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無為而無所不為」和「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其間的邏輯是什麼?

時間 2021-06-01 02:42:18

1樓:宋乃

老子的「無為無不為」指的是不要可以有什麼作為,順氣自然的法則就行。縱觀整本《道德經》講的物件就是給老大聽的,可以理解為老闆不要可以對員工有什麼作為,放任自有,讓其自生自滅,下面的人自然而然的就會做好了。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放到當時的時代背景,諸侯國相互之間在混戰著,百姓困苦不堪。而老子提倡的就是不要去征戰,專心提公升自己的綜合實力久而久之自然的就沒有人能和他競爭了。

2樓:靜靜地

先說什麼是無為,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對。

引用乙個故事,是一本書前言裡講述的,書名忘記了,轉述一下,可能有誤差。

這水流,就是道,無為而治,就是順應這個道,而「妄為」就容易帶來災禍。

如何順應道呢?

道是處下,不爭,知雄守雌,柔弱的,所以,你也要和道一樣,處下,不爭,知雄守雌,柔弱,才會順應這個道。

但是,大多數人都行為,由於恐懼,無知(比如那個游泳高手),貪婪,好戰等原因的支配,變得不符合道。不符合道,最終就要帶來災禍。所以,老子提倡,要致虛極, 守靜篤,要自知,自明,知足。

無為,不爭,你就符合道,符合道,你就能天下莫能與之爭

3樓:

這種問題其實很簡單嘛。

很多人追求有為,真的是自己有為嗎?其實不過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已。然而真的沒有作為嗎?

你明明做了很多事,一點一滴都造成了對社會的影響。就好像說市場變化,它既是眾多市場參與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卻又不以誰的主觀意志而改變。

所以咯,夫唯不爭,故莫與之能爭。你一拳打到一團棉花上,是什麼感覺呢?你真的打贏了這團棉花咯?

4樓:

對於經典,如果你是做考古的、做文學的,一味的追尋所謂「老子本意」無可厚非。可是如果你是想學習哲學,學習道家哲學,這些東西可以放在一邊。

所謂有為、無為,解釋很多,眾說紛紜,但是誰是對的呢?文學家可能到此就滿足了——王弼這樣說,朱熹那樣說,河上公又如此說……

我只想引一句名言——「吾愛吾師,但我更愛真理」

從邏輯的角度去詮釋它, 無為,即不妄為,遵循自然的規律(在這種層次上,如此複雜的系統,應當說是遵循其大的發展方向),它本來就當如此,就會如此,而你只是遵循它、附和它。故曰「無為」。

這樣詮釋,邏輯上可以說的通,但若你非要說不是這樣,然後又推出《道德經》不合邏輯,那你學它幹什麼呢?

《老子》中,「處無為之事」的無為,與「損之又損」的無為,有何區別?

止魚 處無為之事 這句無為的條件或目標是在精神靈魂方面與道合一,遵循自然規律要與孔子說的無可無不可聯絡在一起 子曰 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可見孔子也懂無為,也明道。遵道而行,沒有自己個人的意見,上面那句就是處無為之事。以虛馭實 行不言之教 子曰 予欲無言。子貢曰...

老子無為而治的無為是什麼意思?

正善治文化 老子的 無 不是沒有,就像佛家談空,不是沒有,無和空就好比是一種大,奇大無邊。它可以裝下所有的,有生於無,無中生有。你要了解無為的話對無為要有深刻的認識。事無還有。所以說,無為無不為嘛。它是一種自然的為。還有一種相對應的就是人為。人為的就像拔苗助長。孟子講乙個故事 有個宋人,非常同情禾苗...

如何正確理解老子思想中的的「無為」?

救世主 孔子講無為的物件與老子講無為的物件都是指統治者,不是一般人民。持否定態度的人正是因為不理解這一點。有興趣深究,可參考 救世主 道德經論正系列文章 孔子的無為而治 三色金 其實老百姓的自我修復能力是非常強的,當權者只要維持好社會基本秩序,別去打擾,無論經歷了什麼,老百姓們都能很快地自發恢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