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客」的「說」shu 讀音是否應該統一改成「說話」的說「shu 」?

時間 2021-06-01 11:11:28

1樓:月鏡星橋

反對修改。適當的文白異讀是正常現象。書面語「遊說」「說客」的「說shuì」意義都與平時表示說話的「說shuō」有區別,含有「用言語改變某人主意」的意思。

強行合併是在製造混亂,甚至是降低了漢語以音辨義的能力。

2樓:水澤

強烈反對!

如果再如此下去,文化將不再叫文化!

讀書將不再叫du shu 叫do xu di xi人叫的多了,也就成了多音字了。

憑什麼?我本名天霄,莫不是被人叫宵夜叫多了就成了宵夜?

3樓:

反對修改!雖然一介草民人(háo)微(wú)言(luǎn)輕(yòng)。。。

文字的修改應該是為了方便群眾使用,降低文盲率。比如簡體字的應用,確實給文字普及帶來了幫助。再比如斜(xiá)→(xié),野(yǎ)→(yě)。

但「說客」這個詞怎麼看都不像是老百姓的常用詞彙,恐怕文學作品使用的更多一些,這個修改毫無意義可言。

再說了,要改就改個全套的啊,目前說(shuō)客和遊說(shuì)一起存在的情況,只能證明有些人要麼語文水平有問題,要麼腦子有坑。

另外「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觸龍說(shuō)趙太后」什麼的,感覺土爆了。。。

怎麼看待部分漢字的讀音被統一規範(2019 2 18)?

Kai Yung 有的字被改得很奇怪 如 蕁麻和蕁麻疹 聽說1986前,蕁麻疹 是讀作qian麻疹的。奈何本人不太清楚86年以前的讀音,不太確定真偽然後你舉的例子。還是先確定一下真偽吧。目前沿用的仍是1986的音,並沒有改 令貳貳壹 漢字本來就音少字多,同音字太多,如果乙個字讀幾個音,同音字就更多了...

藤蔓一詞的讀音是否經歷過更改?

夢羽靈泉 我記得小時候學到這個字應該是在 我的戰友邱少雲 之中 其中的詞是 蔓延 另一篇課文是 愛蓮說 中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這兩個詞中,蔓都讀man,因為都是動詞 所以小時候我們對蔓這個字的第一印象就是讀man 賈平凹的 醜石 中也有 枝蔓上下 用法同於 不蔓不枝 故也讀man 於是小時候我們以...

漢字的讀音是否與其含義有一定的關聯?

付求庸 我想到所謂的行業音現象,有些專業為了防止歧義,會把一些常用術語改為特殊的讀音。比方說 淬火 和 退火 兩個詞,在車間嘈雜的環境下很容易聽岔,就會把淬讀為zhan 這個例子可能不是太好,因為zhan的讀音可能來自於蘸 不過 頻率 這個概念,也就是題主說的冷與熱的區別,是要結合語境的,對於鐵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