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語文老師不乙個個教漢字本義?

時間 2021-05-07 13:27:35

1樓:隨風飄盪的蒲公英

啟蒙私塾教育荒廢、用流水線工業化思維教漢字的結果。

所以我個人買了幾本解析漢字本意的書,挺有趣的,體會到了造字那一瞬間的奇妙想象力。

2樓:黃復雄

小學、初中語文老師、語文課(只有小學和初中有識字要求)的職責是教孩子「識字」,然後能讀書,然後能寫粗淺的習作,也就是讀寫入門。這樣下來,初中畢業生成為有基本讀寫能力的公民,老師和學生的人物就完成了。

母語識字的實質是心裡面的語音(字、詞)和書寫形式(字形、詞性)對應起來,然後在閱讀時候能倒過來,看見書面字詞就能想起語言。(這一點跟外語學習還不大一樣。)所以識字能做到看見字詞能讀出來就算認識了,跟理解與否,理解多少,沒有直接關係。

理解需要在生活閱歷、對話、閱讀來促成和加深;再說,「理解」本身是乙個複雜的無底洞,理解本義只是其中一隅。

再說,小學、初中生的讀,當然是現代文為主,古詩文只佔極少的比例。而漢字本義,對於理解現代詞彙當然有用,但卻不是必須的。

而且大學語文也不這樣教啊,大學中文系本科也就是隨便教幾個,感興趣的再去學習、研究。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好東西,漢字本義只是其中之一。國家的公民教育,要給乙個公民基本的知識和能力,比如踢足球 :),而不是所有的好東西。

古代識字跟現在的語文課識字最大的區別是,古代是集中識字。張志公先生說:

識字教育是傳統語文教育的乙個重點。在這個方面,前人用的工夫特別大,積累的經驗也比較多。很突出的乙個作法是在兒童入學前後用比較短的一段時間(一年上下)集中地教兒童認識一批字——兩千左右。

(張志公《傳統語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集中識字,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使用有限篇幅的材料,盡可能快地認識一批常用的字。古代啟蒙集中識字所用的材料,宋代以後主要是「三百千」和各種「雜字」,都是專門為集中識字編寫的專用教材。其中《千字文》《百家姓》是沒有重複字的韻文本表。

早識字,多識字,這樣就可以盡早閱讀,多閱讀。這才是語文老師的責任。

3樓:nemo

然,持肉在火上烤,燃燒的意思,後來借為這般之意,所以另造一字,燃。

你是老師,跟你的學生講了它本意,他寫作文時,嗯燃燒的燃咋寫來?想起來了,火燒狗肉,欣然寫下「今天老師教我們』然燒』一詞,她講得特好,我一遍就記住了。」

4樓:荒島

表示讓乙個古文本學專業畢業的研究生,乙個乙個教都有難度。更不用說其他專業,教小學的老師一般也沒有這個水平。

嗯,相對今天的語文學習而言,也不是太實用。畢竟是為了普及知識,講的太深也不合適。

5樓:水之甘然

漢字哪來的本義?本義不是字而是

所以這個問題就是錯的

更讓人驚愕是如此表述:

中文一開始是靠字表達意思的。

中文一開始就是以語言表達意思,眾所周知語言先於文字

所以語文老師不交。

6樓:熊貓語文

不是所有的漢字都有考證出本義的,迄今發現的甲骨文文字只有4000多個,約三分之一考證出是什麼字。而現代漢字的總數幾萬個,不是乙個數量級。

還有古今異義、假借字、異體字、簡化等等因素,很複雜,沒有人知道全貌。

不講可能是老師自己也搞不清楚,也可能是應試教育下有些老師習慣了不考就不講。

說實話,雖然全貌很複雜,但講講造字法還是應該的,偏旁部首都很有意思。

7樓:

已經有這方面嘗試,正好現在各地網課的資源不難獲取,題主可以看看,現在有些語文課本附帶一些。關鍵看教材編寫組和各地教育局的教案組能力,到各校老師執行已經是最後環節。

8樓:吳默

因為語文課是中國的語言文學課,且更偏重文學,是一種普及類課程,而漢字學這門學問更適合深入研究,是乙個值得探索的專業類課程。

9樓:雜耍者大大

漢字本意是你自己摸索。什麼偏旁、什麼部首、讀什麼音。你自己細細品味就能品味出來了。

小學老師已經教過你了。實在不知道就是查字典吧,網上查。如果老師一各一各教你不就太浪費時間了。

你不用上課的嗎?一節課就只教漢字。你是日本人嗎?

