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真正成為乙個現代民族概念裡的 族 是在什麼時候?

時間 2021-09-16 16:23:27

1樓:知箇蛋乎

要說概念肯定是漢朝形成的。說是西方傳過來才有的漢族,這種人就他麼一群榆木疙瘩腦袋的蠢蛋。

自己內部不需要但對外需要有個自稱,外人也需要對你有個稱呼。最簡單的就是用國名,朝廷名。秦朝太短,內部還沒有接受自己的身份。漢朝時間長,國家強盛,內部已經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

舉個例子,唐朝的那些胡人將領對外可自稱唐將,但他會自稱漢人,漢將嗎?肯定不會啊,因為你自己和其他人都知道你不是漢人啊。看到沒,漢人和胡人是有普遍承認的區分標準的,不是說都是唐人就都是漢人了。

漢人和漢族就是乙個概念,不是說西方發明了乙個詞來作定義,就弄的好像成了西方的玩意,中國從來就沒有過一樣。

好多東西其實中中國人對此是有意識,有概念的,但架不住西方人熱愛起名字熱愛玩定義啊。你只是光有概念,說它是如何如何這麼回事。人家西方人直接啪把名字一亮,哦,你說的這叫***。

你說以後按誰的來?肯定按西方的來啊。

2樓:慕白

有些人提出漢族是個新興民族,是近代才人為賦予的新概念,這我是極大的不認同。

他們無視漢人諸多客觀存在的共性,比如單憑文盲不認識漢族的概念,或者不同地域的文盲無法語言交流就不認為是同胞,或者近代以前並沒有漢族這一提法,就因此否定漢人作為乙個民族已經有數千年的存在事實,這豈不是一葉障目?

實際上漢族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意義,他具有實實在在的物質與精神內涵,這些內涵是由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各種文化民俗、歷史傳統、血源關係、道德審美哲學等等所構成。無論多麼落後無知的文盲,無論是山東還是江西的文盲,總知道自己姓張還是姓李吧,總知道盤古女媧嫦娥的傳說吧,總聽過劉關張岳飛傳包青天的故事吧,總會過年貼春聯清明去掃墓中秋吃月餅吧...等等這些都是漢民族流傳千年的客觀證據,而不是某些人所認為的:

漢族只有短短幾十年歷史,在漢族這個官方定義出來之前中中國人沒有民族。

這些人故意弱化中中國人的民族性,實際上是在打擊中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精神基礎,其真實目的我不敢妄自斷言,但在當前兩岸統一備受挑戰,西方國家對中國各種發難的形勢下,我不由自主地將其看作是某種危險訊號。

3樓:

漢族是華夏、諸夏民族的通稱。中中國人的夏、諸夏意識最晚於東周就出現了。夏民族意識的出現和當時中國的外部環境惡劣有密切關係。

周人和出於周人的諸侯以及與周人結盟的諸侯們需要以共同的姿態來抵禦和消滅不同於周人的夷狄。在長期的團結態勢下這些周人,晉人,衛人,燕人,齊人,宋人等會自覺的形成意識的共同體諸夏。尊王攘夷與諸夏親親的關係是分不開的。

4樓:鶴雲聲

實名反對幾乎說有說漢族形成於新中國之後的答案,民族的形成不是天上掉乙個名字就能夠形成的,而是經過時間的積累,同一文明的認同感達到了不可分割的地步。在不說五色旗都不知道嗎?五族和平共處,就是指的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啊。

先說結論,在諸夏的時代,華夏決定武力驅除其他諸夏時,民族便從此分而劃之。民族除去文化、語言、歷史的區別來講,最根本的其實是排他性。比如本人是少數民族,但是依然融合於漢文明之中,你說我是漢族,我也沒辦法反駁,但你沒辦法說乙個hui族是漢族對吧。

