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讀道德經後,好奇週都何種先籍能造就作者這樣的宇宙觀。能否根據現存典籍想象出那些消失的先籍傳遞的思想?

時間 2021-05-06 21:20:23

1樓:李軍

1.可能並不是來自先籍;

2.可能來自於覺察和頓悟;

3.遙想古代生活,和自然更近,沒有花花綠綠的紛擾,反而利於人們的內心寧靜而更好的運化天生的直覺能力,直達本真的覺察和頓悟。

2樓:「已登出」

古時候,當然不會有現在這樣科技手段,但在一天的農忙之後,抬頭仰望,發現本來清虛天空也有星辰大海,且蘊含規律,不斷的總結不斷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這些細微變化 ,黃道十二宮最早明確了星體位置,至今為止,風水學仍然大量運用,且我們將對事件的吉凶也與其相關聯,蓍草的天地人三才,龜甲裂痕的趨吉避凶,正如我們生於天地間,也不斷的向天地學習,自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先人將本年最肥美的三牲獻祭於天,暫且不論其中的沉痾痼疾,封建腐朽,這種獨特的思考方法,其中展現著對天地的敬畏與探索的好奇心 ,期許著明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收,蘊涵著最樸素的生活願望,統治者更是將統治宗旨與與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子受命於天,說了這麼多,能產生如此甚好思想系統,真的是民族之幸,我們能從其中不斷地汲取營養,未來可期。優秀的傳統文化更應值得我們借鑑,不要越發展,越忽略自己最原始的樸素。

3樓:

作者的宇宙觀要麼是從史前書籍得來,要麼就是「不規於牖,以知天道」的方法得來。

現存的典籍根本無法也不可能「拼接」佚書的思想。就好像拼圖一樣,缺了的碎片就是缺失的。

一九九三年秋,荊門市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在沙洋縣

紀山鎮搶救性清理發掘了郭店一號楚墓。根據墓中陪葬物得知、墓主人生活在戰國中晚期,其身份為上士。郭店楚墓隨葬物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八百餘枚竹簡,一經公布於世,即在海內外學術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熱潮,許多專家學者為之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觀點見解。

郭店楚簡經過專家們長達五年的艱辛整理,確定為十六篇先秦時期的文獻,其中道家典籍兩篇,分別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

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滄熱。滄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復相輔也,成歲而止。

故歲者濕燥之所生也。濕燥者滄熱之所生也。滄熱者四時之所生也。四時者陰陽之所生也。陰陽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於水,行於時。週而或始,以己為萬物母;一缺一盈, 以己為萬物經。此天之所不能殺,地之所不能釐,陰陽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謂道也。

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於強,責於堅,以輔柔弱。

下,土也,而謂之地。上,氣也, 而謂之天。道也其字也,青昏其名。

以道從事者,必託其名,故事成而身長;聖人之從事也,亦託其名,故功成而身不傷。天地名字並立,故過其方,不思相當。天不足於西北,其下高以強;地不足於東南,其上低以弱。

不足於上者,有餘於下,不足於下者,有餘於上。

關尹其人暨大一生水研究(李水海學術著作集)

4樓:知音

「這樣的宇宙觀」去掉,不能這樣說,理解會產生大錯特錯。道德經的內容,是有來自先籍知識的澆培,及老子本人自己的實證實驗而來的。其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即於表明週都和周朝時期已有大把玄籍書了,而現今只存有二本才是周朝時有的,這個也可以從道德經中看出老子是讀過它們的。

讀道德經的不爭有何感想?

混元無極無窮道君 不爭是因為所追求的根本不用爭,也爭不來。比如畫家追求藝術,學者追求學問,處其實不需要與人爭,只需自身努力,勇攀高峰。反過來藝術造詣高了,學問大了,被人捧到高處,得名得利,要享榮華富貴了,居其華就不得不與人爭。名利是有限的,第一只有乙個,想分得更多的利益就要與別人爭搶。心生算計,平添...

道德經讀透的人是什麼體驗?

言緩而心善 莊子愛妻故,鼓盆而歌是一種境界。福臨放棄一國之君位,遁入空門,也是一種境界。居里夫人拭至高無上的獎章為玩物,也是一種境界。名利及榮譽本就是一種玩物,借得到借來玩玩好了,玩夠了該去哪去哪,借不到,也千萬別強求,千萬別當真!當你能做到不強求了,當你能做到不當真了,你就真正悟道了。 緣來是你 ...

怎麼去讀道德經,了解其中的精髓?

灰姑娘 想要得到 道德經 的精髓就一定能得到精髓,但終生讀 道德經 恐怕也沒有人敢說盡得其中精髓。恭喜您出發點太好了!讀 道德經 如同向老子學習 深根固祉 的妙道,但我們又得不到老子分解,只能向過去學得比較好的人學習,那就是去看古人註解。解老的歷史太久遠了,據說 莊子 就是 道德經 的註解,先秦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