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 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圓佛即成,是名真現實 太虛大師為開創者之名的「人間佛教」?

時間 2021-06-03 15:01:58

1樓:Sunflower

這就是大乘教的神奇之処

一群連人都沒做好的佛油子還想學佛?

還指責人家:你們幹嘛沒有追求?沒有信仰?

這也就算了,還天天跑出來秀智商。

2樓:

人間佛教的理論基礎是四無量心。

有情眾生四無量心五蘊證得人無人我,再以四無量心觀六塵,推出諸法空相,無有自性,證得法無法我。因而一切有為法在空性上是平等的,一切有情眾生在佛性(成佛的可能性,不是實體)上也是平等的,只因為因緣業力所致而在事相上有差異。由此,菩薩行者對自己要做到轉識成智,對眾生要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人間佛教的理論就從阿含經,以及佛陀的言行身教上推導出來了。

阿羅漢斷人執卻還有法執的說法是從什麼時代出現的? - 知乎

所謂成佛就是轉識成智。

在實踐中,時時保持四念處以抵禦無明,行住坐臥皆在止觀禪定中,更以四無量心觀一切法,修六度萬行,隨緣覺他。如此就是成佛。

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至於集體主義、捨小我成就大我,那是波旬的做法,不是菩薩行者的做法。

波旬就是那種精力旺盛,刻意強調無私奉獻,強行製造集體快樂氛圍的人。如果有人想從集體榮譽感中解脫,波旬當然要阻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奮鬥逼/事兒逼。

而菩薩行者是隨緣樂助,應機說法,三輪體空,無為而無不為。助與不助,在事相上有先後,在空性上是平等的。

所以我最喜歡這個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3樓:護法居士

阿難。我以十法得證菩提。雲何為十。

一者能施所愛之物

二者能施所愛之妻

三者能施所愛之子

四者能施所愛之頭

五者能施所愛之眼

六者能施所愛王位

七者能施所愛珍寶

八者能施所愛血肉

九者能施所愛骨髓

十者能施所愛支分

是名為十。我行此法。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何理解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

出來做官的忽悠下面屁民有一套,比如士農工商的排序,比如資本家剝削,在上位者用各種手段保持力量強勢,出仕的都是人賊,智是貶義,而下愚也只是為了眼前的苟且活下去 唯上奸與下苟不移 不要烤的燒烤 認識的三種境界,從低到高,依次為 1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下愚 2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半吊子 3 看山還...

如何理解 勞動力的使用是價值和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 ?

中印貿易 孫可林 這個初中政治題就已經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啊。因為只有勞動力在使用時產生價值,同時產生剩餘價值!勞動力不勞動的話,那麼他就是處於一種停滯狀態,甚至是一種自我消耗的狀態。剩餘價值就是勞動力使用過程中所帶來的增值部分!價值是從一種形式變為另一種形式而已,但是這個形式的轉變需要勞動力的參與...

你如何理解偏執?

子若不語 偏執並不代表一定會成功,只有匹配上相應的能力和學識,那麼才會有機會成功。偏執是一種性格特質,它體現了這一類人不會輕易放棄,也就是會堅持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性格對於想要成功的人而言非常重要。因為很多時候其實只要堅持一下就會成功 只是這種偏執它只是成功的其中乙個因素而已,並不代表你偏執,就一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