10樓:woodoo001

其實很簡單,因為沒有必要。

就像你用軟體,大多數人只要會用就行了,沒有必要了解每一項功能的程式設計語句。甚至對於多數人而言,都不需要掌握這個軟體的全部功能。

文字也是如此,對於一般的日常交流以及閱讀來說,了解其通用字義即可。

漢字演變到現在,很多字的字音、字義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你不需要去研究古代文獻,就沒有必要了解每乙個漢字的本義。因為絕大多數早期即存在的漢字,其本義與今天所通行的字義,關聯性已經不大了。

所以正常的普及性教育,沒有必要去教每乙個漢字的本義。

11樓:拾樵伴讀

太難了,真的太難了……絕大多數師範大學本科畢業的語文老師達不到教漢字本義的水平。

漢字有音、形、義三個維度。對應到大學課程裡,應該包括不限於:古文本學、說文學、漢字構形學、音韻學、訓詁學,這是基本款;想學得更透徹點還要涉及:

古代文學、歷史學、文獻學、文物學、考古學、俗字學、俗文化學、天文學……

好像很難窮盡式列舉所有相關的學科和課程,而且我也不太相信培養中小學語文老師的師範學校能把這些課程全開齊嘍,不少語文老師還是半道出家,那水平和題主所期望的差距就更遠了。

漢字的"本義"這個東西,其實魯迅也說得比較明白:「每乙個方塊漢字,是都有它的意義的,現在用它來照樣的寫土話,有些是仍用本義的,有些卻不過借音。」

能保有本義的字,如「山、水、人」等等,不深入教學也能讓學生很直觀地從字形理解;

與本義有偏移的字,如「書、文、為」等等,需要回溯到甲骨金文的字形,並講述當時的人文環境、社會風貌、生活習慣,才能把書、文、為分別對應到用毛筆在甲骨簡牘上的書寫動作、紋身或斑紋、牽引大象這幾個原始意義上來;

而更有常用而混亂的「走」字家族,《釋言》解釋說:「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分別對應為現代漢語裡的走、快走、跑。這裡有兩個問題很難釐清,乙個是為什麼放著步、趨、走三個字的本義不用,要演化成今天的走、快走、跑,另乙個是走的本義到底是什麼,我想光是「走」這乙個字的教案,就得寫上厚厚幾冊吧。

等有空了再舉個例子說明一下教造字本義的難度所在,就說說我們最熟悉的東、西、南、北這四個方位字,今天先寫到這裡。

12樓:大貓

一方面因為漢語言文學師範生很多都是不太優秀的學生,沒怎麼好好研究文字學,另一方面在於目前的小學語文課本和課堂安排,把識字放到課文學習中,導致識字的碎片化,沒有系統學習漢字知識的時間。

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把識字教學從隨課識字變成集中識字,安排乙個來月時間集中學習漢字。當然這種方式能不能行得通,我不確定。

13樓:

虧得題主不是教育部的,不然我這兩千五百漢字都沒認齊的,恐怕得折價認字呀。

就說「走」字吧。在文言文裡走可是有跑的意思,這麼搞同學們不得精分呀?

14樓:小凡凡

1.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要為作家。傳統語文教學著重教學生反覆學習字、詞、句、背誦段落、章節或文章節選,要求孩子達到正確書寫漢字,詞語、掌握被子句,把子句,疑問句,反問句等語法、熟練背誦美文片段,再加上反覆練習抄寫生字生詞,通過這些讓孩子熟練掌握語文基礎知識。

把語文學習的重點放到基礎知識學習上,正確使用詞彙和語法是要培養寫作專家麼?不是每個孩子都要成為作家的,基礎只要達到孩子沒有閱讀障礙的水平就可以了。基礎字詞過多占用課堂時間和課下作業,不僅使語文學習變得乏味枯燥,也勾不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2,閱讀,才是語文學習的關鍵。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要從小培養,不認字的時候家長陪著孩子給孩子讀趣味性的繪本故事,學了拼音了,簡單識字了家長陪孩子一起閱讀,一年級的小學生自己看拼音讀故事書完全沒有問題。我說的閱讀,是整本書閱讀,而不是片段化閱讀。