所以真正上來講,民族之間其實就存在非常巨大的排他性。這種排他性是雙向的,既本民族排斥其他民族,其他民族排斥本民族。

從現在的已有的考古發現,當時的諸夏時代。大部分的文明,應該是混合經濟體制,既游牧和種植混合。唯獨華夏是完全的農業文明,以畜牧業為輔。

約在西元前2200至2023年之間的齊家文化時期,幾個主要的遺址出土的物品中,就有豬和羊,既有農業文明的特徵,同時也有游牧文明特徵。

但是到西元前2023年時,文明開始出現了大分化。一部分轉向華香農耕文明,另一部分轉向依靠畜牧為生。在卡約文化中,河湟東部的羊取代了豬成為了主要牲畜。

在河湟西部,則完全是牛、馬、羊。在卡約文化出土的陶器種類和數量皆減少,器型開始減少,人們隨身攜帶的東西增加。

卡約文化為羌族文化,從出土的銅錢和陶器來看,和華夏文化遺址出土的有最明顯的區別。

但在有關華夏文明出土遺址中,比如二里頭文化遺址。大量的陶器種類和數量,以及出土的家畜遺骨頭,包括文字和圖騰崇拜。都顯示華夏文明自始至終,都是以農業為主。

同時對龍的崇拜,一脈相承到夏商周至秦漢。

二里頭的龍紋

商代銅器龍紋

當諸夏開始出現分化時,幾乎所有華夏文明據點開始聯合起來,共同驅除其他諸夏文明。二里頭文明、夏、商、周幾乎所有的對外作戰,均是以消滅異邦民族為主要戰爭活動。文化方面,所有的華夏文明割據點,均以獻祭羌人給先祖和上天為最高獻祭規格。

華夏文明同其他民族之間的驅除戰爭,一直從未間斷。比如在安陽殷墟出土的一萬多片甲骨文中,大部分都是同其他諸夏的戰爭。

商代對外戰爭中,攻打其他民族的戰爭始終是主流。同時,其他民族也主動攻打華夏文明。等待華夏文明形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漢朝,烏恆、匈奴等其他民族群體同漢朝發生了無數次戰爭,其中也不乏漢王朝將匈奴和羌民遷移至漢地居住,以圖同化。

但是這種民族差異使得大部分遷移進來的其他民族往往再一次叛亂。比如羌人、南越、五溪族等。

漢代對匈奴是完整的以滅絕種族為標準的戰爭,因為匈奴是唯一乙個封建化的大型民族國家。如果說漢代是華夏文明民族國家化的具體代表,那麼匈奴便是游牧文明民族國家化的具體代表。這是兩種從諸夏時期就一直排斥彼此,力圖驅趕對方而獲得華夏之地的戰爭,一直到雙方第一次以國家形式走上歷史舞台。

以下只列舉大型會戰,小的實在是太多了。

西漢:漠北戰爭,漢征南越,陳湯滅匈奴。

東漢:燕然山戰役、金徽山戰役、馬援平定交趾之戰。

唐朝:唐太宗反擊突厥戰役、唐玄宗時代小勃隸戰役、陝州戰役。

宋元明清除去農民起義,均是漢族同其他民族的戰爭。即使是清朝,漢族反抗其他民族的統治依然不斷。反清復明口號從未斷過,直到孫中山喊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才點醒了民族意識,但是不能否定漢族從華夏民族開始,一直至今都是乙個統一的民族整體。

民族本身存在和形成,和民族意識的覺醒是兩個概念。漢民族發源於華夏,成型於漢朝,從此同其他民族之間的戰爭一直未間斷。不論是游牧民族,還是混合經濟體制民族,亦或者南越山區的種植文明。

漢族從華夏同諸夏分道揚鑣開始,就一直同其他民族互相排斥,戰爭和衝突才是主流,和平和融合只是民族戰爭的副產品。

民族還包含了文化、語言、歷史三個維度上的差異,在諸夏文明之初。從文化上來講,出土的陶器,華夏文明大多有雲紋裝飾。

羌人出土的陶器:

匈奴出土的陶器:

而之後,春秋戰國華夏文明雲紋:

秦漢雲紋:

一直到明清的雲龍紋:

忘記民族誕生歷史,是對前人保家衛國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後人保家衛國的決心不負責任。漢族形成發展至今,而後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這是一種進步,但也不能因為進步就犯了白左的智商。

漢族的漢源自《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語曰天漢,其稱甚美」。

5樓:

元朝。朝代和民族國家是兩個概念

受過歷史學訓練的人都知道,世界上的民族都是想象的共同體,無論是法蘭西民族、德意志民族、俄羅斯族乃至大和民族,無一不是政治構建的產物,漢族同樣也不例外,漢族是被人為構建出來的產物,中國古代在元朝之前,除了漢朝,根本不會有任何乙個臣民自稱為漢人,都是以國號自稱。假如你生活在晉朝,那麼你就是晉人,唐朝則自稱為唐人,宋朝則稱為宋人,你稱呼自己為漢人早就被朝廷抓起來以造反的罪名處死。中國歷史只有天下觀,沒有民族觀,皇帝萬世一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你認同皇帝極其所代表的統治秩序,那麼你就是皇帝的臣民,跟你是什麼人沒啥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海外版早就已經對漢族的起源做了說明,現摘要如下:中國社科院在關於本國歷史的對外英文研究報告中稱:現在中國的官方語言普通話,是由元朝蒙古人創造並強行推廣到全國的。

