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院哲學以什麼為基礎?

時間 2021-06-02 00:35:23

1樓:

放在High Middle Ages來說,scholasticism本身比起是個哲學體系,更是個教育方式,他的基礎是dialectics. 把學生分兩隊,分別用邏輯給自己的立場辯護。不同的Scholastic互相之間區別都很大,比如Anselm of Canterbury是個徹底的柏拉圖主義者,而William of Ockham是個唯名論。

2樓:慕林松

在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來看,經院哲學之所以成為經院哲學,很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有了士林學者的存在。從宗徒教父到希臘教父到拉丁教父。教父們主要都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高階神長。

比如是著名教區的主教、皈依前是社會名流的學者、遊走各地的神父學者。他們的學說大多跟牧靈工作或傳教工作上遇到的具體問題相關,他們一邊工作,一邊為理論大廈添磚加瓦。(參閱:

甘蘭《教父學大綱》)

有答主提到,經院哲學的基礎是亞里斯多德哲學。我認為這樣會把經院哲學的範圍縮小。因為亞里斯多德著作較為整全地傳入歐洲,要到接近十三世紀了。那十三世紀前的哲學就不屬於經院哲學嗎?

經院哲學與教父哲學的不同,在學者身份的角度來看,是經院哲學由一幫專業的學者來推動的。這是整個歐洲教育體系變遷的一種體現。高階神長們不再花費較多精力在理論建樹上,而是由修院學校—主教座堂學校—大學裡面全職的神父們來進行這項工作。

(參閱:羅漁《中古之光》)

所以,既不能認為西羅馬最後的皇帝死去後(進入中世紀),教會的哲學就變成了經院哲學;也不能認為,待到亞里斯多德著作傳入西歐,才有了經院哲學。

經院哲學的基礎當然是經院。經院意味著在歐洲大陸上,傳教工作基本已經完成,古典學術的一部分重新得到重視,教育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從模式上類似於中世紀的行會~(參閱:《中世紀的大學》)

想要用幾個簡單的名詞來定義經院哲學的特點,那是難以做到的。各大教區:羅馬、巴黎、坎特伯雷等,都有大量專門從事學術研究的經院學者;本篤會、方濟各會、道明會也對哲學做出諸多建樹;牛津大學和巴黎大學的學者們對經院哲學的發展更是起到重要的推動。

他們的學說各不相同。(參閱:大衛·瑙爾斯《中世紀思想的演變》)

經院哲學的參考文獻也絕非聖經+柏拉圖,或是聖經+亞里斯多德。幾百年的教父著作紛繁複雜,密契主義者的碎片化文獻...這些文獻都是經院哲學從中汲取營養的寶庫。

經院哲學的著作形式有時候會呈現一種「大全」的樣態,大概在阿伯拉爾之後逐漸盛行。聖多瑪斯·亞圭納和格羅斯泰斯特等經院學者都有寫過大全體裁的作品。這與辯證法的運用不無相關。

如果認為經院哲學都是自說自話,那完全是誤解。經院學者們之間的針鋒相對成為了經院哲學的乙個特點,這是以頻繁的交流為基礎的。

3樓:Reacher Miao

對於今天經院哲學研究的現狀我一無所知。不過對一些普通的天主教學者的情況我比較了解,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曾經有機會大致翻了一下天主教老師的哲學書,這些研究物件的共同點大概是以已經有的東西加上個人的體驗為基礎,我的結論是這應該是大部分天主教學者的研究方式。

已經有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是幾個巨人和一些近現代有趣的傢伙的著作,加上一些帶你走進宗教大門的入門書。老師們一邊讀這些著作一邊在書上做筆記,一邊記錄生活中的現象來印證他們的觀點。因此我得出乙個結論,那就是他們往往是以現有的東西加上自己生活體驗為基礎的。

宗教難以擺脫個人信仰存在。如果你不相信它,你很難有動力研究它,因為大部分東西都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之上,用信仰解釋一切。因此今天的宗教研究基礎很可能是信仰二字。

以哲學為目的 學德語還是法語

JETUBOY 我因為對法國的一些哲學書籍感興趣正在學法語,德語等法語過了前中期難關只剩積累的時候再考慮。我覺得還是你比較傾向哪種書籍學哪種叭。 建議學德語 德國有許多世界知名的哲學大師,德國哲學專業也是很厲害的而且為什麼德國出了許多哲學家和思維家,這也和德語的語法思維有關,德語本來就是一門嚴謹的語...

中醫脈診應該怎麼學,以什麼書為基礎?

1 脈診從初學到提高 2 脈經 3 太素脈訣 4 醫燈續焰 5 瀕湖脈訣 6壽氏脈學 心有靈犀一脈通 7三指禪 9 脈經 最後有氣口九道脈法可以參考 針經知行錄 先寫這些 中醫脈診,當數古代醫家為精,這既是古代技術條件低下迫出來的,也是古代醫療實踐的智慧型結晶。正因為它在診斷學上的便利性 重要性 科...

現在那些以哲學為專業的人們怎樣掙錢?

學哲學一般只有兩種情況,一是其他的學不會只能學哲學這種一般本科就結束繼承家產去了,二是真的搞學術一路做研究30歲之後有了教職也不會缺錢。兩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家裡都不差錢。 壬溪 題主的問題需要分析一下。什麼叫以哲學為專業,如果說是那些本科專業被選擇了哲學的。反正四年該學學,畢業了幹自己想幹的事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