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中 命赴陽台 這個詞有何來歷?

時間 2021-06-05 13:14:16

1樓:入居法師

「命赴陽台」是錯的,應該是「命赴泉台」。

京劇演員要勇於改正錯誤

陽台1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

』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後遂以「陽台」指男女歡會之所。

南唐嚴續姬《贈別》詩:「風柳搖搖無定枝,陽台雲雨夢中歸。」

宋曾覿《菩薩蠻》詞:「陽台雲易散,往事尋思懶。」

明梁辰魚《浣紗記·演舞》:「靑簇簇花籠蟬鬢,軟迷離似陽台一片雲。」

2 即王屋山。

唐李商隱《寄永道士》詩:「共上雲山獨下遲,陽台白道細如絲。」朱鶴齡注:

「《真誥》:『王屋山,仙之別天,所謂陽台是也。始得道者,皆詣陽台,是淸虛之宮也。

』」劉學鍇案:「『陽台白道』即王屋山上之細徑。」參見「王屋

」。3 樓上房間外面的小平台。

巴金《春天裡的秋天》九:「我走過她的門前,常常看見她坐在陽台上。」

韓北屛《金字塔的啟示》:「我坐在開羅『島嶼之宮』旅店的陽台上,俯瞰平靜的尼羅河。」

陰台在北郊的祭祀土神之台。

南朝宋謝莊《侍東耕》詩:「陰台承寒彩,陽樹迎初薰。」參閱《漢書·郊祀志下》。

泉台1 台名。春秋魯莊公築。在泉宮中。

《春秋·文公十六年》:「毀泉台。」

《公羊傳·文公十六年》:「泉台者何?郞臺也。郞臺則曷為謂之泉台,未成為郞臺,既成為泉台。」

2 墓穴。亦指陰間。

唐駱賓王《樂大夫輓辭》之五:「忽見泉台路,猶疑水鏡懸。」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呀!這的是衙門從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寃哉,痛殺我嬌姿弱體閉泉台。」

淸周亮工《哭黃濟叔》詩:「海嶼書方寄,泉台客不回。」

陳毅《梅嶺三章》詩之一:「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漢語大詞典》

2樓:鳳點頭MENG

京劇其實有很多詞是生搬硬套的,為了詞句的工整,押韻什麼的,比如一些唱詞裡的「今日裡」,還有《坐寨》中的「我與同眾賢弟敘一敘衷腸」,這一句就有問題。很多的詞都是這樣的,不考究他的真實含義,畢竟當年的藝人念書也不多,所以有的典故是對的,有的是錯的,很正常。

3樓:Chong wang

現代人,不懂一些生僻的典故,還以為原詞寫錯了,有些人還給亂改,就貽笑大方了。

京劇裡,有很多「命赴陽台」的戲詞,現代人看不明白,也不去考證,想當然認為是「陰台」之誤,其實,陽台這個戲詞,解放前就有,繁體字,怎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

還有人,要改成「泉台」,當然,這樣的改法,從意思上沒有錯,不過原來的詞本來沒錯,因為自己不能理解,就改了,這也太兒戲了吧?

其實稍加考證,就能知道,陽台指人的死亡,並沒有錯。

陽台,是指巫山之陽台,在這裡,命赴陽台不是誤寫。《水經注》卷三十四:『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為草,實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

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雲焉。』 因為帝女未行而亡(即未嫁而死)。

因此,命赴陽台指人死,是恰當的。

有遠遁紅塵這個詞嗎,還是說這個詞造得很生硬?

程程吃橙橙變撐撐 沒毛病我們來看一下遠遁紅塵這個詞語,單拎出來看著可能不,那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遠離紅塵 遠遁江湖 遠遁山林 這幾個詞看著就熟悉了吧。離 本義,鸝 後假借為 剺 字,其義有離開 離別脫離分散 遁 本義,遷 逃 遁 字的含義裡本身就隱含了逃避,遁隱的避世心態。而常用的 遠離 不過是人們常...

「英雄」這個詞有定義嗎?

堅持乾到三十五 定義當然有,如前面的回答。從定義上看,做過小貢獻的人未必不能被稱為英雄。至於你們老師講作文,那當然得弘揚正能量,氣勢浩大的作文才能得高分嘛。個人對英雄的理解還是源於最近很流行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我從來不以乙個人的立場來判斷他 她是...

為什麼有 漢藏語系 這個詞?

譚樊馬克 是李方桂提出的一語三族,語系這個提出更早。那個年代不需要跪舔政治。侗臺的同源詞邢公畹論述很多,苗瑤的同源詞王輔世論述很多,都是建國後的。但確實看了看很像,不全是拉郎配。語言係屬就看核心詞同源,和語法什麼的無關。語法是可以接觸感染的。 郭小閒 咋看一下,好像漢語和藏語型別非常不同。比如從語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