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人名出現過用 曉 字替代 小 字的風潮?

時間 2021-06-01 05:46:40

1樓:JoeMartini

第一批用小明小紅小剛小強寫作文的孩子們長大了,有孩子了,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寫進作文裡又不是被寫進歌詞活著史詩

所以換個又懷舊又不那麼直接的字~~~

2樓:輕風送佳音

這應該是在改革開放的時候,人人都覺得自己見識淺薄,或者覺得28不夠,小字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種井底之蛙的自知之明,改小為曉則給人一種探索,求知的慾望,符合時代潮流!!!

3樓:

"小" 太普通太平庸了,在崇尚個性的現代社會裡人們並不願意起這麼普通的名字,但並不是每乙個家長的文化水平都足夠能給孩子起更好的名字,所以退而求其次,只好在「小」的同音字上打主意了。「曉」和「筱」的流行莫不如是。

4樓:Sheryl Tsai

我的理解是「小」字一度用的過於氾濫,重字率高,顯得也不是那麼有文化。於是出現了「曉」的替代避免上述情況。

現在很多家長還愛給小朋友用「筱」字,這可能會發展為比「曉」更高階的替代風潮。因為「筱」字不僅和「小」同音,而且本身就有同「小」的意義[1],文字本身比起「曉」也更少見。

[1] 筱字釋義 http://

goo.gl/M7D4g

翻譯外國人名時,什麼時候用音譯,什麼時候用意譯?是否有規範?

取決於原名在其原語境中是什麼樣的。比如雷神的名字,大部分時候只代表他的名字,沒必要強調突出他是奧丁的兒子,哪怕他確實是而且這很有牌面。所以我認為應該翻譯成奧丁森。在雷神強調自己是奧丁之子時他會說自己是 son of Odin 簡單點說,我看到的幾乎所有情況都是音譯更適合。只有在翻譯名字中間帶綽號的時...

為什麼我國人均素質和道德水平那麼低?

我不插嘴 因為貧窮。窮是萬惡的根源,道德差其實是保護傘。這個惡性迴圈的頭不知道從哪個時代開始 但就是一直延續著。因為窮,你就只能想辦法去討生活,存錢 就在這個過程中,有人變質變壞 有人變得野蠻張狂 他們沒有很足夠的文化知識作支撐 涉及到了利益就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解決 從金錢到生活瑣事,人際交涉 骨子...

外國人名是怎麼命名的,為什麼有的人讀前面有的人讀後面的名字

外國名字不過就是first name middle name 但是middle name可能會有一串 姓,姓也可能比較複雜。大多數用姓稱呼多,親近的才會用first name,除非特別正式很少用中間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這是拉斐爾全名 古代人稱呼約定俗成,第乙個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