自己,做出假意的動作,讓別人所看到的都是虛假的,不真實的。如果乙個人看到任何乙個相時,能夠去分析領悟相的另外一面,那麼就能看清相的本原,不被迷惑。如來,何為如來?相中真實的相,以及為何是此相的根源,就是如來。 善思意 須菩提。於意云何...

若見諸相非相,誰見如來?

劉至洋 若見諸相非相 就從情緒這乙個方面來講,大多數人認為情緒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於是被困在消極情緒裡面,無法走出來,一直痛苦著。其實痛苦它也是一種情緒,可以說情緒它也是一種習慣性產物,就害怕這種情緒產生本來是為了保護我們不受到傷害,但是當害怕成為你的習慣,會變得非常敏感,感覺世界上到處都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