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老子的「上善若水」篇在教我們如何全面的提高個人素養,您認為呢?

時間 2021-06-19 04:22:47

1樓:大興語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帛書版是有靜。多數的版本是不爭,我更傾向於有靜。因為道德經裡後面也是靜為躁君。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這裡水有兩個特點,所以接近於道。第1個是善利萬物。第2個是能夠靜下來。

能夠善利萬物,這不僅僅是素養,還是一種智慧型和能力。這得修多少年呀!

2樓:阿浩

這麼說不能為錯,但不是終結目標。修養提高了,對道德經的理解就會深一點,最終做到無為,大公無私。這個境界就不會在乎修養不修養了,道法自然

3樓:瀚海

為人處世的角度可以這麼理解,修身養性的角度這麼理解也沒錯。從天道的角度看,我認為在講如何對抗熵增。從實修的角度看我認為在講行氣。

4樓:戍成

「上善若水」並不是在教你如何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提高個人素質」這是個偽命題。

「上善若水」的真正目的是告誡人們要在思想上接受「三無」。「無形」、「無名」、「無為」。以「三無」換「不爭」,以「不爭」換「沒身不怠」!

5樓:郭之景明

老子在這裡以水喻道,繼續闡示大道的美德,即利萬物而不爭!蘇格拉底說至善很像太陽,其實萬物生長所依靠的Sunny、空氣、水都與大道一樣,具有相近的德行「玄德」。老子看待事物,往往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或層次,如上德不德、上士聞道、上善若水,太上,等等。

這裡將水列為「上善」,勸導君王效行水的德行,依道治國,不與民爭利。對於君王而言,利萬物而不爭,確實是天下百姓之福;而對於百姓而言,拿什麼去利萬物呢?百姓居下、處後,何以生存呢?

所以,筆者多次強調,老子書是為帝王服務的,不是給普通老百姓看的。有個前人叫諸葛臥龍,他看到道德經這段後,注說「人力無為。人力爭萬物而不讓,取萬物之所善,故幾於盜矣。

居福地,心魔淵,與偽善,言偽信,政自治,事利能,動善時。夫無不爭,故深尤」,可以看到人道與天道的巨大差別。

至柔之水,本身也是強者,巨浪滔天、洪水泱泱,其力無窮啊,只有平靜下來才能滋養萬物。

6樓:老花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領導,

都被周圍的人領導著。

所以我們都希望

家裡的、家外的領導們素質

都好一點,

其實別人也這樣希冀我們自己。

多謝聃兄教我

如何全面提公升自己的素質:

居善地——眼界

心善淵——器量

與善仁——仁德

言善信——信用

正善治——規矩

事善能——能力

動善時——時勢

不知這樣理解,準確嗎?

「上善若水」原出於老子的《道德經》,其義深遠,如何才能領悟這詞語的境界?

洛晰luoxi 老子曰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說,上善若水。怎麼樣善法呢?水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 衝突,卻身處於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其品格實在與 道 差不多了。在道家學說裡,水至善至柔。水性綿密,微則無聲,鉅則洶湧。與人無爭且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老子的《上善若水》中水有何特性?請結合現實生活談談你對其中處事哲學思想的理解。?

湯平 老子言 道為天地本源。道是何?道即至善,也為上善,上善為何?上善如水。因水為生命之源,水有上善之性。人即二滴水的結合而成為人,卵子與精子都是蛋白質組成,人的本質是碳水化合物,而絕大部分是水,故水也是人之本源。人如果要悟徹天 地 人之宇宙本源,老子告訴你若了解了水,你就離了解天地人之本源不遠了。...

老子的澄明境界怎麼理解

孫冉冉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 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