清朝繼承元朝後,也使用武力繼續加強普通話的普及。並且現在意義上的漢族也始於元朝,漢朝時期的「漢」只是國家概念而非民族概念,直到元朝蒙古統治者將國民分為四等,漢人為第三等,漢民族從此誕生。到了清朝,又把漢人的範圍擴充,把原本元朝時期第四等的南人也併入漢人範圍,形成了今天的漢族。

而中國社科院的這些資料,是只對國外公開的,對國內則封閉。

【圖】《蒙古帝國在中國統治以及蒙古語對中文的影響》的首頁。此學術報告由中國社科院曹廣順用英文寫成。

今天特別有意思的是,雲南、貴州、四川人的語言跟淮河以北的語言與北京話同屬北方語族,因為蒙古人率先把這些地方征服了。漢語包括粵語、閩語、客家、吳語等七個語族,蒙古人先征服的地方說的就是北方話。而北方語族和南方語族差距很大,就如同外語。

中國現在所謂的官方語言是被胡人奴化後的語言。歷史上,中國北方長期受阿爾泰民族統治,所以北方話也就難免被阿爾泰化,從而丟失了大部分漢語方言所具備的特徵,還帶進來某些外族口音。比如大部分漢語分尖團音,普通話就不分;大部分漢語方言區分入聲和非入聲,普通話就不分;普通話的聲調有四聲:

陰平、陽平、陰上、陰去,而漢語的聲調分為八聲: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普通話的輕聲,實際就是聲調丟失,這種現象是母語無聲調的蒙古人留下的特徵;普通話中的兒化音非常多,也是其他方言所沒有的。現在普通話與漢語相去甚遠實際早就是漢語語言學的共識。

這個不是新聞,常識而已。比如,現在普通話只有平上去三聲四韻,實際上漢語為平上去入四聲八韻。還有,漢語無捲舌音,但有大量閉音節字,而普通話則有大量捲舌音,而少閉音節字。

金立國之時,西遼耶律大石立國於新疆中亞,對契丹漢人稱皇帝(西遷之部屬),對回鶻則稱汗,其世襲汗號漢譯『菊兒汗』或『古兒汗』,我們可以認為在南宋前期,『菊』於『古』讀音在至少皇室官僚的漢語中讀音相似。而懂得廣東話的朋友應該也知道這兩個現代普通話發音已經非常差別的漢字,在廣東話裡的發音仍然十分接近。同樣的例子是,英語中的『turkish』漢字中的『突厥』『土耳其』三者的發音在廣東話中發音仍然非常相近。

蒙古帝國征服了金國,再次為華北漢語(殺了90%華北人口,剩下的應該聽話了)帶來了新的語言和文化入侵。此時華北的新統治者是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支。元朝的上層漢族官僚不習蒙古語者是不可能站穩腳跟的。

而在征服南宋的過程中,江南漢民進一步移居嶺南,成了『客家人』,而他們那已經吳越化的(或者本身就是吳越語的)語言,經過當地漢人的影響,就成了嶺南一帶的『客家話』。最終大元帝國不考慮你說什麼方言,只要不動搖大元帝國的統治就行。這個時候,經過阿爾泰蒙古語支入侵和影響的華北,首先在元朝大都形成了元大都話(當時稱為『天下通語』),這就是普通話的始祖

怎樣成為乙個真正的文藝青年?

如果把文藝比作女神,偽文青是為了她而瘋狂,真文青是虔效忠誠。只有調動氣節甚至激盪起神聖感,作品才有不朽的精神刻度。這是從我的觀察出發,雖然每個人的風格不盡相同。水激石則鳴,人激誌則巨集。在平常的時候他們看起來是似病傻呆的,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處。故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有肩鴻...

如何從乙個偽文青成為乙個真正的文藝青年?

曾劍輝 記得另外有個問題也提到偽文青。不知道這個詞是因何而來。不過我的回答很簡單,偽文青這個詞非法!因為我的理解是文青是熱愛文學的青年的意思,也不知道題主是個啥複雜概念!熱愛,何來偽之說?至於對文學知道多少,和熱愛不熱愛沒有任何關係!我覺得不管前面回答了問題,還是準備回答這個問題的,可以至於此了! ...

從乙個對自律感興趣的人成為乙個真正自律的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80後簡單 首先我覺得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你目標的內在動因是什麼,內在的動力是自己真正認可的,那這樣做起來也有動力一直做下去。比如說我看書是希望提高自我,是希望更好的育兒。其次,找到目標人物,當想鬆懈的時候看看自己想要成為的那邊人,他在做些什麼,這樣也有了動力。第三 可以給自己設定獎勵,比如說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