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讀過《僧侶與哲學家》這本書的,讀完之後你的感覺如何?

時間 2021-06-01 12:51:10

1樓:小小的水瓶

非常非常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佛教有一點點好感或者是對佛教有些誤解的人!

情況就是,兩個人的對談,很多時候並不在同乙個層次上溝通,乙個想要得到的是形而上的邏輯思維上的解答,乙個回答的確實經驗層面的內容。文中有很多很震撼的部分,譬如藏傳佛教徒的修行、佛教對生死的認識。總之很不錯。

我個人有一點點小小的疑問,《僧侶與哲學家》這本書為何突然就下架了?

2樓:畫意拂曉

讀了,談到的問題正好跟我讀之前思考的符合,我們活著的意義?是「聰明的快樂」,但是還需要繼續思考,哲學培養人的思維方式,佛學就是心法了。我是黨員,但是還是需要修煉心法,馬克思和佛學的心法都想修煉,不過可能佛學的科技層面來講更高深,馬克思的更貼近實踐。

3樓:程軒

我覺得,每個人心中對所期待的人生狀態有不同的定義標準。對有些人而言,西方的理性思維式的社會結構和環境,幾乎可以滿足他對這個世界的所有期待,那佛學對他而言,可能就是一些人的業餘愛好一樣,並不會對他產生多大的吸引力。對有些人而言,靈魂的完美可能是他內心深處更期待的一種狀態,不願意稀里糊塗的過一輩子,而且他對這個是否「稀里糊塗」的標準較許多人更為嚴刻,因此對這種抽象的意義、邏輯、思維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就更為深入,這樣的習性可能會更容易對佛學產生興趣。

具體到這本書,我覺得是當今理性思維和佛學倡導的用自己直接體驗真理的這兩種世界觀的很有意思的碰撞。

猶記得在賈伯斯傳裡面,描寫賈伯斯十幾歲的時候去印度的經歷的時候就有過這樣的描述:「西方的理性思維並不是人類先天就具有的,而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它是西方文明的一項偉大成就。而在印度的村子裡,人們從未學習過理性思維。

他們學習的是其他東西,在某些方面與理性思維同樣有價值,那就是直觀和經驗智慧型的力量。

在印度的村莊待了7個月後再回到美國,賈伯斯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瘋狂以及理性思維的侷限。如果你坐下來靜靜觀察,你會發現自己的心靈有多焦躁。如果你想平靜下來,那情況只會更糟,但是時間久了之後總會平靜下來,心裡就會有空間讓你聆聽更加微妙的東西——這時候你的直覺就開始發展,你看事情會更加透徹,也更能感受現實的環境。

你的心靈逐漸平靜下來,你的視界會極大地延伸。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東西。這是一種修行,你必須不斷學習。

」相信可以通過這本書幫助我們對這兩種感知世界的方式產生一定程度上的理解。

4樓:聞淙

世界觀是我們行動的基礎。當哲學家否認生命的持續性時,他又怎麼會接受佛教的實質性內容呢?同樣,當讀者去對佛教和科學進行選擇時,必須得深思我們的生命問題,我們的生死問題...

如果生命只是物質的化學反應,那為什麼意識本身有能力懷疑自己的存在?

如何評價《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這本書?

JASON YANG 這算是興趣讀物,和明朝那些事類似 讀完如果得到 哲學挺有趣的,我決定找本像樣的哲學入門書看 那這本書就善莫大焉。如果看完之後覺得 我算是哲學咋回事了,以後有人和我槓時候我就拿出康德黑格爾玩死對面 那就嗚呼哀哉了。 Pacemulo 我覺得這個書和蘇菲的世界可以都讀,他倆比較互補...

有沒有人總結哲學史上,哲學家對哲學作的定義?

櫻桃小丸子 黑格爾 小邏輯 哲學是一種特殊的思維運動,哲學是對絕對的追求。哲學以絕對為物件,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 羅素 西方哲學史 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於那些迄今為止仍為確切的知識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 但是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

哲學家與科學家哪個對人類的進步更重要

悲酥清風 個人認為哲學更重要吧,動物植物沒有科學的概念 或者ta們本身就是科學 但有時依然可以傳達哲學意味。當然這是站在人類的立場上說的,或許ta們也有屬於ta們的哲學和科學。 wm650 個人認為人類完全可以不發展科技。凡事都有雙面性,科技也一樣。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