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一門方言發音很 硬 時, 硬 的概念是什麼?

時間 2021-06-03 06:37:31

1樓:未來濱崎步

首先說一句,不管什麼都是相對的,覺得某種」方言「硬和你目前所習慣的語言有關,都是相對於你以經習慣的語言來說的,如果沒有接觸過或較少接觸過別的語言,你應該既不會覺得自己習慣的語言(母語,普通話等等)硬也不會覺得軟吧。

我對硬理解是,,比如一些方言丟失了ng韻尾,則顯得比較軟,因為後鼻音帶來的感覺很渾厚,如鳴鐘鼓,有威嚴感,震懾感,即所謂比較硬,所以相對而言,後鼻音保留完整的相對於不完整的方言來說就比較硬。後鼻音不完整的方言:吳語,閩南語白讀,西南官話等等。

再比如,如今官話區方言-p,-k,-t,-m四個韻尾丟失,即中古入聲韻在官話中消失而只在閩,贛,客家,粵語中不同程度的保留ptk,吳語,晉語中的入聲韻尾退化成喉塞音,在韻尾的角度,相比較而言,這幾種語言硬的程度是(閩,贛,客家,粵)大於(吳,晉)大於官話,

這是因為入聲短促,一發即收,簡短有力,乾淨利落,比如-k韻尾可以帶來窒息感(從舌根阻斷氣流,體會一下)或是抽搐感。-p,-t韻尾可能帶來阻隔感,距離感詳見黃志華《保衛粵語 ──不容普通話獨攬中國語言文化之解讀權、演繹權與發展權!》由於聲門斷氣比舌頭費力,所以喉塞音韻尾有弱化趨勢,而且乙個韻尾相對三個韻尾來說前面提到的各種感覺也不夠豐富,所以硬的程度(閩,贛,客家,粵)大於(吳,晉)大於官話

再比如,降調給人的感覺是乾淨利落,牢牢握緊不放鬆,保護感。表肯定、決斷的語氣,不妥協。降調多的方言或是在普通話裡讀成公升調或平調的字在某方言裡讀成了降調,(例如粵語的高平(對應普通話的一聲)有時候會讀成高降調)這些方言顯得比較「硬」

還有就是介音,如在普通話曉(xiao)字中」i「就是介音,」a「則是主要母音,介音連線聲母和主要母音,有潤滑感,銜接感,柔和感,少少安撫感。相反失去介音的方言相對於沒有失去的來說聽感上更突兀,生硬

另外,過多的捲舌與兒化,則會顯得輕佻,浮誇,放蕩,矯情,既不是硬也不是軟。

當我們學習一門計算機語言時,到底在學習什麼?

以下是來自Python語言創始人 Guido van Rossum 2016年的一次演講,講述自己的經歷,以及如何創造出 Python 這種語言。關於計算機語言,他也提到乙個看法 我想說說程式語言對使用它們的人 程式設計師來說意味著什麼。一般來說,當你要求乙個程式設計師向乙個普通人解釋什麼是程式語言...

學一門英語和一門和一種中文發音不一樣的方言,哪個難一點?

myjs999 當然是英語。語言三要素 詞彙,語法,語音。學方言天生就不用管前兩者了。而且漢語還有形聲字,大部分同乙個聲部的字的讀音總是相同的,不管是什麼方言。這又減少了記憶量。 echo教你學英語 我個人感覺是方言更簡單些。我是客家人,長大的時候四周圍的環境都是客家話,哪怕上課很多老師都是用客家話...

法學是一門很需要邏輯的學科嗎?

法律競賽之友 存在很多部門法,不同部門法對邏輯的要求各有高低。比如說刑法三階層和四階層的分析方法。總的來說,法學是一門既文又理,邏輯和經驗並重的學科。這可以從各大高校法學專業的招生 既招文科生又招理科生 和課程設定 部分高校也會開設微積分,邏輯學 看出。其次,從當下法學教育的發展態勢來看,越來越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