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經》裡有其他了義經的內容嗎 原始佛教修行方法,不打坐,能在現代生活工作裡修行?

時間 2021-06-04 06:47:36

1樓:益西達哇普覺

這裡了義,不了義。其實是乙個判教的問題。

判教對於印度人有意義,對於外鄉人尤為有意義。尤其是漢地政治文化中心與印度相距甚遠。

能傳播到漢地的佛教相關經典,其實不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傳播而來,反而是印度最流行什麼,流傳到西域中間小國,再流傳到漢地。

這就導致乙個問題,一些經典,誕生時代相差太遠,思想上又有變化,那麼沒有經歷與其相呼應的緩慢社會變革。外鄉人不容易理解,單純以文解義,難免有偏頗,甚至矛盾之處。

諸多經典,其闡述的主張和修行方式也略有不同,如不區分,不利於不同水平的後學,找到適合自己對應的經典。

了義,不了義,其實題主問,回答者是否得正法眼,是否證得初果以上,或者換成菩薩道說法,現證空性。否則是沒有資格說,那些了義,那些不了義的。末學水平低微,就不會回答這個問題了。

關於打不打坐的問題,如果您的打坐是指通過靜坐等止,觀的方式,修習定,慧。那麼《阿含經》所包含的內容是肯定包含這部分內容的。

反而是,乞食,過午不食等作息的戒律規定,反而可能不太適應現代城市的高頻率的生活節奏。

2樓:子曰

《大日經》雲:"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同樣的,釋迦說法四十九年,最後走之前卻說自己未曾說一字,為什麼?

因為於佛法而言,一切修多羅皆是指頭,皆是指月之指。佛因不同環境、不同人而說不同的法,而不同的方便說法。所以,不管是大乘還是小乘經藏,皆是佛之度生方便,皆是方便說。

那什麼是佛真正的究竟說呢?那就是他老人家走之前所說的"我未曾說一字"。要知道,佛是在怕大家執指為月啊!

眾生若把佛的指頭當成了月亮,佛會死不瞑目的。

3樓:道玄

沒看過阿含經,不感興趣,個人不建議修南傳佛教的修法。佛教中很多人都喜歡比較經典,但佛法的傳承從來都是離開經典而延續的,沒有傳承談經典都是無稽之談!

4樓:之乎

什麼是了意,你清楚沒有?做每一件事,能夠一心一意,沒有雜念,就是修行。當你已經做到每事心無旁騖,打坐下去,很快就會身心俱空,漸入定境。

5樓:靜靜

打坐不是說必須坐著,所有回到本來的方法都可以的。

一心做事,專心做事,培養專注的做事也可以。

平常在工作中,如果覺得腦子不轉了,有條件可以立馬坐著靜心十幾分鐘,哪怕幾分鐘都非常好的,養成靜心的習慣對個人有裨益。

6樓:葉天陽

南傳佛教的目的是成阿羅漢和獲得大福德,可是北傳佛經裡說現在人已經幾乎不可能成阿羅漢了,還是修行菩薩道來的實在。

而北傳佛經裡經常講無量無邊福德,我卻也沒看得到啊,這就未必是真的。

所以,不能賺錢的原始佛教壓根沒有修行的意義啦,還是考個博士來的實在。

除了阿含經其他的佛經我看不懂,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是否應該改信小乘?

呵呵 整個宇宙只是你的大腦,我們從來沒有認知過現實世界。那怕一點點也沒有。理解了這句話,你就看懂佛經了。你看看人類大腦的記錄片。你就知道佛在說什麼了。古時候沒辦法,佛經只能那樣寫。 打豆豆的香蕉 不應該。因為大乘佛經也是需要慢慢領會的,不要在一開始就放棄了大乘。小乘有小乘的益處大乘有大乘的益處。金剛...

雜阿含經的「雜」是什麼意思?

在巴利語這部經對應的是相應部,從容看確實是佛給各種人,天等講佛法,由於講解物件不同導致結構看起來雜七雜八,翻譯成雜也很貼切 漢譯 雜阿含 應該更正為 相應阿含 玄奘在 瑜伽師地論 中曾經糾正過。真正應該稱為 雜阿含 的是 雜藏 但是 雜藏 沒有完整漢譯,南傳保留了 雜藏 現在漢譯叫做 小部 王五 早...

「五時八教」與「阿含經」的內容能否統一(三七日講華嚴十二年講阿含然後依次是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Nobody Frank 慚愧,我連五時八教都不清楚是什麼。當年因為對佛法的興趣,讀過一些關於印度和中國的佛教史,不過後來時間久了,也沒在這兒下什麼心思,早忘光了。說來實在是慚愧。發現在知乎上瞧一瞧,才知道自己的鄙陋,每天傻乎乎的過日子,本來就是初學,了解的就很少,這幾年又真的忘了很多,肚子裡沒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