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屜」的造字本義是什麼?

時間 2021-06-01 02:56:15

1樓:7709832001

在開始答題前,我想給題主和所有的知友三個忠告:

請題主不要盡信許書段注而忽略現今諸多語言學泰斗的研究成果。

請題主不要相信象形字典,商周時期是有形聲和假借字的。

請題主不要亂花錢。

題主說「世」的本義是「三十」,然這個結論是許慎先生基於經訛變後的小篆的解字,所以不能盡信。

金文乃擷取「枼」的上半部而來(林義光、裘錫圭、劉釗),「枼」是「葉」的初文,象樹上有葉之形,「世」把樹枝上的樹葉形省為一點或一短橫。林義光認為樹葉重累百疊,故後引申為世代之「世」。[1]

來看看字形:

從左到右為:金文、說文、楷體世;金文、說文、楷體卅

世字的枝幹數和葉數都是三,這是省筆的做法,與三/三十並無直接關係。而卅則是從三「十」(甲金文十作一豎畫,時有加一飾筆),底下又加一橫畫以合併(與廿形同)。

此外,先生還有在其他地方有差忒之處,諸如「古」之本義非「故」(當為盾牌義,象形字);「有」與「月」無關(當為持肉,會意字);「也」並非象「女陰」之形(段玉裁先生則從此說,且對眾質疑者發起人身攻擊);「為」非象牝猴之形(甲金文象一人牽象勞作,指事字);「臣」是「瞋」本字(本非大夫義)……

象形字典胡亂解字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可以參考趙瑾昀老師的回答:「象形字典」的可信度如何?,以及馬克先生的給出的告誡:

漢字「疌」的造字本義是什麼? - 譚樊馬克的回答 - 知乎https://www /question/455483997/answer/1843784696

至於所謂的私貨是什麼,我在這舉個簡單的先秦形聲字:

鼻。《說文》雲:「從自,畀。」(疑闕一「聲」字)

看看象形字典是如何解的:

象形字典「鼻」字源解說

它說「自」是「鼻」本字(茲無誤),然卻將下面的「畀」解釋成「蛇信」。所舉的古鈢(即古璽,印章)也不是金文。

至於「畀」字嘛:

象形字典「畀」字形演變

它的甲骨文我沒找著。金文目前故宮博物院給出的解釋是以下字:

金文用作人名(身夷)。本義是舉。[2]與「畀」不同字。

答主也不知道為什麼:

最後:「屜」多表示抽屜,即安裝在桌、櫃等家具中可以抽出推進,用以盛物的器具。如北周庾信〈鏡賦〉:

「暫設粧奩,還抽鏡屜。」《金瓶梅詞話》第73回:「春梅也不瞧,接過來似有如無掠在抽屜內。

」《紅樓夢》第42回:「再要頂細絹籮四個,粗絹籮四個,擔筆四支,[……]浮炭二十斤,柳木炭一斤,三屜木箱乙個,實地紗一丈,生薑二兩,醬半斤。」

是形聲字。

2樓:

首先,不是所有的字都是先秦時期造出來的。比如近代為了表示外國引進的單位和概念,搞了一堆「兞兝兣兙兡兛瓩粍糎粁嗧圕」之類的東西,這就是近代造的字。

每個時代都會造字,先秦的字只是一部分,還有相當多的部分是各個時代不斷累積起來的。

此外,形聲字又不是什麼壞東西,你幹嘛那麼排斥它。正是因為有了形聲造字法,漢字數量才得以飆公升,漢字的表達效果才大大增強。形聲為漢字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應當喜歡形聲才是。

先秦時期的虛詞,一般用假借字來表示,假借的字,有的是表意字,有的就是形聲字。比如「之」,本義是「去;往」,假借為助詞和代詞,這是表意字的假借。比如「所」,本義是擬聲詞,表示伐木聲,戶聲,斤義(斤類似斧子),假借為名詞和助詞,這是形聲字的假借。

至於「屜」,是從「屟」演化來的。其他答主已經分析得很清楚了,我就不再說了。

3樓:弓手

屜:屍字頭表示與身體有關,雙人旁表示與出行有關,世字表示是日常用品。

屜——最早是馱畜身上揹負的橋型分格式載物器具,出行所用,稱作「鞍屜」,功能外形類似現代自行車馬鞍包。

特點:分格式容器、開啟方式是向外抽出,以後具有類似特點的器具便稱為「屜」。

「鞍屜」至少在上世紀中葉還廣泛存在於中國農村,抗戰時期,白求恩大夫根據其見到的「鞍屜」製作了馱在馬背上的便攜移動醫療組合箱,取名為「盧溝橋」。

4樓:

本字是《說文》中的「屟」,本義為「履之薦也」(從段注改),即段注所謂「今婦女鞵下所施高底」,因形似而引申為。

造字原理自然是形聲。屟*(s-)Lep,從枼*lap得聲(因為*Lep一類的詞太少,沒有特定記錄這類音節的聲符,所以選擇了乙個音近的聲符)。這個詞有兩個變體流傳到了中古,*s-lep發展成為韻書中的蘇協切(對應普通話的xié),*lep-s發展成為韻書中的他計切(對應普通話的tì)。

5樓:天上有天

尚未發現「屟屜屜」的商周秦時字形;而且在《說文》裡也不存在(說文中有的是屟,鞋跟);是乙個非常晚才出現的字。

字形上,屜可能象方形抽屜的側面之形,屍象形外框,世象形內容器;屟之「木」部示意是木製的;屜之彳部示意是可移動。按此思維,屜字有更好的構形,為,「匚+世」,或「匚+廿」。

漢字「疌」的造字本義是什麼?

稽古明今 象形字典有乙個觀點我非常贊同 字形是第一位的。是的,字形是造字時的本義,而其他的義項很大部分是在經典的上下文運用中引申出來的。象形字典的不足也很明顯的 缺乏系統的解析字根,特別是對漢字的演變採用了近代錯誤的新文字理論,訛變 說比比皆是。這就造成了自我矛盾 既然古人的錯別字是造字主要動力之一...

「當」(當)字的造字本義是什麼?

稽古不明今 尚 從 向 面 八 向上凸破 露面 之象形 和尚 禿露 尚書 又或指出土之書 賞 貝之凸露 嘗 旨 蘸食 之凸露 裳 衣之上露,上曰衣下曰裳 裙 掌 手之凸露 於袖 黨 炊煙之公升露 同 夥 同食者 即有共同利益 堂 土 臺 之凸露 猶講台 舞台類,有主席台之建築 又或從 高 土 棠 木...

「夌」甲骨文的造字本義是什麼?

jointer 上面的土是100,下面的是1001 九 合起來是100100,有乙個1重合了,查一下是震,震的另乙個音是雷。lei的ei互換是lie,e是eng的省略,所以讀lieng或ling,像兩個 山 落在一起。更有意思的是,夌的下邊部分似甲骨文的 文 是如尼字母的第二十三個,意思是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