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錢鍾書的《圍城》

時間 2021-05-06 20:57:48

1樓:毛荷西

小時候看《圍城》覺得很傷感,覺得方鴻漸明顯是每況愈下,以三閭大學為轉折點急轉直下,最後娶了乙個相貌、家世、性格平庸的妻子,昔日的好友、曖昧的物件原本和自己都在同乙個起跑線上,可是婚後重聚坐在一起,才意識到自己明顯已經和別人不是乙個世界的人了。

現在回過頭一想,才知道這種想法根本不對。其實方鴻漸本來就和他們不在乙個世界。方鴻漸之所以原先會產生和這些大家閨秀、名門之後平起平坐的幻覺,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曾經留過洋,從而獲得了一起留洋的大家閨秀的好感,於是他能夠被閨秀提攜進入到上海風雅的文化社交圈子,和一眾世家子弟談笑風生。

其實按理來說,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屬於他,本來就不是他應該進去的。

方鴻漸前半生好運的前提就是他留過洋鍍過金,而方鴻漸之所以能夠留洋,本來就不是他的家庭能夠負擔的,是他未婚妻的父母因為傷心女兒的早夭,所以把女兒的嫁妝給了他供他留學,而他又之所以能夠攀上這門親事,原因也是因為周家作為都市裡的暴發戶,想要和地方上書香門第的鄉紳聯姻,以此提公升家族的文化地位。方鴻漸回國之後的第乙份工作也是託了周家找的。

但很可惜,未婚妻的早夭實際上斷絕了方鴻漸通過周家進入上海中上層社會的途徑,而方鴻漸的父親作為前清舉人,家世早就沒落,根本就沒辦法為方鴻漸在上海的立足新增助力。

其實原本方鴻漸還可以通過與蘇小姐、唐小姐聯姻來進入上流社會,但方鴻漸懦弱而不知世事艱難,所以他失去了兩樁婚姻,表面上看是失去了愛情,其實質則是失去了上公升之階。

也就是說,他作為乙個沒落的鄉紳子弟,他的階層早就已經下降了,而和都市閨秀小姐的聯姻和去國外讀乙個貨真價實的博士,都是他向上躍公升的最後兩條路,可惜他都沒有把握好,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所以方鴻漸在趙辛楣家裡與蘇小姐重逢後的傷感,不過是他幻覺破滅後的無奈,可惜他自己還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以為自己曾經和蘇小姐、趙辛楣平起平坐過,其實他從來就沒有過。

而與孫柔嘉的聯姻,其實已經是他的家境範圍內能夠找到的最好的配偶了,孫柔嘉自己雖然家境平平,但她的姑媽家境不俗,所以孫柔嘉能夠掙的比方鴻漸更多。

其實《圍城》展現的就是乙個舊式書香門第家庭出身、看似新潮實則守舊的柔弱文人,面對乙個被買辦新貴把持的浮華世界,逐漸幻滅的過程。本質上是兩種不同文化對撞的結果。

2樓:司小幽

車程上陸陸續續地看完了這本書,不覺為鐘書先生的文筆所傾倒,一種數十年乃至一生的狀態,如果要【一言以蔽之】,那作者的閱歷得多豐富以及感受得透徹才行哈。比如婚前:兩個人不討厭已經足夠成為結婚的資本了,婚後:

「城裡的人想進來,城外的人想出去的那種狀態」,甚至【墳上頭】這很多精闢的比喻

3樓:蘇亞明

不邀自答

放假這麼長時間了,總算是把幾次拿起又幾次放下的圍城給讀完了。

以前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通篇都是叨逼叨叨逼叨的,神特麼煩。

現在再讀總算能讀懂一些了。 不過錢鍾書老先生絕對配得上段子手這個稱號,語言太犀利了

我打四星,自覺水平有限,自己的水平沒有讀出五星的感受

4樓:大名

以前覺得只有古文才會字字考究,句句斟酌,才會有「大漠孤煙直」,才會有「落霞與孤鶩齊飛」,只有古文才能寫出經典。

看過《圍城》之後才明白,白話文也可以。也可以「兩個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謠言,正如根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掛網」,也可以「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沙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魚刺,給人一種不期待的痛」,也可以這樣字字精妙,句句難忘。

5樓:搬磚俠

高中的時候讀不懂,只覺得裡面的文字幽默,機智。等我畢了業、上了班、結了婚再讀的時候就感覺歷歷在目。我才煥然大悟,原來我讀不懂是因為我沒有經歷,等我有了經歷我才知道方鴻漸寫的是我。

如何評價錢鍾書夫人楊絳的《我們仨》?

1701 第一遍讀的時候什麼感覺已經不記得了,最近在看第二遍,尤其是看到第二部,鐘書叫阿圓回去 真的是眼眶一直濕潤。叫阿圓回去,回家去 回到她自己家去 西石槽究竟也不是她的家,叫她回到她自己家去 阿圓扶著我說 娘,你曾經有乙個女兒,現在她要回去了。爸爸叫我回到自己家去。娘 甚至不用將自己帶入都能感受...

你看完錢鍾書的《圍城》有什麼感受?

北風 你可以想想你看書是為什麼?因為無聊?因為看書可以豐滿自己的知識?因為看書可以讓自己從中得到對生活的經驗?古人說,書讀三遍,其義自見。對也不對。你可以試試多讀幾遍,不要太快,仔細想想方鴻漸各個時期的表現。可以多看看書評,然後對照著再讀一遍。可以了解一下那時候的時代背景,錢鍾書先生創作 圍城 期間...

為何寫出《圍城》的錢鍾書婚姻美滿,而寫出《簡愛》和《傲慢與偏見》的兩位女作家均終身未婚?

毛荷西 首先要說的是 簡愛 的作者夏洛蒂是結婚了的,但是她的妹妹艾公尺麗 勃朗特,即 呼嘯山莊 的作者,則是終身未婚。這個問題其實有點意思,很私人的問題,我們需要分析這個作家的性格 出生 經歷等等多個方面,而結論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的作品看到一些蛛絲馬跡。我個人覺得其原因有以下幾條,也許有歪理之處,還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