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孩子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詞會主動查閱,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對基礎知識的積累自然而然就積少成多了。語法也不必刻意深究,能領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或有所感悟有所收穫,不比會語法和默寫節選文章更有意義?老師的主要任務是鼓勵和引導,鼓勵孩子海量閱讀,大量識字,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將讀過的書分享給小夥伴,在複述的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總結能力就得到了非常好的鍛鍊,而且讀好書對孩子價值觀的塑造是非常有助益的,閱讀和分享會幫助孩子成長為儒雅,大氣,Sunny的少年。

而且,閱讀量大了也為孩子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庫,「下筆如有神」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說它是乙個相互助益,不斷積累的過程。「語文學習,得閱讀者得天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語文學習也是以高考為導向的。高中課本增加了乙個單元,叫「整本書閱讀」,其中入選的就有《紅樓夢》和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不難發現,未來語文高考考察的動向,在於孩子的閱讀量,在於語文素養而不在基本的字詞上。

可以這麼說,如果孩子的閱讀量達不到,有可能高考時就答不完卷。所以,海量閱讀吧,孩子們。

15樓:夕陽

我們初中老師就是那種她自己會,不教我們,然後成績不好罵人,心情不好,罵人,她總說我們不如後邊的不學習的懂事,可是她怎麼對我們的,還有政治老師,畫畫東西,就說大家都會了吧,不會問問同學,然後就跟別人嘮嗑,我們現在遇見他們都不想和他們說話,然後我班都有出去補政治的,你想想,政治都要出去補了,那這學的能有多好啊,我們班補得最多的就是政治,語文,太不負責了,就是語文,主課,都,一節課歇半節,唉,不過好像有點跑題了,哈哈,我們高中了,語文老師還給我們講字,詞呢不僅僅是古文裡的,真的就是分老師吧

16樓:Lig

因為學生沒有正式開始學中國歷史,所以理解不了某個漢字的本義。

例如:「我」原本是一種長柄兵器。理解這個意思就能理解「義」表示什麼——殺羊歃血為盟。

盟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明)歃血為盟的行為。

歃=臿(chā,插的本字,即把兵器「我」插入牲畜體內)+欠(用嘴呼吸),和插讀音差不多。

字的本意是在家裡生孩子。因為漢字就是這麼分化來的,所以有獨體為文合體為字之說。

五筆輸入法就利用了這一特性。

例如:「朕」原本是掌舵人的意思,因為它是人以雙手掌船舵的象形,左邊的月是舟的訛變。

為什麼「媵人」指服侍的人?

根據我個人的理解:

因為「朕」是唯一的主人,媵是隨正妻陪嫁的人——相當於妾。

注意:君主的君是帶敬意的第二人稱代詞。

所以「媵人」指女僕,當然可以稱為服侍的人。

為什麼反派總是乙個個上?

斯特萊夫快遞員 因為作者要讓他們乙個個上唄,三部又不是那種邏輯嚴密戲劇性極強的漫畫,難道你隨便看個漫畫看出有不合理的地方都還一定要去思考如何讓它變得合理嗎?這個問題就跟漫畫裡打架為什麼一定要大喊招式名一樣,知道假就行了,沒有必要去強行讓它變得真實合理。 洛夫克拉夫特 1.既然他們是反派,那他們肯定就...

為什麼身邊的人乙個個不是遠離我就是傷害我。好像我怎麼受傷都沒有關係

竹茗 不要把他們放在心裡重要的位置,然後看看他們對你的傷害還存在嗎。如果還存在一些實質性的傷害,該溝通的溝通,溝通不了的就老死不相往來,重要的是做好自己,自己要是對他們禮貌又負責後他們還不改就別在意他們了。 WJH沒有貓 如果你受到傷害,希望你選擇回擊而不是忍耐,因為忍耐只會讓你越來越自閉,受害者有...

為什麼乙個個體基因突變都能算進化?

皮卡丘丘丘位元 我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做到同一道題了,上週我也碰到了相同的問題,當時我寫的是不屬於進化,但很顯然答案是屬於。首先說一下我的理解。在乙個龐大的群體中,是要經過一定的統計學分析才能得到相應的基因頻率,所以只有乙個個體的乙個基因發生突變時,它的變化在乙個巨大的群體中產生的力量微乎其微,是那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