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的名字在規範漢字中應怎樣寫?

時間 2021-05-12 03:06:34

1樓:

首先看下錢鍾書先生本人的簽名,圖來自鸚鵡史航的部落格

事實上,不管是錢鍾書、錢鍾書還是錢鍾書或錢鐘書,大家都知道這個名字代表的那個人是誰。糾結於這些問題上又有什麼意義呢?

2樓:楊澤濤

要看錢老的態度,正如以前陳寅恪先生的「恪」本應讀ke,但其同校的老師卻依照客家話讀que,但陳寅恪先生卻預設了。當事人的態度起主導作用,旁人勿擾也。

3樓:

「鎔」、「鐘」加入新的「規範字」行列,確實有「名人效應」推動的原因。

傳統漢字「鍾情」,按國家規定的規範來寫的話,「鍾情」仍要規範作「鍾情」。「鐘」僅能依據名從主人原則用在人名中,古人人名帶「鐘」的,都規範作「鐘」。

關於人名用字。

其實現在的人名登記,是很混亂的,能不能取這個名,主要還是取決於當地公安派出所的民警,規範字的約束很松,民警也不太會參閱國家規定。生活裡也很常見一些名字裡帶生僻字的人名,甚至有些字還沒有類推簡化字,只能打傳統漢字,這些名字,無疑也給當事人產生一些困擾了。

現在中國的「鐘」姓,大部份還是傳承自「鐘」姓,歷史上的「鐘」姓較少。

古文本中,「鐘」「鐘」混用,已很難說清後世之「鐘」姓,到底是來自樂器名「鐘」還是酒器名「鐘」了。古文混用,後世有了區分, 但人們對於姓氏用字,主要還是延承固定寫法,所以歷史上大部份都是「鐘」姓。

如果有「鐘」姓人想去公安局改姓「鐘」,或者新生兒想姓「鐘」, 不知「從用字規範上」是否合理呢?還請有在公安部門任職的知友說說看。

4樓:梁海

題主的「使用」這個用詞太怪了。

「鐘鐘」合併簡化為「鐘」的事情向來有爭議。而主張「鐘」也要簡化為「鐘」的那種觀點,主要依據就是《簡化字總表》的規定。那麼是的,如果非得死腦筋地完全遵從《簡表》,「錢鐘書」只能簡化為「錢鍾書」。

但真的有必要那麼死板嗎?國家的漢字規範有必要 100% 遵從嗎?

更重要的是:

2023年頒布的最新漢字規範《通用規範漢字表》已經在簡化字問題上取代了《簡表》的地位。《通表》的第102頁對「規範字與繁體字、異體字對照表」中的1528號「鐘, 鐘 > 鐘」有一條注釋:

32 鐘:用於姓氏人名時可簡化作「鐘」(參見本表序號7679)。

7679號是「鐘 > 鐘」。「鐘」也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範圍內了。

此處「姓氏人名」的意義有點語焉不詳——這條注釋應當是針對「鐘鐘」姓氏問題的,但《通表》的所有注釋都對「姓氏人名」這個概念的「姓氏」和「人名」兩部分不作區分。

但不管怎麼樣,可見在國家的漢字規範層面也已放開了對類推簡化字「鐘」的限制。因此,現在即使要完全遵循國家標準也可以把「錢鐘書」簡化為「錢鍾書」了。

所以,如今的狀況為:

傳統:錢鍾書

簡化:錢鍾書

曾用簡化:*錢鍾書

沒有類推簡化的簡繁混雜:*錢鍾書

- - -

另外,題主引用的那篇文章裡,全篇都是「錢」的乙個俗體「銭」字,不知為何。但由此感覺,那篇文章的作者水平也不太高的樣子。

錢鍾書和林語堂誰的英語更好?

九月的麥子說得不錯,補充下,陸谷孫教授曾說過,林語堂就英文而言,要比錢鍾書好些,但是錢鍾書的知識是林及不上的,所以頂樓說得對,學術作品。對於普通人來說,林語堂的英語書更有意思一點,吾國吾民。準確和地道他們兩個人都差不多,但林的英語更優美一些。純語言技能所形成的地位肯定不如整體學術的地位,畢竟純語言技...

你看完錢鍾書的《圍城》有什麼感受?

北風 你可以想想你看書是為什麼?因為無聊?因為看書可以豐滿自己的知識?因為看書可以讓自己從中得到對生活的經驗?古人說,書讀三遍,其義自見。對也不對。你可以試試多讀幾遍,不要太快,仔細想想方鴻漸各個時期的表現。可以多看看書評,然後對照著再讀一遍。可以了解一下那時候的時代背景,錢鍾書先生創作 圍城 期間...

文革裡的錢鍾書是什麼樣的?

胡志德分析說 錢氏認為,就文人打破社會等級和背叛自己階級地位所達到的程度而言,他們知識分子間的互相斥責,甚於國家在他們的不利處境中起的作用。依錢氏看來,最大的罪過就是trahhison des clercs,即知識分子互相出賣。錢鍾書 第14頁 我覺得這裡錢老有點過分了,他不應該用聖人的標準去要求知...